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完善外汇体制,助推天然气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完善外汇体制,助推天然气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控制石油和天然气能源是美国一切行动的核心。而对于世界所有国家而言,没有了石油,就意味着灾难的降临。对于这一点,中国比任何国家都体会得更加深刻和具体。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1]石油一再成为金融、战争和权力的主宰。多年来,石油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原料,同时,石油贸易也主要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即便欧元国家或是石油出口国等联合起来试图放弃美元计价标准,但其行动最终基本以失败告终。相较之下,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整合程度要远远低于石油市场,不同地区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同为化石燃料,为什么天然气至今仍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计价模式?天然气是真的与众不同还是面临着其他障碍?

一国货币与国际大宗商品及能源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往往是货币崛起的开端。正如“石油-美元”关键货币的崛起之路,天然气计价和结算绑定权是美元等关键货币以外的国际货币迅速崛起的重要契机。但一国货币如人民币在获得天然气计价和结算绑定权的过程中,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也不会坐等机遇流失,同时还会面对能源出口国对利益的坚定维持,因此,这一利益格局的重塑需要中国和人民币准备好充足的应对政策。正如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所言,美国的影响力建立于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之上,即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的市场和保持石油价格的稳定。[2]由此可见,美元之所以可以长期维持其霸权稳定地位,与石油美元计价和结算是分不开的。[3]一般来说,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与其需求、供给和货币汇率息息相关,或者可以说与一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环境、汇率的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说贸易是加速天然气人民币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那么金融市场(外汇市场)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则是成就天然气人民币的根本所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的日益成熟,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威望大大提高,在国际贸易及流通中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看,周边国家和地区已逐步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天然气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欧洲国家也于2017年6月宣布将用部分人民币替代美元作为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在天然气贸易领域,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天然气的条件也日渐成熟,但仍面临众多困境和挑战。假如亚洲地区乃至中国拥有足够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管道输送设备,假如中国通过天然气的进口/出口及生产等成为区域性天然气供给中心,又假如中国进一步完善外汇体制,那么是否可以产生一个具有完备金融中心和期货合约的新型交易中心?又是否可以进一步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天然气?本章通过分析石油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形成机制,更加清晰地分析天然气贸易中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机制。

一 石油与天然气:不同命运?

——天然气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计价模式?

在当前的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垄断了计价货币的地位,成为石油计价和结算的霸权货币。美元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其霸权垄断地位,与其汇率制度、币值稳定及美国的金融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石油在国际贸易中的统一计价模式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对于同样作为世界各国主要化石燃料的天然气,其为什么至今仍没形成统一的计价模式?是石油与众不同,还是天然气本身属性决定的?随着国际贸易秩序的重塑,“石油-美元”计价模式是否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演进?本节将在阐述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对货币计价天然气问题做出进一步分析。

(一)“石油-美元”的霸权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元取代了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而促使美国和美元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美国对资本、市场和原材料的整体控制,这令美国毫无疑问地屹立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领先地位。就石油而言,多年来,石油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原料,而石油美元计价则意味着美国不仅可以在贸易中“名正言顺”地征收国际“铸币税”,更可以有效控制部分全球原油市场。也就是说,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而美国国内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油价。

可以说,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成为美国自1970年以来实现其政治经济霸权的基础。[4]哈特曼(Philipp Hartmann)认为,国际货币应该具备三大职能,即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价值尺度。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真正取代黄金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其贮藏手段优势十分显著。计价功能和结算功能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手段,令美元与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联系机制。而能让美元与石油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核心要素在于,除去美国所具有的石油控制权外,美元汇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几乎垄断了计价货币的地位。而对于美国而言,成就美国和美元霸权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汇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为流通手段所处的垄断地位和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美国不仅可以“肆意”享受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特权——征收“铸币税”,还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乃至控制石油价格,这不仅垄断了石油交易权,更保证了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

但有趣的是,石油计价货币最初并非被美元所垄断。美元垄断国际石油计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是多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以美元外汇短缺为由对美国石油公司采取歧视措施,利用英镑的国际货币职能排挤美国石油公司,并联合英镑区国家提高英镑结算的比重,进而控制美元结算。这被称为“英镑-美元石油问题”。不仅是英国,一些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伊拉克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也因美元的稳定性等问题而想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但效果不大。自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欧元也曾想通过建立石油-欧元定价机制,削弱美元对石油的定价权,但因为当时美元占到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2/3以上,所以没有任何国家敢轻易抛售美元,进而造成金融市场恐慌。[5]

1949年春,英国政府要求英国的银行家不要用英镑余额支付美国所提供的石油,特别是在英镑以外的地区。那些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以及丹麦,存在严重的美元短缺,它们全部或部分的石油进口,都需要用英镑来结算。这样一来,它们就不能依赖用它们在英国的英镑余额来支付美国公司提供的石油,因而不得不购买英镑石油。[6]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国际石油交易体系中,美元仍旧垄断着石油的计价货币地位,这也就巩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但是在决定石油价格的三大要素中,需求、供给和稳定的汇率三者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存在“特里芬悖论”,即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石油供给增加的情况下,美元汇率和石油价格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变。那么,处于波动中的“石油-美元”必然存在脆弱性。

(二)“石油-美元”定价机制的脆弱性

“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内部潜藏着“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悖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提出,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货币核心的地位,但由于各国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加快,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已不能满足其他国家经贸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在美元货币大量流出的同时,也导致了美国国际收支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石油-美元”定价机制的原理同样如此。“石油-美元”定价机制之所以会带来风险,使石油供给方怨声载道,令主要的石油消费国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主要是因为石油计价货币的单一性。任何美元币值和汇率波动的情况都会波及石油价格的稳定性,同时给国际石油交易带来不可忽略的金融风险。而造成美元币值和汇率波动的内生要素在于石油和大宗商品所具有的独特的金融属性。如同黄金一样,石油的金融属性促使石油以美元计价,这也就意味着石油进口国可以持有足够的美元用来购买石油。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用石油计价的美元不再与石油的需求保持平衡。美元的这种双重身份令其自身陷入了两难境地,也注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和“石油-美元”定价机制的脆弱性。

“石油-美元”霸权的另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在于美国政治、经济及军事等综合实力的霸权。1971年,面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和黄金的脱钩本应对美元计价石油形成重大的打击,使美元不再拥有稳定的价值。但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一系列秘密协议的签署令美元的霸权地位仍旧“不可撼动”,美元成为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国唯一的定价货币。也正是这一系列秘密协议令美元正式垄断了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

(三)国际石油交易计价机制的多元化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性增加了单一美元计价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不稳定性。所谓“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当美国和美元自身的发展不再能满足新世界贸易体系的要求时,一种多元化的能源绑定货币局面或将应运而生。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如果石油不以美元计价,那么石油应该以何种货币或者哪几种主要的国际货币计价?石油欧元、石油日元还是石油人民币?抑或是选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的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计价基准,将石油进口国的货币以各自的进口份额作为权重,进而设计出一个新的加权货币篮作为计价单位?[7]多元化的国际石油交易计价机制是一种必然的演变趋势。

首先,多元化的计价机制是解决或缓解“特里芬悖论”的有效途径。替代美元作为石油唯一的计价货币,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共同承担起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不仅可以有效分散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更降低了世界各国因过度依赖一种货币而产生的安全风险。“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带来的“特里芬悖论”在加大美元汇率波动风险的同时,也对世界各国适时调整国际货币储备比重形成了一定的提醒和激励。维持本国外汇安全、流动、盈利及能源安全的决心加大了能源绑定货币多元化路径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货币即政治,霸权即责任。美国在享受“石油-美元”计价所带来的巨额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平衡国际社会的收支和利益。然而,美国在经济发展中的自私行为不断“激怒”世界各经济体,不仅挑战各经济体的容忍底线,更弃责任于不顾。同时,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和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不仅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更触动了各经济体多年来“忍辱负重”的敏感神经。世界各国想摆脱美元的决心已“蠢蠢欲动”。

最后,世界贸易秩序和贸易体系的重塑为其他国际货币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中国等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需求不断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也逐步提升。为了摆脱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形成一种新的经济自由度。《日经亚洲评论》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拟推出一种以人民币计价且可与黄金自由转换的原油期货合约。对此,美国宏观经济研究公司FFTT的创始人卢克·格罗曼(Luke Gromen)表示,“全球石油行业的规则可能开始发生剧变”。如果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合作运行顺利,则将对全球石油出口商形成极大的吸引力,也会对“石油-美元”定价机制构成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这也为能源绑定货币计价机制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毋庸置疑,“石油-美元”的发展模式为天然气人民币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目前,对于天然气贸易中的计价货币最终会向何种模式演变,我们不能做出充分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民币在天然气贸易计价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条件、优势、挑战及可能性

(一)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条件

天然气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支付的条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第一,持续而稳定的低价可以鼓励天然气充分消费。201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直稳定向好,在气价维持低位且环保政策持续推动的情况下,全国天然气上半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1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个百分点。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到2020年,预计中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会达到10%左右,而到2030年会达到15%左右。持续而稳定的低价在鼓励天然气充分消费的同时,也为天然气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亚太地区消费市场格局的变化为中国成为亚洲区域天然气交易定价枢纽奠定了基础。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天然气进出口贸易国。随着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在缩小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对天然气需求的差距。截至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天然气进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按照中国的进口计划,如果中俄天然气管道顺利开通的话,中国自2019年起天然气年输入量将连增几倍。充足的天然气供需局面为中国成为亚洲区域天然气交易定价枢纽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第三,北美页岩气供气的增加或许会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促使亚太地区形成新的天然气价格指数。2016年,液化天然气(LNG)供给得到飞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球LNG供应量会再增加30%。LNG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带动天然气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天然气贸易格局正在加速由区域市场转向全球市场,天然气价格降低的同时,“亚洲溢价”现象也出现缓和,而欧亚现货价差趋于消失;其二,LNG贸易合约采用更小的供应规模和更短期的合同形式,目的地条款限制消失;其三,亚太地区将形成新的天然气价格指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有了明显提升。

第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程度决定着计价货币的币值及汇率稳定。大宗商品最主要的定价方式为期货定价。例如,原油交易一般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期货市场之所以会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在于期货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其所体现的是能源大宗商品的真实市场价格。[8]而反映在天然气方面,也是一样。目前,天然气定价越来越倾向于市场的自由竞争(见图10-1)。

图10-1 全球天然气交易中心定价情况

尤其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北美地区出口天然气的大幅增加和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内天然气的长期市场价格和亨利枢纽(Henry Hub)的市场定价。除美国亨利枢纽外,世界其他区域存在的主要天然气定价机制包括欧洲大陆至基于枢纽处——“双轨价格”[德国与石油挂钩的合约价格、德国平均进口到岸价和英国国家平衡点(NBP)]、日本JCC定价。从欧洲天然气市场定价看,随着天然气供给的增加,以及基于枢纽和与石油挂钩的天然气价格缺口的波动,欧洲大陆长期天然气合约中保持与油价挂钩的定价体系逐渐被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定价所取代,从而使欧洲基于枢纽的天然气定价不断向市场定价演变。同时,随着天然气进口价格的下降,亚洲主要的天然气定价中心日本的JCC定价也不断向市场定价靠拢。然而,自由竞争的市场定价需要建立在稳定而完善的金融市场基础之上。

第五,强化外汇管制、维持币值稳定是保证天然气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重要前提。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计价、结算等国际化功能,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维持该国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及保值程度。201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的同时,旨在进一步深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简政放权,兼顾便利化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通知》具体包含以下内容:深化改革,提高贸易投资透明度和便利化水平;完善管理,加强真实合规性审核;进一步规范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和完善直接投资外汇利润汇出管理政策;加强统计和统筹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管理[9]

第六,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被认可的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周边国家和地区已逐步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结算货币。《华尔街日报》于2016年11月报道称,全球101个国家已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之一,使用人民币开展贸易的国家持续增加。过去两年中,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在使用人民币支付的101个国家中,支付额占比达12.9%。其中,英国已超越新加坡成为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其40%的业务支付以人民币结算。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汇丰银行的报告显示,新加坡贸易中以人民币支付的比重2015~2016年增加了11%,并且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存款最多的国家。韩国政府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旨在将首尔打造成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亚洲离岸人民币中心。当然,不仅是亚洲地区,欧洲国家也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欧洲中央银行于2017年6月19日正式宣布将用部分人民币替代美元作为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从此在世界储备货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人民币认可度在亚洲乃至国际贸易中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如此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可能性和顺利程度才会增加。

(二)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优势

第一,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双边贸易、多边区域贸易乃至全球天然气贸易中,人民币计价天然气在与美元等国际货币脱钩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管理和驾驭汇率风险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市场、能源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有望破解“亚洲溢价”。“亚洲溢价”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以往亚洲地区在天然气交易中,基于中期和长期的天然气合约,采用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即“日本原油清关价格(JCC)”。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会存在“亚洲溢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自由竞争价格。特别是“页岩气革命”之后,北美地区的Henry Hub定价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同时,随着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的大幅增加,天然气价格与WTI原油价格走势逐渐背离,导致“亚洲溢价”现象愈加明显。其次,石油输出国的利益诉求、亚洲地区对能源输出国的高度依赖和进口渠道单一决定了亚洲地区需要支付高额溢价。与欧美以低价管道天然气消费为主的局面不同,亚洲地区多以LNG交易为主,并建立在长期合同基础之上,所以现货交易相对有限。人民币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增加了现货交易的机会,并不断向市场定价靠拢,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会尽可能地缓解“亚洲溢价”。

第三,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维持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起点可以从亚洲地区着手。若亚洲地区的天然气交易统一由人民币计价,那么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避免第三方货币变动的风险的干扰。因此,人民币计价天然气更加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维持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

第四,人民币计价天然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天然气定价机制问题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与“石油-美元”定价机制不同,根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公开的信息,目前天然气市场存在四个定价体系,即美国亨利枢纽(Henry Hub)定价体系、欧洲基于枢纽定价体系[10]、日本进口原油的加权平均到岸价(JCC)和俄罗斯与中亚地区的双边垄断定价模式。随着亚洲天然气定价与欧美等其他区域天然气价格的严重偏离,亚洲地区基于市场竞争的新型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是必然趋势。

第五,具有构建天然气交易平台的优势。天然气出口国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决定了天然气输出国很难形成像OPEC一样的组织。但中国有极大的天然气市场需求和地理区位优势,中国与天然气输出国的合作,不论是管道气还是LNG,都十分方便。同时,中国天然气进口国,如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从双边合作协议开始,逐步构建天然气交易平台是大势所趋。而且,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于2015年7月开始运行,实现了管道气和液化气的现货交易,再进一步就是要构建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枢纽和交易中心。[11]

(三)实施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现实环境

能源计价结算和关键货币的选择问题向来都不是单纯的一国问题,而是区域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甚至是全球的政治经济问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主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等[12]。其中,美元是关键货币,位于货币“金字塔”的顶端,也是能源计价的关键货币。欧元、人民币和日元次之,但其国际化程度在新世界贸易秩序体系下正在日益增强。不论是哪种货币计价区域天然气或全球天然气,其面临的困境都不容小觑,人民币尤甚。人民币计价天然气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美国Henry Hub定价中心和美元的阻碍。美国“页岩气革命”及天然气出口的增加,促使亚洲定价和欧洲定价都向美国天然气基本价格靠拢。亚洲LNG计价有逐步被美国Henry Hub定价取代的可能性。Henry Hub不仅是美国天然气管道的重要枢纽,更是全球极为重要且交易量最大的天然气期货交易点。从美国天然气产量数据看,2016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为7492亿立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21.1%,美国是全球生产天然气最多的国家,而北美天然气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26.7%。从天然气消费数据看,2016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7786亿立方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2%。

不容小觑的亨利港。亨利是一个公开市场定价的天然汇集点,其中心地区高度集中的供应和基础设施容量,为货物和金融交易提供了较大的流动性。陆上和海上的天然气产量都汇集到亨利中心(约美国三分之一的总出口,大约一半的大枢纽地区)。丰富的地下储量、大型天然气液体加工和石化运营能力,以及横跨亨利中心地区的庞大管道运输能力,都为亨利枢纽成为国际天然气定价中心打下了铺垫。[13]

第二,来自亚洲区域内部的定价机制协调压力。目前,亚太地区既存的天然气定价中心是“日本原油清关价格”定价中心,而亚太地区历来的天然气价格都与原油挂钩。人民币计价天然气在亚太地区面临的重要压力就是来自日本、韩国等天然气消费大国和亚洲重要经济体的压力。人民币天然气交易平台的建立必然会触及日本等国家的核心利益,团结日本、韩国组成中日韩亚洲天然气交易中心,对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顺利推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三,离岸人民币市场和人民币贸易顺利推进。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区域由中国港澳地区、东盟地区不断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过去两年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世界国家已达101个。

第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否将对人民币结算形成直接制约。汇率稳定和币值稳定是建立人民币良好信誉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关系到货币的结算价值和储备价值,而且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会降低天然气出口商的利益损失。

(四)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可能性

天然气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现今虽然仍充满未知,但从人民币国际化演进的路径即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来看,未来人民币计价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一份报道称,中国拟准备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该合约的货币人民币可直接与黄金兑换。这份原油期货合约若被市场广泛接受,那么该新合约至少将成为基于亚洲市场的原油定价和计价基准,有可能就此可以打破美元垄断石油定价、计价的局面。那么,这份原油期货合约的胜算或者有效性有多大?目前,中国在原油人民币定价方面存在的可行性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在成为继伦敦交易市场和纽约交易市场之后一个可行的替代中心。第二,中国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原油定价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话语权,更对传统的、由华尔街支配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期原油期货合作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第三,绕过美元计价,或者更严重地称为“去美元化”,是“众望所归”。随着近些年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美国经济的低迷前行及其政治形势的跌宕起伏,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许多国家似乎已开始慢慢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已经达成协议,经贸过程中彼此接受对方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而欧洲地区也显然准备把欧元打造成自身的储备资产和国际货币交换媒介。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贸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将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俄罗斯、欧亚经贸联盟国家,其合力可能会削弱北美的经济实力。如果这一张新的经贸网络形成一个新兴市场,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基于美元发动的金融制裁和金融战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的顺利推行将为未来推行的天然气人民币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目前,中国已具备的有利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备的天然气合作网络。近些年来,伴随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中国在世界中的天然气需求增速位居前列。为了保证未来天然气的充分供给和需求,中国正在努力建立较为完备的天然气合作网络。中国与欧美、东南亚地区的LNG贸易合作,与中亚、卡塔尔及俄罗斯管道气的合作,都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俄签订的“西伯利亚力量”东线输气管道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

第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运行顺利。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2015年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注册成立,旨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交易平台。目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竞价火爆,竞价交易的底价为各区域基准点所在省的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最高成交价限定波动幅度不超过底价的20%。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顺利运行推动了天然气市场的进一步改革。

第三,离岸人民币市场和人民币贸易顺利推进。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区域由中国港澳地区、东盟地区不断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过去两年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世界国家已达101个。

第四,天然气输出国利益诉求的不一致给人民币计价天然气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7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发表了声明,指出“与其他金砖国家一样,俄罗斯也对全球金融和经济架构中的不公平现象感到非常担心,这种现有架构体系没有对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愿意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一道推进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克服有限数量储备货币带来的过度主导地位”。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F.W.Engdahl)更加认为,在中国推出新的金融架构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经济自由度。

三 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天然气的可行性路径

“十三五”期间是推进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大好机遇。因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供应形势整体处在较为宽松的状态下,而国际气价也在低位徘徊。在此基础上,扩大天然气的需求及加大供给力度,同时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不断推进天然气人民币进程。

第一,强化天然气定价机制,有效释放竞争性环节的市场活力。为了加快天然气交易平台的建立,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有效竞争参与交易,形成有效市场价格,这也有利于进口天然气价格现货及期货合同的谈判。

第二,强化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加强价格管理和成本监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输送成本和用气价格,只有全产业链都降低成本,才能有利于天然气市场的开发,提高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性,更能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

第三,强化外汇体制管理,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定价创造条件。外汇体制管理和人民币计价结算日益成为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协同推进人民币“走出去”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明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进而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可兑换的普及货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四,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提升天然气战略安全,保障供应能力以及充分供给。建立和完善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对于商用和民用天然气,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应急冬季调峰问题。一般来说,尤其是在北方城市,夏季和冬季峰谷差在10倍以上。为了有效应对冬季调峰问题,应鼓励政府和企业建设天然气储备体系。[14]

第五,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为资本账户有序开放提供缓冲带。推动和鼓励在境外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离岸市场存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仅可以为在岸市场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提供缓冲带,更可以避免资本账户的骤然开放给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同时,离岸市场的良好运行会与在岸市场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形成有力对接,离岸市场是尽可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一种务实选择。另外,中国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本币国际化过程中,离岸市场可以在控制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提高本币的国际认可度和接受程度。[15]

第六,充分发挥中国的经济和区位优势,积极设立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的天然气来源中,管道气进口占比52.6%,LNG进口占比47.3%。[16]可以看出,管道气和LNG在中国天然气进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大致相当。而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看,中国处于中亚天然气供应和东北亚消费枢纽地位,在构建跨国天然气管网方面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天然气管道完成后,中国每年将形成近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输入能力。同时,中国从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LNG也越来越便利。中国的经济规模优势可以充分带动天然气贸易与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循环链条运转。人民币计价天然气的核心在于,中国借助天然气进口使人民币流向境外,而天然气出口国则通过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等,使人民币再次回流中国。便利的中国经济和区位优势为中国在天然气贸易中设立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交易中心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条件。

第七,提高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实力,建立更加充分的保障体系。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是稳定一国秩序的必备条件,美国如此,世界其他国家亦是如此。经验和众多事实证明,一国在寻求建立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能源及经贸网络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行为对其合作伙伴造成的影响,还要顾及任何双边交易可能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17]权力和责任往往是并行出现的。通俗来讲,人民币要想获得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国家的认可,通过计价天然气和实现能源互通贸易获得利益,并以此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金融和贸易机制,那这种行为在符合中国利益的同时,也应符合合作国的利益。而从竞争者的角度讲,中国从能源计价中获得优势也意味着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