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煤制天然气里面合成气中含N2比较高,行不行会不会在甲烷化的时候出现氨?
谢谢给位高人的回答没有氨合成催化剂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1、我想问的是甲烷化的催化剂上是否有像能催化合成氨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2、是如果温度足够高的话,没有催化剂的话合成氨也要足够的反应速度。
就是不知道在甲烷化中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谢谢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化学反应都能催化。如果是您所想的那样,催化剂研究与开发就不是什么复杂的事了。
合成氨催化剂以铁系为多,原料是纯的氢与氮,不得含有碳氧化物。
而合成气组成是一氧化碳与氢气,氮含量低,另外催化剂一般为镍系。
合成氨的反应与合成气制取烃的反应机理也不一样,反应条件也不一样。谢谢上面两位老师的回答,其实我考虑的是如果我的经过净化后的气化气,含有氮气(大于5%),CO,H2,CH4(大于15%),可加入一定量的CO2,再进行制甲烷,要不要在甲烷化之前先加一步过程除一下氮气,怕会不会甲烷化的过程中高温的情况下生成氨?谢谢!!!
即使有微量的氨生成,在这高的反应温度下也分解生成了氮气和氢气,出口是不会出现氨的。要是在甲烷化之前去除氮气:1、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对控制甲烷化第一、第二反应温度是有利,2、在这除氮会增加成本。得不偿失。
已知在变换工序中尤其中温变换会生成少量氨,甲烷化里几乎没有,不用除去氮气按照你这顾虑,开车初期氮气给床层升温,不知道楼主打算怎么弄。
但煤制气合成气中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氮气含量高呢?
气体中的氮气是由气化过程产生的,含量与气化炉的选型有关。整个工序如果没有循环过程,整个氮气的总量是一定的,只是不同工序的氮气分压不一样而已。
现在许多已投产项目都出现过合成产品气中含微量氨的现象
一般认为与反应条件有关,与原料气中的氮含量关系不大
Ni系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合成氨副反应的
合成氨的副反应一般发生在哪个温度区间?
从热力学角度讲,甲烷化反应体系必然产生NH3。
从动力学角度讲,通过镍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促进了CO、CO2甲烷化反应的发生,抑制了合成氨反应的发生。待CO、CO2甲烷化反应达到平衡后,合成氨反应就会发生,若甲烷化反应器内部的一些元素起到了催化作用,如锇、铀、铁、钨、锰、钼等元素,甲烷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少量的合成氨。
但是准确计算能够产生多少NH3,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反应器出口200mg/Nm3左右
高温下会增加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合成,因而温度越高,氨含量就越低。
跟催化活性选择性是不是也有关系?
我的是现场实测数据……
大唐克旗还是新疆庆华?
甲烷化催化剂还原过程中肯定会生成少量氨,正常操作时会有,但量会很少
你能否确定不是前段工艺带过来的氨气,你最好能测测甲烷工段的入口是否含有氨,如果没有,出口有了那样才能说明有合成。
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化学反应都能催化。
合成氨催化剂以铁系为多,原料是纯的氢与氮,不得含有碳氧化物。
甲烷化的催化剂一般为镍系。
一般氨合成需要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还有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氨,合成氨采用的催化剂还原态的是单质铁,而天然气合成其实是甲烷的合成,甲烷合成的催化剂采用的是镍催化剂,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生成氨,就像前边那位说的,即使有微量的,在高温下也分解了。
焦炉煤气,要求含氨不超30mg/Nm3,定期检测氨合成的催化剂为铁系催化剂,这是其一,其二合成氨所需的压力在14MPa,如果条件达不到生成的可能应当不大。甲烷化反应的镍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出现合成氨反应的,这个向设计院的一个负责合成的老总交流过。
有的项目在甲烷化后冷凝器有排出个氨味儿,不过影响比较小。1.合成氨与合成SNG催化剂不同;
2.反应温度和压力也不同;
3.需要考虑产品SNG能否达到国家天然气标准(N2高的话,热值受影响)
谢谢给位高人的回答没有氨合成催化剂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1、我想问的是甲烷化的催化剂上是否有像能催化合成氨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2、是如果温度足够高的话,没有催化剂的话合成氨也要足够的反应速度。
就是不知道在甲烷化中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谢谢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化学反应都能催化。如果是您所想的那样,催化剂研究与开发就不是什么复杂的事了。
合成氨催化剂以铁系为多,原料是纯的氢与氮,不得含有碳氧化物。
而合成气组成是一氧化碳与氢气,氮含量低,另外催化剂一般为镍系。
合成氨的反应与合成气制取烃的反应机理也不一样,反应条件也不一样。谢谢上面两位老师的回答,其实我考虑的是如果我的经过净化后的气化气,含有氮气(大于5%),CO,H2,CH4(大于15%),可加入一定量的CO2,再进行制甲烷,要不要在甲烷化之前先加一步过程除一下氮气,怕会不会甲烷化的过程中高温的情况下生成氨?谢谢!!!
shiyoudaxue307 发表于 2015-5-23 08:4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谢谢上面两位老师的回答,其实我考虑的是如果我的经过净化后的气化气,含有氮气(大于5%),CO,H2,CH4(大于 ...
即使有微量的氨生成,在这高的反应温度下也分解生成了氮气和氢气,出口是不会出现氨的。要是在甲烷化之前去除氮气:1、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对控制甲烷化第一、第二反应温度是有利,2、在这除氮会增加成本。得不偿失。
已知在变换工序中尤其中温变换会生成少量氨,甲烷化里几乎没有,不用除去氮气按照你这顾虑,开车初期氮气给床层升温,不知道楼主打算怎么弄。
苏拉宫 发表于 2015-5-25 12:2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即使有微量的氨生成,在这高的反应温度下也分解生成了氮气和氢气,出口是不会出现氨的。要是在甲烷化之前 ...
但煤制气合成气中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氮气含量高呢?
lflsedin 发表于 2015-5-25 20:3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煤制气合成气中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氮气含量高呢?
气体中的氮气是由气化过程产生的,含量与气化炉的选型有关。整个工序如果没有循环过程,整个氮气的总量是一定的,只是不同工序的氮气分压不一样而已。
现在许多已投产项目都出现过合成产品气中含微量氨的现象
一般认为与反应条件有关,与原料气中的氮含量关系不大
Ni系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合成氨副反应的
han9th 发表于 2015-5-26 13: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许多已投产项目都出现过合成产品气中含微量氨的现象
一般认为与反应条件有关,与原料气中的氮含量关系 ...
合成氨的副反应一般发生在哪个温度区间?
从热力学角度讲,甲烷化反应体系必然产生NH3。
从动力学角度讲,通过镍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促进了CO、CO2甲烷化反应的发生,抑制了合成氨反应的发生。待CO、CO2甲烷化反应达到平衡后,合成氨反应就会发生,若甲烷化反应器内部的一些元素起到了催化作用,如锇、铀、铁、钨、锰、钼等元素,甲烷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少量的合成氨。
但是准确计算能够产生多少NH3,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kkxxzyb 发表于 2015-6-15 14:4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热力学角度讲,甲烷化反应体系必然产生NH3。
从动力学角度讲,通过镍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促进了CO、CO2 ...
反应器出口200mg/Nm3左右
高温下会增加
han9th 发表于 2015-6-18 06: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反应器出口200mg/Nm3左右
高温下会增加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合成,因而温度越高,氨含量就越低。
kkxxzyb 发表于 2015-6-19 09: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合成,因而温度越高,氨含量就越低。
跟催化活性选择性是不是也有关系?
我的是现场实测数据……
han9th 发表于 2015-6-23 11:3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跟催化活性选择性是不是也有关系?
我的是现场实测数据……
大唐克旗还是新疆庆华?
头昏的人 发表于 2015-5-25 17: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照你这顾虑,开车初期氮气给床层升温,不知道楼主打算怎么弄。
甲烷化催化剂还原过程中肯定会生成少量氨,正常操作时会有,但量会很少
han9th 发表于 2015-6-23 11:3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跟催化活性选择性是不是也有关系?
我的是现场实测数据……
你能否确定不是前段工艺带过来的氨气,你最好能测测甲烷工段的入口是否含有氨,如果没有,出口有了那样才能说明有合成。
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化学反应都能催化。
合成氨催化剂以铁系为多,原料是纯的氢与氮,不得含有碳氧化物。
甲烷化的催化剂一般为镍系。
一般氨合成需要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还有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氨,合成氨采用的催化剂还原态的是单质铁,而天然气合成其实是甲烷的合成,甲烷合成的催化剂采用的是镍催化剂,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生成氨,就像前边那位说的,即使有微量的,在高温下也分解了。
czj2008 发表于 2015-7-1 15:1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能否确定不是前段工艺带过来的氨气,你最好能测测甲烷工段的入口是否含有氨,如果没有,出口有了那样才 ...
焦炉煤气,要求含氨不超30mg/Nm3,定期检测氨合成的催化剂为铁系催化剂,这是其一,其二合成氨所需的压力在14MPa,如果条件达不到生成的可能应当不大。甲烷化反应的镍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出现合成氨反应的,这个向设计院的一个负责合成的老总交流过。
有的项目在甲烷化后冷凝器有排出个氨味儿,不过影响比较小。1.合成氨与合成SNG催化剂不同;
2.反应温度和压力也不同;
3.需要考虑产品SNG能否达到国家天然气标准(N2高的话,热值受影响)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热点聚合: [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