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山西焦煤集团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脱困发展

山西焦煤集团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脱困发展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西焦煤集团)成立于2001年10月,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家以资产为纽带,由原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三大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合并重组设立的煤炭大集团,之后山西焦化集团、山西焦炭集团、运城盐化集团陆续划入山西焦煤集团,又相继成立了华晋焦煤公司、煤炭销售公司、公路物流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国际发展公司、国际贸易公司、公共事业公司、机械电气公司、飞虹化工公司、金土地公司等。

山西焦煤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加工企业和炼焦煤市场主供应商,是山西省最大的焦化企业、盐化企业,属山西省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83.38亿元,总部设在山西省会太原市。山西焦煤集团现有22个子、分公司和3个A股上市公司,职工总数22.4万人,资产总额2610亿元。

山西焦煤集团以煤、电、焦、化为主业,兼营物流贸易、装备制造、金融投资、建筑建材等产业。山西焦煤集团现有107座煤矿,生产能力1.81亿吨/年;28座选煤厂,入洗能力1.26亿吨/年;5座焦化厂,焦炭产能1180万吨/年;9座燃煤电厂,装机容量3468MW;14座煤层气及余气余热电厂,装机容量219MW;盐化日化产能256万吨/年。

山西焦煤集团主导产品有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气肥煤、贫煤等多个煤种,其中强黏焦煤和肥煤均为世界稀缺资源,具有低灰低硫、黏结性强、结焦性好等特性,是大钢厂大高炉不可或缺的骨架炉料。产品市场涵盖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全国炼焦煤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以上。

“十二五”期间,山西焦煤集团在煤炭供应、产业发展、创收创效、上缴税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就业、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贡献。原煤产量连续五年保持亿吨以上,五年累计生产原煤5.3亿吨,生产炼焦精煤2.3亿吨,焦炭4670万吨,发电760亿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950亿元,实现利润97亿元,上缴税费656亿元,增加值2016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610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100亿元,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生产矿井平均产能提高到260万吨/年以上;五年累计解决就业3.1万人,其中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保持稳定增长,五年累计支出工资总额740亿元以上,累计缴纳各类社保基金近350亿元,完成社保基金提取和支付229亿元;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107亿元,共竣工298万平方米、2.7万户;累计完成节能环保投入超30亿元,矿区环境明显改善;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矿区所在地低收入农户无偿供应1吨/户冬季取暖用煤,四年累计供应“爱心煤”869万吨,贡献利润43亿元;深入落实山西省产业扶贫任务,三年累计完成产业扶贫投资29亿元,有效推进了对口贫困县的脱贫工作;坚持每年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山西焦煤集团位列2015年世界500强第264位,连续三年上升139位。位列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48位,连续五年上升28位。位列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二位,连续五年上升4位,仅次于神华集团。从2014年开始,蝉联山西省企业100强榜首。多次被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煤炭系统职工素质工程示范基地”“山西省功勋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二 陷入困境情况

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形势下,山西焦煤集团也不可避免陷入了经营困局。

(一)销售不畅库存高企

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焦化、钢铁、冶金等煤炭下游行业市场低位运行,煤炭用户接货意愿不强,提质降价诉求强烈,煤炭产品销售不畅,2015年煤炭销售出现建企以来首次下降。生产煤总销量同比减少840万吨,降幅8.5%;炼焦精煤销量同比减少422万吨,降幅9%。

销售不畅导致企业煤炭库存快速攀升。2015年2月末煤炭库存首次突破500万吨,3月末突破600万吨,企业产运销脱节,正常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部分矿厂出现间歇性顶库停产现象。在积极采取加大营销和内部消化力度、优化生产组织等措施后,煤炭库存有所下降,截至2015年底,煤炭库存为396万吨。“十二五”期间企业煤炭库存情况见图1。

图1 “十二五”期间企业煤炭库存情况

(二)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受煤价大幅下滑影响,煤炭板块收入利润大幅下降,影响企业整体收入利润大幅下滑。2015年企业销售总收入出现首次下降,同比减少626亿元,降幅24%;企业整体利润连续大幅下滑,年度降幅均超40%以上,特别是2015年企业整体微利经营,实现利润只有1.44亿元,同比降幅达到82%。“十二五”期间企业煤炭板块收入情况和企业实现利润情况分别见图2和图3。

图2 “十二五”期间企业煤炭板块收入情况

图3 “十二五”期间企业实现利润情况

(三)资金链条十分紧张

焦化、钢铁等主要下游行业同样市场低迷、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导致煤炭行业回款困难,欠款逐渐增加,回款中现汇减少、承兑增加。截至2015年底,山西焦煤集团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5%,较2011年增长78%;其中外欠煤炭货款较年初增加30%。2015年全年煤炭货款回收现汇比例仅为49%。

存货占用资金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底存货共占用资金比年初增长21%,比2011年翻了一番。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渐突出,银行普遍压缩煤炭企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和到期续贷越来越困难,贷款担保条件越来越苛刻。债券投资者对煤炭企业发行债券的投资意愿减弱甚至退出投资,煤炭企业发行债券难度加大。

而职工工资、社保费用、税费支出、项目投资等刚性支出不减,导致企业资金链条十分紧张。

(四)安全压力日益加大

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小煤矿使企业煤矿数量由38座猛增至108座,人才、技术、管理力量严重摊薄。

资源整合矿井先天不足,系统运行能力不满足,基础资料不全面,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基础薄弱,成为安全管理上的难点和薄弱点。“十二五”期间企业几次安全事故基本都发生在资源整合煤矿。

随着开采的延伸,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瓦斯突出和水害严重矿井数量增多,截至2015年底,山西焦煤集团共有高瓦斯矿井12座、瓦斯突出矿井8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26座、带压开采矿井54座。

除了煤矿井下安全外,企业在焦炭化工、盐化、发电、民爆化工、建筑建材、机械修造等非煤生产领域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焦化产业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安全管理难度很大。

受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安全投入下降,导致部分设备设施老化、带病运转,部分安全工程推延或暂缓等,增加了安全隐患。另外,煤矿间歇性停产、职工思想波动等,都对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影响。

(五)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山西焦煤集团坚持以“四轮驱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但受资金、项目、手续等制约,转型升级步伐相对比较缓慢。

循环经济园区关键节点缺项严重,特别是电力、建筑建材、现代煤化工等“煤电材”“煤焦化”产业链下游缺项严重,部分项目受手续制约难以推进。如古交“煤电材”循环经济园区是2005年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之一,但建材项目受环保限制一直未审批,导致园区没有真正循环起来。

重点工程项目审批难度较大,证照手续办理滞后,推进缓慢;部分大型现代化矿井如灵北矿(300万吨/年)、庞庞塔煤矿(1000万吨/年)已基本建成,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但手续办理滞后导致无法正常投产;部分煤化工、建筑建材等项目受环保等限制较大。落后煤炭产能退出受人员安置、矿区稳定等影响推进困难。

企业非煤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依托于煤炭主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差;金融投资、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难以形成规模;非煤产业转型升级上缺乏具有带动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

(六)民生改善困难增加

企业经营困难给职工生活也带来很大影响。

企业干部职工全面减薪,薪酬降幅集团公司领导大于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大于普通职工,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从2013年开始下降,2015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同比再降17%,但企业千方百计确保了井下一线职工工资的基本稳定和正常发放。

受资金紧张影响,部分单位出现欠薪欠保现象。部分困难单位欠薪2个月左右;部分个人股东不配合的整合矿欠薪时间更长。社保基金难以及时缴纳,部分单位出现拖欠社保基金情况。

同样受资金紧张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矿区环境治理等投入受限,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室内外配套工程无法跟进;矿区绿化、矸石山治理等投入也有所下降。

在经营困难情况下,一些单位被迫采取轮岗放假、转岗分流等措施降低成本、减少亏损,部分职工因此面临放假休息、重新安置上岗等问题。

企业经营困难让职工切身利益受到影响,职工思想波动大,欠薪欠保、停产放假、转岗安置等导致的上访事件增多,2015年全年集团层面接待来访次数同比增长9%。

三 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煤炭企业陷入当前经营困境,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摆脱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煤价持续下滑

煤炭市场从2012年以来急转直下,供大于求、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导致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下跌,部分矿厂煤价跌破成本价,这是企业陷入当前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从图4可以看出,2015年12月精煤售价为370元/吨,同比降低228元/吨,降幅38%;与煤价最高点相比,价格下跌766元/吨,跌幅超过67%。煤价下降导致企业收入、利润大幅减少,仅2015年,煤价下降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都减少71亿元。

图4 2011年至2016年3月三种煤价格走势

(二)企业内部管理不精细

作为由多个大型老国有企业重组建立的大集团,作为传统的煤炭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不够精细,特别是煤炭“黄金十年”期间企业“大手大脚”的管理思维和习惯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精细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也是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生产管理不够精细,现场“跑、冒、滴、漏”现象普遍;部分系统配套不合理,存在“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配件、材料等原料消耗较大,管理不到位。

经营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效率都有待提高。资金管控力度不够,存在“入不敷出”情况;项目投资上存在“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可控成本费用仍需进一步控制和降低;经营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激励导向作用发挥不够。

营销管理能力不够,对市场敏感度不高,营销体制机制比较僵化,营销决策滞后于市场变化,固定化程序繁多,营销工作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高效组织开展。

企业部分管理基础制度老化僵化,存在一定的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一些管理职责不清晰,部门与单位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力度不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还需加强,特别是依法治企进程才刚刚起步。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难以有效转嫁和分担经营风险,这也是煤炭企业陷入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

“黄金十年”对煤炭的大额投资,使企业“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问题更加凸显,企业煤、电、焦、化主营业务收入中,煤炭比重始终在60%以上;而在企业整体利润中,煤炭一直是重要支柱。

焦化盐化产业也是山西焦煤集团的重要产业。但在目前形势下,焦化盐化企业多年持续亏损,对集团整体效益也造成很大影响。

物流贸易产业伴随着煤炭产业发展而快速增长,但在当前煤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煤炭贸易基本微利或者无利。

电力产业虽然盈利,但是规模较小;煤机制造、建筑建材等其他非煤产业大多都是依托煤炭产业来发展,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时候这些产业同样低位运行;金融投资、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化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规模。

(四)企业负担沉重

沉重的税费负担、企业办社会负担、铁路运费负担等是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1)税费负担沉重。目前企业负担的税费包括增值税、城建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13项税金,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排水水资源费等20项行政规费。2011~2015年的煤炭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3%、38.6%、32.4%、30.2%、28.6%。其中增值税和资源税占到税金总额的81%。

(2)办社会负担沉重。集团企业目前共有医疗、教育、消防、公安等各类办社会机构368个,职工总数约2万人,2015年补贴12.4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补贴超过105亿元。

(3)财务负担沉重。从2014年开始,集团企业年度融资总额超千亿以上,年度贷款利息支出60亿元以上。截至2015年底,企业融资总额达到1195亿元,全年利息支出共66亿元,同比增幅14%。

(4)铁路运费高企。按照现行运价和企业年度铁路销售情况计算,集团企业年度铁路运费支出在100亿元左右。2015年山西焦煤集团煤炭销售累计支出铁路运费92亿元,占铁路销售煤炭总货款的23.5%。

(五)体制机制不灵活

作为传统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相比较而言不够灵活,也是企业陷入困境、难以尽快扭亏脱困的原因。

集团管控力度不够,山西焦煤集团是山西省层级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企业,所属主要子公司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山西焦化、山西焦炭、运城盐化等都是集团型独立法人机构,其主要领导人任命权在省国资委,集团对这些单位管控力度不够,各子、分公司各自为政,大集团集而不团的问题比较明显。

企业整体运行机制仍是传统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与运行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薪酬分配、机构人事等制度和体制比较僵化。薪酬分配上“按级别分配”“大锅饭”现象较为严重,不能很好地调动各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机构人事方面,机构设置较多,冗员繁多,效率质量比较低;人员的市场化选聘还处于尝试阶段;用人上存在“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等现象;企业整体活力明显不足。

(六)关键要素缺乏

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文化等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相对缺乏,也是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专业人才缺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6%,特别是金融、投资、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方面的专家型、领军型人才匮乏。

关键技术缺乏。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在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受到较大的技术制约。

受严峻市场冲击和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投资不足,甚至企业安全生产上的投入都受到影响。

企业的脱困与转型都要靠大项目来带动,但目前无论是在煤炭主业还是非煤产业转型方面,都缺乏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融合所属子公司原有企业文化,没有形成能够凝聚和引领干部职工的企业文化内涵和企业精神。

四 脱困发展措施及效果

正确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内外部形势,山西焦煤集团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实现企业在逆境中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夯基础,治隐患,全力确保安全生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始终是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越是企业经营困难,越要高度重视安全,全力确保安全大局。

坚定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清醒认识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性、工作复杂性、任务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必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等要求,全面修订完善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安全责任体系,并强化了责任落实与考核问责。

全面实施“838”安全工作部署,针对企业安全实际,明确了抓好安全工作的“牢固树立八个理念、切实抓好三个重点、强化落实八项措施”总体部署并全面落实,指导安全工作开展。

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紧紧围绕“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与机电运输、整合煤矿、基建与外委队伍、地面安全”六大重点领域,全面强化“动态检查、五人小组、领导挂牌督导与跟班带班、专家系统会诊、专项整治、重大隐患领导挂牌督办”六项措施,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着力提升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素质“三基”工作水平。切实提升基层班组的战斗力和业务保安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强化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班前会事故案例教育、焦煤大讲堂、大师工作室等,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强化安全精准投入,坚持“该投则投,应保必保”,切实针对安全“短板”进行精准投入,决不因企业困难形成新的安全欠账。“十二五”期间,山西焦煤集团消灭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轻重伤事故持续下降,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平均值为0.055,在同行业中保持了领先水平。

(二)抓五保,拓市场,创新营销舞好龙头

营销工作是龙头,特别是在市场危机形势下,营销兴则企业旺,营销衰则企业败。

全面实施“五保”营销策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制定并全面实施“保市场、保运力、保回款、保生产、保效益”营销策略;坚持“六统一”(统一合同、统一计划、统一调运、统一结算、统一清欠、统一煤质管理),集中统一销售,切实发挥大集团的营销优势。

全力以赴开拓市场。坚持大客户战略,强化与重点用户的长期协议合作;推行定制化生产、菜单式供应和点对点服务;加强集团领导包片督导、营销领导包区联户、市场人员驻场入户,千方百计巩固大客户、修复老客户、开发新客户、拓展小微户。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销定产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组织,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强化精煤战略,加大配采配洗配售力度,促进效益提升。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炼焦煤内在指标的研究,立足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供给。

努力创新营销模式。坚持煤焦联动、销贸一体,全面开展煤焦联动、外采统销、外采内供业务。积极推行“焦煤在线”煤焦化电子商务平台,增加线上交易量。加强焦煤期货运作,有效发现引导市场价格。牵头建立并维系区域、同行业协商联合销售机制,维护价格稳定。

优化营销运行机制。集团成立销贸管理局,形成了营销管理与监督的有效协调机制;简化内部流程,优化价格决策机制,整合两级集团营销力度共同开展营销工作;全面推行区域市场公司模拟法人运作,加强对营销、回款等工作的专项考核,全面激发广大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十二五”期间,煤炭销售逆势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炼焦煤全国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以上,国内最大的炼焦煤生产供应商的品牌和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降成本,挖潜力,加强管理提质增效

竞争比成本,管理出效益。通过深挖内部潜力,全力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深化全面对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煤炭、焦炭、电力等九大领域立标对标体系,通过对标找准差距,全面整改提升。严格资金管控,坚持“量入为出”,坚持“现金为王”,严控预算外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确保资金链条不断。

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实施减亏增效工程,划小核算单位,一企一策制定减亏扭亏措施;实施闲置资产盘活工程,建立内部大型设备、材料、配件的共储共用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站台等资源作用;实施转岗分流安置工程,通过组建专业化对外服务队伍、新项目安置等方式,2014~2015年两年时间转岗分流3万人;实施融资结构优化工程,积极发行企业债、永续债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利用既有三个上市公司平台启动上市再融资,并积极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

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全面提升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大宗物资集中统一采购和修旧利废,促进材料成本降低;加强消耗定额管理,促进原料成本下降;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单产单进,促进减人提效;合理税收筹划,利用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坚持工资与效益挂钩浮动,努力降低人工成本;促进企业原煤成本不断降低,“十二五”期间原煤完全成本累计下降201元/吨,降幅达48%。

全面加强风险防控。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各专业各领域基础管理制度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明确各岗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促进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审计监察和法律审查力度,堵塞管理漏洞,规避经营风险。强化对外投资监管,确保股权收益。

(四)推项目,调结构,四轮驱动转型升级

转型才有出路,升级成就未来。坚持“四轮驱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煤炭主业加强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积极推进老矿井“瘦身”和转型,1500万吨/年斜沟煤矿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成。按要求完成了小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任务,整合保留70座矿井,坚持分类管理,分批推进整合煤矿建设生产。电力、焦化等传统产业也加快向低碳、高效等升级。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平台作用,相继组建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大力开展银行业投资、代理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其已发展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支撑点,2015年金融板块盈利5亿元。充分利用内部市场,积极发展煤机装备制造业务,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物流贸易业务在做精做优上做文章,大力发展营利性和实体性贸易,贸易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煤层气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也已健康起步。

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实施循环经济园区配套工程,以园区关键缺项的“填平补齐”为重点,全力加快推进“兴县、古交、临县、交口、洪洞、运城”六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古交电厂三期2×660MW项目,洪洞60万吨烯烃、100万吨甲醇项目,运城盐化退城入园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以园区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三控一管”(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管好安全),加快证照手续办理,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抢抓市场低迷机遇,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工程,以控制市场、延伸产业链、带动存量为目的,加快寻找优质高效的并购重组与合作项目。成功并购武乡电厂、太矿电气、安瑞风机等企业,通过并购使非煤产业快速发展。与太钢的全面战略合作、与首钢合作京唐焦化项目、与河北建投合作晋电送冀项目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成功完成山西焦炭集团、运城盐化集团的重组,使企业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焦化、盐化企业。

(五)促改革,抓创新,努力增强活力动力

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等要求,积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两级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深化改革要求制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全面落实。制定十三项“重大课题”,集团领导领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成果投入实践。积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混合所有制发展、厂办大集体、分离办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索。优化集团管控模式,进一步明晰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矿厂单位三级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集团总部战略决策、资本运营、人力资源、业绩考核、服务协调五大中心职能,推进各子、分公司协同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试点,着力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集团化管控”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切实促进企业内各版块、各单位的协同联动发展。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机关共撤销合并11个机构,撤销1个子公司;严格干部职数和机构数量,对化工、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市场化选聘,开展了机关基层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深化薪酬分配改革,积极推行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坚决打破“大锅饭”。劳动用工上严格定岗定编定员,严格用工总量控制。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先后成立了三个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五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33亿元,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奖励164项。抢抓山西省科技创新城建设契机,设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组织重大科研专项攻关,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18大项79个子课题进行立项并开展攻关,切实解决了一批重大技术问题。瓦斯治理三区联动(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模式正在申报国家工业大奖;劣质煤制民用焦、重介浅槽排矸、焦化污水深度处理、高硫炼焦煤微波脱硫等一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和“金点子”工程深入开展,全员创新、全面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六)改作风,优环境,从严治党强化保障

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促进企业在逆境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从思想教育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和谐建设六个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全面落实。

推进廉洁焦煤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明确责任清单,推进纪委“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深入开展销售、采购、贸易等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接受省委专项巡视,深入整改巡视发现的问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一案三查”(一查当事人的违纪违法责任,二查党委的主体责任,三查纪委的监督责任),抓早抓小,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相继出台企业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顶风违纪的人和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努力做到“守正出新”。加强“三型”机关建设,切实提高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文明和谐创建。强化形势任务宣传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大力实施焦煤文化提升工程,提升文化软实力,讲好焦煤好故事,积极传递正能量;在企业困难时期坚持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五 主要经验与教训

回顾“十二五”时期企业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危机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经验和认识:

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是前提。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信心是最大的动力。在任何时候,正确的认识都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在煤炭企业应对市场下行中同样如此。山西焦煤集团各级领导干部正是由于对煤炭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长期态势有了清醒认识,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形势任务有了深刻理解,对企业自身的优势与长处、问题与不足有着准确把握,才能正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在企业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和目标明确的安排部署,才能让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才能使企业在急转直下的市场逆境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主动适应、顺势而为是基础。“势”不可挡,任何违背大势、违反规律的努力最终必定无功而返,任何消极躲避、任其自然的行为也注定一事无成。只有积极主动适应形势,采取超前性、预判性措施顺势而为,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险为机遇,达到乘势而上、逆势迸发的效果。山西焦煤集团坚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实现了煤炭销售的稳定增长;坚持顺应形势需要,努力降低成本,全面提质增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了国内最大炼焦煤企业的市场地位;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现代化新型能源集团建设。企业在保持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上,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挖潜堵漏、提质增效是关键。“强身健体”才是抵御冲击的关键。对于积极有效应对持续低迷市场的煤炭企业来讲,深挖内部潜力、堵塞管理漏洞、全面提高经营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重中之重。山西焦煤集团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立足于做好自己的事,针对企业经营运行中的主要漏洞和突出问题,通过全面立标对标发现不足、整改提升;通过健全制度、明确权责清单堵塞漏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和法律审查规避风险;通过全面实施减亏增效工程、闲置资产盘活工程、转岗分流安置工程、融资结构优化工程等八大工程,大力促进成本降低,有效抵消了煤价下降带来的冲击,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经营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四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根本。在当前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煤独大”注定难以长久,转型升级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山西焦煤集团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四轮驱动,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为主线,在去产能推进煤炭主业升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力、焦化、盐化、煤机装备、物流贸易、建筑建材等非煤产业,2015年企业非煤收入占比达到87%;同时积极发展金融投资、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旅游业、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金融产业成为企业煤炭板块以外的第二大盈利产业。

五是深化改革、全面创新是支撑。在市场危机时期,企业在煤炭“黄金十年”粗放式规模扩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企业体制机制僵化、管理粗放、创新不强等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思路方法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山西焦煤集团积极深化改革创新,在劳动用工、薪酬分配、机构人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集团管控模式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调动了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全员创新、全面创新,集众智破难题,企业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六是加强党建、改进作风是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和作风做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确保工作正确方向、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执行落实的重要保障。山西焦煤集团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应对危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政治保障;切实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败和反“四风”高压态势,深入推进作风转变,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工作执行落实;企业风清气正、激浊扬清的环境氛围得到巩固。

七是抱团取暖、开放合作共促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应对低迷市场形势、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山西焦煤集团坚持与同行业、上下游行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实现共赢。召集国内8家炼焦煤企业,共同组建炼焦煤战略联盟,与省内煤炭行业建立协调销售机制,共同应对市场、稳定价格;积极与煤炭下游电厂、焦化、钢铁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参控股电力、焦化企业锁定市场,促进销售;通过深层次股权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通过新项目合作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同行业、上下游行业的抱团取暖为山西焦煤集团有效应对危机、加快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八是政府发力、加大支持是重点。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从政策层面给予企业积极支持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煤炭企业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山西省政府先后出台“煤炭20条”“煤炭17条”“减负60条”“煤炭36条”等有利政策,特别是清费正税、分离办社会功能等政策,直接为企业减轻了大量负担,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脱困发展。就山西焦煤集团来讲,仅2015年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为企业减负就达39亿元。同时政府还积极在企业融资贷款、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手续办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对企业精准帮扶,为企业分忧解难。政府是国有企业有效应对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坚强后盾。

六 下一步工作目标

(一)“十三五”发展规划

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十三五”时期,山西焦煤集团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全面实施“11236”发展战略:即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一条发展路径;实施“做大做强焦煤主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放合作五大领域”一个转型战略;坚守“安全生产”和“经济稳定运行”两条发展底线;提升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素质“三基”工作水平;先行快速推进古交、兴县、临县、交口、洪洞、运城六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能源集团,力争到“十三五”末,集团煤炭销量达到2亿吨,人均产量比“十二五”末提高1倍,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80亿元,利润总额实现1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炼焦煤供应商。

(二)深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

一是积极主动去产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去产能减产量,稳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对国家发改委列出的焦煤集团灵北、中峪、庞庞塔、吴家峁四座煤矿,坚决执行停产停建,并责成建设单位派驻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盯守。

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按照重新核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重新安排生产计划,2016年原煤产量计划核减1270万吨,同比减少1505万吨,降幅14%。

认真贯彻落实资源整合矿井停产停建不得少于一个月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复产复建验收程序,对没有真正实现“三真”(真控股、真投入、真管理)的煤矿,坚决不准复产复建。

主动上报并经审查通过,拟安排退出矿井17座,产能1365万吨/年,涉及转岗安置人员12330人;其中2016年安排退出矿井7座,产能415万吨/年,涉及转岗安置人员5079人。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70座资源整合矿井中再选择17座停缓建矿井,积极与股东方协调沟通,探索去产能新机制。

二是创新营销去库存。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稳价增量回款,降低煤炭库存,确保产运销秩序正常。

全力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以销定产,深入对接用户需求,按照市场需要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科学组织生产,强化定制化生产和菜单式供应,坚决减少滞销煤种生产。围绕化工、民用等领域积极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和新市场。

全力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参控股下游电厂、焦化等企业,锁定市场。强化外采统销,力争增销地方炼焦煤1000万吨,增强市场话语权。坚持“大客户战略”和“细化市场布局”并重,努力扩大市场增销增效。

全力创新营销模式。全面推广“焦煤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增加线上交易。巩固炼焦煤战略联盟,强化区域和同行业协商销售。积极研究发布炼焦煤价格指数,结合焦煤期货运作,建立更加先进的定价模型,引导价格,提升市场地位。

三是优化融资去杠杆。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减少财务费用支出,降低金融杠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多渠道回笼资金,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努力降低信贷规模;加大项目贷款力度,短贷倒长贷;积极研究利用企业债、永续债、私募基金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资金“蓄水池”和“票据池”作用,加强资金归集和集中统筹使用,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资金风险。保证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正常运营,拓展新型融资业务。充分利用香港公司等平台,努力争取境外融资。

加强资本运作。用好西山煤电、山西焦化、南风化工三个上市公司平台,积极采取增发、配股、发行优先股等多种方式启动股市再融资;积极推进内部优质中小企业的“新三板”挂牌上市,对选定的8个优质企业全力推进,探索推进优质子公司的整体上市。

四是千方百计降成本。大力实施降本提质增效策略,深挖内部潜力,不断降低煤炭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富余人员转岗分流安置,通过“新上项目异地分流安置一批、组织职工创业创收组织化分流一批、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分流一批、享受国家奖补政策安置一批、职工自愿内退一批、提升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六个一批,加快富余人员转岗分流安置,力争全年再转岗分流2万人,大力降低人工成本。

大力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活动,加强耗材定额管理,深入开展物资代储代销和材料配件“零库存”管理,推行物资网上采购,加强设备耐磨化处理,进一步降低材料费用成本;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降低办公费、会议费和差旅费,促进管理费用降低;优化运输结构,细算效益账,充分协调公路、铁路和港口销售,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去杠杆,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成本。

强化技术创新,优化设备工艺,提高单产单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强化管理创新,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实现产运销合理有序衔接,进一步促进煤炭产品成本下降。

五是转型升级补短板。目前企业主要的发展短板就是转型升级缓慢。要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引擎”,增强循环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合作“双动力”,全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去产能的基础上,加快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进一步精干主业,推进煤炭主业升级发展。以金融产业、电力产业、现代物流贸易产业、煤机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以六大循环经济园区为重点,以园区缺项的“填平补齐”为抓手,狠抓60万吨烯烃项目、100万吨甲醇项目、古交三期电厂项目、古交兴县水泥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使园区真正循环起来,切实发挥循环经济效益。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焦钢”“煤电铝”四个“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晋电送冀项目,京唐焦化二期、日照精品钢基地焦化、运城盐化光伏发电、联通云数据中心等重大对外合作项目。努力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能源集团。

七 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市场与价格问题。截至2015年底,大部分煤炭价格不仅低于成本价,也低于其实际价值,而供大于求的市场导致煤价仍保持下滑态势,这对煤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作为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也只能是以煤为基,而不可能脱离煤另起炉灶。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是发展煤化工。但目前无论是煤炭行业,还是煤炭下游的焦化、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烯烃、聚烯烃等产品和行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市场供大于求,部分产品甚至价格倒挂,基本处于微利经营或亏损状态,且这些煤化工项目大多投资巨大,疲弱的市场导致转型项目巨额投资难以在短期内收回并产生效益,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推进缓慢。

二是去产能面临的突出问题。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确保井下安全、撤出设备物资、井口关闭、人员工资、转岗安置资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支出,而对于目前经营困难、资金十分紧张的企业来讲,很难负担起这部分资金。同时退出关闭矿井大多是开采多年、资源枯竭的老矿井,人员较多,大量富余人员需要转岗分流安置,而在目前多数矿井本身都要转岗分流富余人员、新项目建设受去产能政策影响推进缓慢等情况下,企业自身很难妥善安置这些人员。资金不足和人员安置将成为煤矿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三是僵尸企业退出问题。目前煤矿去产能已经有了相关政策和配套办法,但企业非煤产业方面仍有一些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甚至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如何退出和处置成为当前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这些企业的持续亏损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僵尸企业也占据诸多人才、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对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僵尸企业退出后涉及的人员分离安置、债权债务处理、资产损失等问题也是提前制定对策的难点问题。

四是转型升级的方向与出路问题。目前煤炭企业都在谋求转型发展,也清醒认识到转型升级是企业有效应对危机、实现脱困发展的根本。但受市场、政策等环境影响,企业转型的方向与出路还难以准确把握。煤炭企业完全脱离煤另起炉灶谋求转型显然是不可能的,隔行如隔山,并且存在很大的进入性竞争风险;因此煤炭企业转型只能也必须坚持以煤为基,延伸煤炭产业链,但目前煤炭下游的电力、焦化、煤化工等技术成熟、可以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受到投资大见效慢、市场低迷效益低下、环保手续难批等因素影响,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不会有明显好转,向这些方向转型只能让企业难上加难;其他煤炭相关领域受技术制约也难以适应转型发展要求。

五是资金短缺和企业负担沉重问题。资金链条紧张已成为目前煤炭企业的常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而企业要转型升级必然要加大投资力度,现金缺、贷款难让企业在转型投入上有心无力,直接导致企业在转型升级上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具有支撑作用的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同时,企业要加快转型必须轻装上阵,但目前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税费负担、办社会负担、运费负担、人员负担,等等,直接导致企业处于负重爬坡的艰难局面,如果这些沉重负担难以尽快降低,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必受拖累。

八 政策诉求和建议

1.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一是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煤炭企业增值税税率,并对煤炭企业增值税实行阶段性的定额或定率返还政策;允许集团企业合并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降低采矿排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或按实际排水量计征;适当降低煤炭资源税率和折算率。

二是降低铁路运费负担。进一步降低煤炭铁路运费收取标准;取消煤炭运输铁路建设基金;对煤炭等大宗物资、对固定煤炭企业运输大户给予一定运费优惠。

三是降低企业办社会负担。对具备移交条件的“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属地政府;对于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分离移交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或实行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四是降低资金负担。深入落实国家提出的金融机构为实体企业让利的要求,降低煤炭企业贷款利息,并在续贷、新增贷款、贷款担保、发行企业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限贷、不增加担保条件。

2.进一步出台去产能方面的相关支持政策

一是尽快出台适合股份制资源整合矿井关闭退出和产能置换方面的政策。山西焦煤集团70座资源整合矿井中84%为股份制矿井。整合矿井目前普遍财务负担沉重、多数亏损运行,如果退出政策明确,也有部分合作方愿意退出。

二是调高奖补资金并由集团企业统筹安排使用。吨煤160元奖补资金对于负担较重、人员较多的老矿井来说明显不足,希望可以提高标准。同时奖补资金建议由集团企业统筹安排使用,清偿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保、对接收分流安置职工的企业奖补、对“双创”人员就业补助等。

三是允许企业在公告能力限制内组织生产。各个矿井地质情况、成本费用、资源情况等各不相同,统一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不利于发挥先进产能的优势,对煤炭企业脱困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在不超过企业公告能力的前提下,由各企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内部产量指标分配方案,报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四是出台退出产能已缴资源价款、资金和财产损失的化解政策。建议对已缴资源价款但未建成投产、未开采动用的资源储量,制定相应的政策将此部分资源价款退还企业或置换为“十三五”规划的接替项目产能;对资产处置损失出台相应的补偿政策措施。

五是有条件开放项目审批通道,合理引导先进产能释放,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部分大型现代化矿井投资巨大,并已基本建成,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长期不能合法生产将带来投资沉淀损失。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有条件开放项目审批通道,如已列入国家煤炭工业五年发展规划、取得“路条”且基本建成的项目,要加快后续手续的正常办理;对前期大部分手续已完成的先进产能煤矿项目,在等量置换的基础上也要加快核准。

3.有效引导煤炭市场

一是出台煤炭最低限价政策。合理测算煤炭产品的成本,参照油品保护价和电煤最高限价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制定煤炭产品最低限价政策,使煤炭价格切实体现煤炭作为稀缺资源以及煤炭产品生产投入的价值。

二是建立行业、区域价格协调协商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单独擅自降价的企业,采取项目限批、资金限贷等惩罚性措施。

三是进一步规范进口煤。采取市场手段,充分利用进口煤含磷比较高、而国内炼焦煤磷含量低的特点,通过控制磷指标来限制进口煤的增长。

四是建立炼焦煤储备机制。炼焦煤作为珍贵稀缺资源,建议进一步加快构建国家炼焦煤储备体系和机制,并选择山西省作为试点。

4.进一步出台促进煤炭行业脱困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是恢复采矿权价款可以转为政府资本金政策,或者继续缓缴采矿权价款并免除资金占用费。

二是困难时期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标准,或缓缴社保基金。

三是在确保国有控股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实施债转股,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化解金融风险,帮助企业扭亏脱困。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