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新法合成磷酸锌锂及其多重数据挖掘
  • 对合成磷酸锌锂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磷酸锌铵和碳酸锂为原料经室温固相反应得到前驱体,接着让这一前驱体在高温下保温晶化得结晶形态的磷酸锌锂。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了研磨时间、保温时间、保温温度对磷酸锌锂晶体合成的影响。XRD表征的结果表明,用最
  • 1970-01-01 新型高效沉降槽的开发及其应用
  •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氧化铝生产的高效沉降槽。在设计中利用流体力学的诸多原理,合理地确定槽体结构,达到了提高沉降能力,满足生产工艺指标要求的目的。 
  • 1970-01-01 一种新型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 以己二胺为扩链剂、三甲胺为阳离子化试剂,通过顺序投料的方式对聚环氧氯丙烷(PE(H)进行先扩链、后阳离子化改性,制得了一类主链含有醚键、侧基带有季铵基团的高分子絮凝刺一聚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PECHA)。并进一步考察了原料的投料比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发现当n(聚环氧
  • 1970-01-01 新型固定床 Raney Ni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及耐硫性
  • 将新型固定床Raney Ni催化剂应用于苯加氢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液态空速、氢与苯的摩尔比及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对苯加氢反应的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200h连续运转,并与负载型Ni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固定床 Raney Ni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活性金属Ni比表
  • 1970-01-01 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的合成及应用
  • 概述了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的理化性质和香气特征,重点介绍了用苯甲醛和三氯甲烷为原料来合成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的方法,简介了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在香精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合成技术的发展。 <BR>
  • 1970-01-01 旋流燃烧室内冷态和热态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采用RNGk-6湍流模型以厦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涡破碎模型(Eddy break up) 对Allied Signal公司75kW微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内冷态和热态时气流三维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宣火焰筒内热态时与冷态时的流场相似。烧宣火焰筒内都有3个曰流区。3个回流区的存在将有助于燃料
  • 1970-01-01 乙烯废碱液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720kt/a乙烯装置二期改造后, 乙烯装置废碱液处理系统在试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针对废碱液中油含量过大、氧化反应器人口Na2S含量超标、氧化空气量不足、 气提塔气体效果差、系统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碱洗塔
  • 1970-01-01 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 3, 4一二氯苯胺的Pd /C催化剂研究
  • 研究了Pd/C催化剂表面金属钯平均粒径对3,4一二氯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发现金属钯平均粒径越大,脱氯副反应越不明显,加氢选择性越高。采用浓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虽然能够增大表面金属钯平均粒径, 粒径分布却较宽,不利于加氢选择性的提高。使用饱和EDTA·2Na溶液预处
  • 1970-01-01 循环水系统泄漏及水质恶化对策
  • 循环水系统泄漏主要是由工艺物料腐蚀和循环水腐蚀引起。泄漏导致水质恶化,加剧沉积和腐蚀的进一步发生,从而降低换热器换热效率。泄漏发生后, 应通过调整工艺及水处理方案,控制微生物滋生,采取黏泥剥离等方法,维持水系统正常运行。 <BR>
  • 1970-01-01 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焦油精制产品
  • 针对中控化验中蒜馏法等存在的问题,将焦油精馏过程切取馏分的检验方法改为色谱法分析检验,并给出了色谱检验的控制指标以及操作条件。色谱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无污染。采用色谱法可提高化验速度和准确性,及时向焦袖车间反馈信息,有效地指导生产,对提高工业萘和洗油产品
  • 1970-01-01 延迟焦化装置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措施
  • 对1.40Mt/a延迟焦化装置的能耗构成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找到了影响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优化加热炉操作,降低燃料气消耗;工艺技术革新,降低蒸汽消耗;加强设备管理,降低电耗;精细管理,降低水的消耗等有效措施,降低了装置能耗,年节能效益达2416.26 X10RMB¥。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 1970-01-01 影响煤炭挥发分测定结果的因素探讨
  • 挥发分的测定是煤炭工业分析项目中规范性很强的试验,测试前要保证马弗炉、秒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状况良好,瓷坩埚和支架等试验仪器要符合国家标准,试验中要把煤样放在马弗炉的恒温区,并且要放6个密封性好的瓷坩埚,试验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升温速度要严格遵守试验要求。 <BR>
  • 1970-01-01 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主压降的实验研究
  • 以喷嘴为颗粒循环装置的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考察颗粒直径、口径比、喷嘴安装位置、颗粒初始加入量及流体黏度对主压降的影响,得出了稳定操作情况下,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主压降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
  • 1970-01-01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亚硝酸钙的实验设计
  • 采用阴、阳离子树脂交换合成法制备建材添加剂。优化条件为室温下即可交换制备亚硝酸钙,先向阴离子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溶液至接取流出液检验使加HCO溶液至没有CaCO沉淀生成时,再由上至下,向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加NaNO溶液至从Ca(NO)储坛接取流出液使加HCO溶液后没有CaCO沉淀生成时,停
  • 1970-01-01 一水硫酸氢钠在酯合成中的应用
  • 介绍了一水硫酸氢钠在催化合成酯(如一无羧酸酯、二元羧酸酯、氯乙酸 酯、羟基酸酯、芳香酸酯)中的应用及其重复催化性能。 
  • 1970-01-01 有机硅氟表面活性剂在橡胶中的应用
  • 含氟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家族中的重要成 员。叙述了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它们在橡胶中的应用。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橡胶中主要用作脱模剂、表面改性剂和抗静电剂等;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主要 作为有机硅偶联剂,改善无机填料与橡胶 的界面作用。 <BR>
  • 1970-01-01 一种安全仪表系统 SIL分配的定量方法
  • 阐述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水平(SIL)分配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在风险矩阵和风险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定量的基于风险后果和频率来进行SIL分配的方法。这种定量方法通用性好,易于移植复用,并且充分、直观地体现出分配安全仪表系统SIL设计目标的基本思想。弥补了风险矩阵和风险图的不
  • 1970-01-01 有机碱催化CO2与伯胺反应合成Ⅳ,Ⅳ一二取代脲
  •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CO2与伯胺反应合成了N,N一二取代脲;考察了有机碱种类、伯胺碳链长度、反应温度、cO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伯胺碳链的增长,催化剂的碱性增强,Ⅳ,Ⅳ一二取代脲的收率增加;脂肪族Ⅳ,Ⅳ一二取代脲的收率明显高于芳香族Ⅳ,Ⅳ 一二
  • 1970-01-01 有序介孔磷酸锆的研究进展
  •     简要阐迷了磷酸锆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发展现状。重点探索了有序介孔磷酸锆的制备方法庭表征技术,时于磷酸锆材料研究度制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 1970-01-01 有机氢载体低温高效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有机氢化物储氢作为一种大规模、长距离、长期氢能储存和输送的储氢技术,应用潜力巨大,主要问题是常规脱氢催化剂在低温下的活性偏低和稳定性较差。在理论分析开发十氢化萘、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等有机氢载体低温高效脱氢催化剂可行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对传统脱氢
  • 1970-01-01 正丁烯双键位置异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 介绍了正丁烯双键位置异构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不同异构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异构反应机理。评述了金属氧化物、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金属硫酸盐和磷酸盐、金属、分子筛、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及离子液体等催化剂的异构活性、选择性和活性中心的特点以及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
  • 1970-01-01 钛制化工设备的结构和零部件设计实践
  • 通过列举4个实际设计工作中对钛设备零部件典型结构的处理,说明了不同的介质特性、设备规格都会影响到设备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都介质腐蚀性不强或自身尺寸较小的设备,设计可以多从经济性方面着手;而对强腐蚀性的介质或大型的钛制容器,则必须优先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 1970-01-01 植物油加氢制备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研究进展
  • 介绍了植物油加氢制备柴油的主要化学反应、工艺方法以及该项技术的工业化状况,分析了植物油直接加氢、先加氢后异构、直接脱羧工艺以及植物油与矿物柴油掺炼工艺的特点,阐述了各工艺采用的催化剂类型、工艺条件以及产品属性。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BR>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