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二甲基亚砜装置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12-05-15 09:41:21 来源:中国煤化工网整理 编辑:中国煤化工网人评论

A-A+

一、事故经过
2005 年 8 月 4 日 8:30 分,某公司当班操作工孙某,在控制室发现 A#氧化塔硫醚进料流量信号显示异常,即向该装置技术转让方技术负责人张某(本溪市青华应用技术研究所法人代表)报告,并一起去现场判断,确认流量计存在问题。8:35分回控制室,在张某指挥下,操作人员停止进硫醚,并通知维修人员对硫醚流量计进行检修。9:39 分,现场检修完毕并调试合格,随即报告张某。9:44 分,张某指挥操作人员先后打开硫醚进料调节阀、电磁阀,向A#氧化塔进料。发现氧气流量低后,张某指挥提高氧气流量。9:46 分,二层平台尾气回收管道发生爆炸,碎片击穿硫醚精馏塔、硫醚精馏冷凝器、氧化塔等设备筒体,造成可燃物料泄漏起火,大量黄烟从楼顶溢出。爆炸事故造成2 人死亡、11 人受伤。9:50 分,应急救援中队赶到现场实施紧急救援,伤员被送至职工医院全力进行救治;事故现场紧急切断了各类危险介质,安全停车。30 分钟后,现场火焰被扑灭,同时对生产装置继续进行喷淋降温,事态发展得到控制。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技术转让方在指导试车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下达了错误指令:因硫醚流量计异常,在张某指令下,采取加大硫醚流量的调试操作,致使大量未反应的硫醚进入尾气管路。重新投料试车过程中,张某下达了先通硫醚、后加大氧气的错误指令,致使爆炸部位产生了相当量的硫醚累积,在尾气管道中产生剧烈的化学放热反应,从而引起爆炸。
2.工艺设计存在缺陷:尾气管道二氧化氮回收装置设计有缺陷,尾气管道硫醚过量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造成四氧化二氮冷凝器被反应物堵塞,尾气管道超温超压。
3.仪控设计存在缺陷:该 装置没有防止硫醚过量进入氧化塔的可靠安全联锁装置。
(二)间接原因
1.技术和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对装置技术掌握不透,过份依赖技术转让方,导致在技术转让方发出错误指令时,没能做出正确判断,违反了操作规程
2.项目审查未能发现工艺、仪控中存在的设计缺陷。
3.安全管理不到位,对装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能进行有效排查和整改。
三、防范措施
(一)对二甲基亚砜装置进行工艺处理和现场保护,制定详细技术方案,对现场储槽内留存的硫醚液、四氧化二氮、亚砜等物料、成品、半成品全部销售或作无害化处理,彻底消除装置内存在的隐患,并要对处理结果进行逐项检查验收。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各级安全责任,重点进行隐患排查和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结合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增强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把各项安全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四)健全厂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安全监察管理力度,杜绝现场“三违”现象,对危及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采取果断措施,责令停车整改。
(五)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切实落实项目建设、试车、开车等各项安全责任。
(六)责令所有民营化工生产装置停产,全方位进行安全整顿。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