首页 > 技术发展 > 益阳市2010~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益阳市2010~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 2010年益阳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益阳市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总量实现倍增。2010年,益阳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90亿元,同比增长26.8%,“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8.3%;实现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2.8%,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3.2%,年均递增30.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95亿元,同比增长38.1%,比2005年增长3倍,年均递增39.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7.8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75%,年均递增38.1%。

(2)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到2010年末,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7家,比2005年增加379家;产销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3家,其中益阳电厂、中联重科沅江公司、科力远、益阳电业局、艾华集团、益阳橡塑集团、纳爱斯、金沙钢铁8家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

(3)效益与贡献率大幅提高。2010年,益阳市实现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10家,其中盈利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亿元,实现税金17亿元,自2005年以来年均分别递增20%和25%。2010年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9%,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4)技改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益阳市完成工业投资255.17亿元,同比增长56.1%;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26.94亿元,同比增长60.1%,增速在全省由2009年的第12位提升到第1位。“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00亿元,年均增长33%;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00亿元,年均增长53.4%,其中工业技改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年均增长37.5%。

(5)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益阳市“十一五”期间先后关停了造纸企业138家、涉锑企业8家、炼钒企业25家、苎麻脱胶企业41家、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38家。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底,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96家,完成总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完成工业增加值4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5%。

(6)园区产业集聚加快。益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园区兴工”的思路,努力把园区打造成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园区24个,包括省级园区7个,市级园区2个,重点乡镇工业小区15个,其中高新区已纳入省“四千工程”千亿园区。“十一五”期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20亿元,入园企业达1972家,其中规模企业336家。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201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7.3%,居全省第3位,对全市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7)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益阳市有益阳橡塑集团公司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克明面业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益鑫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还有益阳橡塑集团密炼机、湖南辣妹子食品辣椒酱等42家企业的产品先后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26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

(二)益阳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1)装备制造业。2010年,益阳市完成总产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增加值52亿元,增加值完成“十一五”目标的260%。目前已有规模企业107家。中联重科沅江公司已成为年产值近50亿元的龙头企业;益阳橡塑集团通过兼并和整合本地资源,年产值已过10亿元;太阳鸟游艇享誉全国,且已成功上市,工程船、运输船已占据全省70%的市场份额。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农业机械发展规划,加快益阳船舶工业园和东部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促进装备制造业更快发展。

(2)食品加工业。2010年,完成总产值143.3亿元,增长36.9%,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0%;实现增加值37.2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7.7%。目前已有规模企业115家。粮食加工、畜禽肉类、水产品、禽蛋、食用油、茶叶、酒类饮料、果蔬加工等门类众多、品种齐全。克明面业、益华水产、顺祥水产、辣妹子食品、口口香米业、粒粒晶米业、口味王槟榔、油中王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蓬勃发展,其中克明面业获“全国驰名商标”,益华水产的淡水产品居全省第一。2010年出台了《益阳市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促进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电子信息业。2010年,完成总产值78.3亿元,增长60.1%,实现增加值20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00%。目前已有规模企业52家,资江电子的电容器、龙建达(益阳)的电阻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均占到了30%,汇盛科技的TFT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项目、欧新通信设备公司的手机生产项目、笔电锋笔记本电脑项目将成为拉动益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国家授予益阳“中国电容器之乡”称号,益阳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已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4)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益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企业融资平台日臻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公司17家,其中获得省批准的4家,益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获得湖南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再担保资质。2010年,桃江县50家中小企业乡村镇银行贷款1.12亿元,益阳工业企业多渠道融资的机制正在形成。现代物流快速发展。以城区现代物流园为中心,南县茅草街、沅江琼湖镇、桃江灰山港、安化平口镇、赫山区沧水铺镇物流园正在规划建设,益阳千吨级港口和通港公路已经动工,安化平口火车站扩建已于2010年11月启动;第三方物流在全部物流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外包稳步推进。2011年1月成功引进金蝶软件,成立金蝶软件益阳公司,迪赛科技、搜空高科正在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正在推进软件企业、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间主、辅业务分离和服务外包谈判。

二 益阳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面临的主要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机遇。国际国内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全球贸易止跌回升,世界经济在恢复增长中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

二是实施中部崛起的机遇。2006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以来,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益阳市一批工业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核准,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桃花江核电站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加强。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来,益阳市承接了一大批沿海产业转移项目。随着“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步伐的加快,必将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向益阳集聚。

四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益阳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益阳毗邻省会长沙,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可与长株潭实现资源互补、产业配套、错位发展,把益阳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能源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长株潭先进制造业产业配套基地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五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中央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加速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是难得的机遇。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加大。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压力和制约。三是中央为抗通胀,偏紧的“银根”、“地根”,力度更大的结构调整政策,工业发展所依赖的人力资源、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益阳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经济发展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严重等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益阳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同时将抑制钢铁、水泥、多晶硅、化肥等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对益阳形成巨大压力。

(三)可以依托的主要优势和潜力

一是产业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能源等产业迅速成长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两个产业年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基本形成了益阳特色的产业集群。市、区县(市)两级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得到迅速发展,全市产销过5亿元的企业达12家,一大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进驻,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投产。

二是资源优势。益阳粮食、竹木等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锰、锑等1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水力、火力、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齐全,加上桃花江核电站落户益阳,益阳电力资源将处于全省首位,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三是区位优势。益阳位于湖南中部偏北,紧靠长株潭城市群,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极利于经济发展。益阳铁路通达全国,继长益高速之后,又有18条贯穿益阳境内的高速公路在建,宁益城际干道拉近了益阳与长沙的距离。

四是政策和环境优势。各级出台了支持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文件和重点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建立了新型工业化考评体系,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了优化工业经济建设软环境的各项工作,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三 益阳市工业经济2011年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2011年工作目标。根据2010年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计和对2011年新增因素预测,2011年计划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增速2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速20%;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0亿元,增速30%。

(2)“十二五”发展目标。工业经济增长目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到“十二五”末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80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2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工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战略重点

(1)优势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制订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打造产业发展旗舰,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2)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创意设计等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抓好纺织、建材、冶金、造纸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企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工业的竞争模式、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传统组织方式,促进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以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数字益阳”。

(4)园区集聚发展战略。建立完善以高新区为龙头、以县市区工业园区为主体、乡镇工业小区配套的工业园区发展体系,制订园区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集聚,立足项目兴园、特色立园、科技强园,打造体制创新的平台、对外开放的载体、产业转移的基地。加快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实现产业东接东进。重点打造好汽车机械配套工业园和中国品牌食品产业园,把东部新区建设成益阳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极。

(5)“两型”工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广泛运用低碳技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积极推进传统工业低碳化改造,促进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抓好淘汰落后产能、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试点,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益阳”。

(三)发展措施

1.突出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扶持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船舶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大产业和产业集群。突出高新区东部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两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把东部新区起步区建设成生态工业新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促进新型城市化。突出益阳高新区等重点园区的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抓好工业园区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核心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高地。突出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引进世界和中国500强等一大批重要战略投资者,大力扶持、发展益阳橡机等一批本土优势企业,支持帮助艾华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推进企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2.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按照《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做大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高效节能产业,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加强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加大造纸、建材、冶金、麻纺等行业的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用节能减排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业节能环保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两型”工业发展,开展“两型”产业、“两型”企业试点工作,提升工业经济的“两型”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和自主创新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发展再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

3.突出自主创新,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

利用高校和人才优势,发展以工业创意和设计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重点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建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组织产学研对接洽谈。鼓励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采用技术入股、期股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各种力量参与企业自主创新。

4.推进“两化”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跃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科技咨询、现代物流、软件服务、信息发布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益阳资源、技术和设备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子元器件和消费类整机产品等信息产业集群,壮大信息产业实力。建立覆盖全市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深化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社会领域信息化,培育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平台,积极推进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市试点工作,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5.加强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工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参与益阳重大项目的研发。建立激励创新创造的人才工作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通过组织选拔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科技人才向重要领域、重点行业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和储备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熟练产业技工队伍。

6.夯实发展基础,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保障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与产业的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桃花江核电站等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保障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切实加大在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抓好益阳物流园建设,支持海关、商检机构升级发展,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形成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同时,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中介服务市场,促进劳务等中介行业健康发展,支持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7.扩大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活力

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和基地型的大型、特大型工业项目。充分发挥益阳列入“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政策优势,主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加大项目推介力度,以益阳高新区和各区县(市)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加工贸易产业优势承接平台,力争在集群式产业承接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清理和削减行政审批项目,落实供地、税收、规费减免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营商成本。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8.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为新型工业化增添发展后劲

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推进市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创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宣传推介益阳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抓好创业基地建设,为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提供发展载体。加强银企协调和沟通,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转让股权、上市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围绕“创办小企业,创造新岗位”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益阳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9.加强领导,为新型工业化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级各部门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责任。加强引导和扶持,做优做强做大一大批“标志性工程”企业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重点配套企业。加强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工作,充分调动区县(市)、部门和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优化发展环境和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