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市场或将告别黄金十年 进入衰退期

2013-06-05 21:36:18 来源:中国煤化工网整理 编辑:中国煤化工网人评论

A-A+

眼下正值“迎峰度夏”的传统用煤高峰,往年价格一路飞涨的煤炭,如今却风光不再。据2013年5月22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1元/吨,继续“阴跌”。

市场低迷,价格下滑,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种种迹象似乎都在为煤炭市场告别“黄金十年”作注脚。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22%,同期利润下降了40.3%。

难怪有人说,煤炭行业已“积重难返”,“躺在煤堆上数钱”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否意味着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终结?业内专家指出,煤炭行情或将持续疲软,对煤炭行业而言,转型迫在眉睫。

别了,“躺在煤堆上数钱”的日子

杨先生是山东省新泰市一家民营煤炭企业的财务经理,5月31日,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他显得十分悲观:“自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就没上涨过,如果说肉禽价格受H7N9的冲击还有触底反弹的希望,那么煤炭价格比肉禽市场还要悲惨得多。”

如同杨先生所在的煤炭企业一样,在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情况下,煤炭企业目前的处境十分艰难。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日前表示:“当前煤炭市场延续了去年5月份以来的态势,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5月15日,国家煤炭工业网发布了2013年4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简要述评,认为煤炭市场跌幅不会收窄。据5月22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1元/吨,继续“阴跌”。

其实,煤炭市场不景气,以及煤炭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去年已经凸显。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环渤海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已经从2012年初的797元/吨降至年底的638元/吨,降幅接近20%。2013年来,煤价还在继续下滑。

受此影响,煤企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全省煤炭行业实现利润累计完成仅为65.2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48.24亿元,下降66.98%。同时,五大国有煤企集团有三家出现了亏损。

持续下跌的煤炭价格已将煤炭企业“逼”到生死存亡的境地。5月初,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区已经出现停产、限产现象,各大煤业集团纷纷降低煤价,有些煤矿则趁机进行技改。

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4.86%,部分大型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的比例已从去年同期的18%上升至23%。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过了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后,煤企已步入“微利”时代。

煤价持续下滑原因何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全国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呢?记者走访了解到,此次行业疲软并不是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国内外、行业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指出,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持续增加的市场需求量和不断攀升的煤炭价格,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流入,“一窝蜂”地上项目,导致煤炭产能过大且形成过于集中。2011年11月以来,煤炭价格持续暴跌,不少煤炭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导致产能过快集中释放。在煤炭产量集中增加,而下游需求不给力的情况下,煤炭市场价格加速下跌。而且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替代能源的大发展,国际煤炭市场供给相对过剩,并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流入准入门槛较低的我国,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是煤炭最主要的供应对象,然而,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化工行业利润下降等现象直接导致了煤炭需求不足。数据显示,我国钢铁行业以亏损65.38亿元在23个行业中排名最后,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2012年的净利润比上年降幅超过20%,对煤炭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5月上旬,全国主要电力企业的电煤平均日耗水平为320万吨,明显低于4月同期344万吨的日均水平,也低于去年5月上旬334万吨的日均水平。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下降,同时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开工率不高,煤炭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煤炭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根据测算,2013年煤炭产能可能达46.3亿吨,将大幅超过需求41.2亿吨,如果产能全部释放,将约有5亿吨的剩余。5月以来,各地煤炭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措施,“消化”高企的煤炭库存。而随着下半年山西等省部分新矿产能的逐步释放,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此外,在国内煤炭市场需求不振,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的形势下,进口煤却继续依靠价格倒挂的优势冲击国内市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至4月,我国进口煤炭1.1亿吨,同比增长25.6%,大量具有价格优势的进口煤挤压了国内煤企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的局面。

调整转型势在必行

对煤炭行业而言,“进入调整周期”,“转型迫在眉睫”已成煤炭业界共识,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也成为行业调整转型的必由之路。

岳福斌建议,当前应该以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化为目标,尽快燃起“一把火”,使整个产业尽快走出“寒冬”,避免长期处在“过冷”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要利用目前煤炭供给比较宽松、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有利条件,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看来,煤炭行业应既看到近期煤炭市场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的实际,又认识到我国煤炭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抓住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适应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新趋势。

王显政表示,煤炭产业将以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为重点,加快全国煤炭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把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煤炭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煤炭经济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日前指出,要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开发集中度及集约化水平;要把建设大型煤炭和煤电基地结合起来,优化煤炭开发生产布局,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要有序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

面对如此危局,各地方政府相继出手救市,试图力挽狂澜保护本地的煤炭产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表示,将继续落实延续已出台的优惠减免政策,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再减免部分税费。

甘肃兰州提出将建立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调节基金,补贴政策性亏损,以此来稳定煤炭供应价格。

河南则出台了“煤电互保”政策,电厂发电量与采购本地煤炭挂钩,以消除外省煤炭冲击。

除了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救市外,国家能源局日前正就限制高硫低卡煤进口规定在行业内征求意见,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此举或将缓解煤炭市场低迷的现状。

据了解,为应对“寒冬”,煤炭企业也正在苦练“内功”。来自中煤进出口公司的消息,2012年中煤进出口公司完成节能量4.19万吨标准煤。有关专家表示,煤炭企业在降本提效上,正由过去零星的、小打小闹的创新,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降本提效,在经营和效益理念上,由过去“靠矿井提产、靠煤炭提价、靠条件好转”转变为“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新增效益”。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