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再议“煤制气”的那些事儿

2016-05-31 00:00:00 来源:微精选在线图书馆 编辑:人评论

A-A+


专家再议“煤制气”的那些事儿
2014年10月 13 日,由绿色和平主办的煤制气产业“经济性与投资风险评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围绕环境因素,对煤制气产业的经济性和竞争性进行了讨论。以下是研讨会专家讨论
环节部分的现场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参加演讲和讨论的嘉宾: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周淑慧——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天然气管道所副所长;
戴家权——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部门主任;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万兴——能源基金会中国电力项目主任。

戴家权:国内煤制气应该适度、有序、规范发展

我认为国内煤制气这个产业,还应该适度、有序、规范的来发展,有以下几个理由:
1. 煤炭作为我们国家的第一大能源,而且资源最为丰富的能源,从业人员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因此,煤炭尤其在今后一段经济调整时期,要寻找煤炭新的发展方向,我想煤化工,不仅仅是煤制气,可能会成为拉动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就是说,煤炭行业要寻找它新的产业突破,我想可能在煤化工领域会作为它重要的一个选择点,这一点应该有一定的资源基础,而且经济要求上也要发展。
2. 关于今天的讨论主题煤制气,我想可能大家所垢病的环保因素、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肯定它的发展是要受限的。我个人的观点,技术上的突破更多还是要走一体化,或者联合化的技术路线。
总体来说,怎么样发展,以煤炭作为原料发展化工行业,怎么样跟油结合起来是一个思路。
另外,搞一些多联产系统,对它的清洁化和资源集中利用程度更高效一些,我想这可能是它的一个方向。
3. 对于现在来个投产的煤制气项目,应该说都推迟了,而且供气也不稳定,对于整个系统的主干管网如果生产的稳定性不高的话,其实对整个主干管网稳定、安全、平稳运行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像供北京内蒙的项目不能够稳定生产,其实对保障尤其北京冬季用气,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想,大家所关注的技术突破是很需要的。因为搞煤化工,只要石油化工能做的基本上煤化工从产业链上来讲基本都能做。所以我想,搞煤化工的人比现在搞煤的人要多。因此对化工行业来讲,差异度是不够的。既然差异度不大,我个人建议,以后对化工大型企业来说,有必要投身于把这个技术攻克一下,因为区别仅仅在气头那块或者煤怎么变为气这块,后续的产品路线,我想它的设计更多需要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力量参与进来,把它的整体效应提高起来。
补充:
现在如果说煤制气,我认为它有个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产业链太短,而且它制成气以后,本质上它的清洁度跟其它常规气,以及进口气,确实不确定因素太高。但是,我想要是把它的产业链能够搞长一些,搞一些下游的化工品延伸过去,煤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像我们国家去年年底,乙烯消费量1800,也就是说50%的乙烯还需要进口。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煤化工项目,到2020年,据普遍预测,我们现在整个乙烯当量的对外依存度到2020年仍然占30%。
因此,虽然近期化工品不景气,但仍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对外化工品,尤其以乙烯当量来看进口率还是很高的。如果能够气化,气化一部分,把适合做化工燃料的作为化工燃料,这样能源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对国外化工品乙烯依靠的情况。






李俊峰:政府不用管煤制气的经济性和投资风险,只管环保

首先,怎么看需求,刚才演讲嘉宾周所长勉勉强强给煤制气提出了一些空间, 4千亿也好5千亿也好,跑冒滴漏都比这个多,天然气的损失每年1%都是不止的, 5%都是很正常的,各种各样的泄露, 5%都是250亿已经没了,所以给你30亿有跟没有都一样,所以在战略上是没有位置的,我也赞成她那个分析报告。
从战略上来说,基本上没有煤制气的位置,这是大家一定要看到的。
还有一个从竞争优势上看,大家注意到没有?
在新疆,在这些富煤地区现在已经报的项目,基本有5毛钱的利润空间,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基本就是这样。刚才我在会议之前和小戴,谈那个问题的时候,你想10年前的时候油价是20多美元一桶,油价现在已经多少时间内,大家一直在说全还进入高油价时代,但现在大家都担心油价降下来,油价有没有可能降下来呢?降到多少呢?低于80美元一桶,降下来是有可能的,但两年以后又涨回来,但它一旦降下来你已经投产的装置是有很大风险的。
现在,技术上不完善、不完美,是指什么呢?停下一周就完蛋了,停半年更不敢停,如果连续三年低油价,你的煤制气厂肯定不敢关三年,关三年以后肯定就变废铁了,不关的时候维持生产的时候没别的办法,国家背着,财政部愿不愿意背这个包袱?老百姓愿不愿意买这个气?如果价格司硬压给他,北京老百姓肯定急了,凭什么? 3块钱生产的2块钱卖给老百姓可以,但如果市场上有1 块钱的凭什么 2块钱卖给我?讲不通的,政府补贴可以,倒挂可以,顺价销售肯定是不行的,这个老百姓是不会接受的,所以这个风险就很大,绑在政策的基础上。
另外一个东西你们没有看到,刚才周所长说了就是开汽车这块,这不是天然气,是一堆的比天然气成本更低的技术,比如说现在的电焦, 钢铁、焦化厂现在不景气, 2块钱一方, 2方顶一升的油,卖4块多钱到5块多钱顶8块多钱一升的油中间还有得赚,并且不需要加气站,人家就是大卡车直接就可以装,现在高速公路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追着大卡车加气。这个影响不光是对煤制气和天然气的冲击,更多是对石油的冲击,因为现在石油是暴利,天然气相对油价还是很便宜的。
一个是高油价降下来有风险,还有比它的指导成本更低廉的天然气成本。
另外,政府不应该管那么多,规模、经济性都是企业的事,政府只管什么?环保达标就行了,能源是成本,环保各方面真正让搞煤制气的人说的那样,都做到零排放了,零排放指的是所有东西,水、气、污染,事实上现在没有一家能做到零排放。我去了几个地方,包括宁夏,开发区把污水处理了就算零排放了,让开发区背上这个包袱。所以,政府只把环保管住就好了,不要出现政府把价格管住了的情况,经济性和投资风险应该企业承担,而不是政府承担。

补充:
现在经济性是不是特别好,所有的增长都很缓慢,煤炭并不比其它行业更困难。因为什么呢?过去煤炭赚了太多的钱,现在要过紧日子了不舒服,大家就开始叫,这是第一。第二,产业没有下降的太多,只是说增长了少一点,比如原来说准备增长2亿吨,现在只增长了 1 亿吨,因为我们国家实行审批制度,我们的产能是逐步释放的,现在我们国家准备在今后5~10年内释放的产能还有 10 亿吨左右,这 10 亿吨发展的缓慢了,所以大家就开始叫,一叫大家就开始紧张。
中国有句古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石油不敢叫,一叫一棒子就打回去了。
所以,别听煤炭到了边缘到了边缘了,没有。
今年的产量不会低于40亿吨,甚至还要多一点,没少多少。所以说,大家叫归叫。
还有一个,我不太赞成戴老师说的这个,现在我们不是70年代,那时候都很难,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如果进口的东西超过50%,我们就会紧张起来了,那中国就该亡国了,为什么?中国大概有400多种产品占全球产量超过50%,如果全球都这样对我们的话,中国的出口那就惨了,我们国家一个产量占全球50%的有400多种产品,我们是一个大出大进的国家,如果按这种要求要求别人的时候是不行的。我们为什么在美国存五六万亿的外汇储备?不是钱多的没地方放,是要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我们去口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求我们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所以,还抱着以前的想法,这个东西进口超过50%了不行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习主席也要求我们作为一个学习大国,我们必须学别人的东西,美国的开放精神要学习,谁便宜就买谁的,除非人家倾销要击跨我们的企业不行,再就是学习人家宽松的态度和危机意识,还有德国人的创新精神,还有欧洲人的豁达,别什么事都着急。煤制气这点东西,到2030年整个需求连10%都不到,大家现在着什么急啊?
不要着急,完全可以自生自灭。




天涯浪迹 发表于 2015-1-7 16: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俊峰:政府不用管煤制气的经济性和投资风险,只管环保

首先,怎么看需求,刚才演讲嘉宾周所长勉勉强强 ...

董秀成:煤制气应该作为二次能源,而不是作为非常规气态能源

煤制气这个问题现在比较热,这也让我想起若干年以前煤制油,这个大家应该有印象,煤制油也有一段时间类似于现在的煤制气这种“冲动”。当时,地方政府包括一些大的 煤炭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对煤制油的规划也很庞大,但走到今天大家都很清楚煤制油是什么状况,现在基本上就是示范性的、规模很小的,神华算是比较好的。
所以,煤制气我不敢断言几年以后也步煤制油的后尘,但是绝没有像现在规划的这么大规模,因为听起来数字很可怕,昨天我从西安回来参加 陕西 的一个论坛,他们领导,包括能源局的、副省长讲,今后陕西煤制气要规划 1 千亿立方,这个数字听起来都很可怕的。包括刚才周所长也讲了国家的气态能源规划,也是很离谱的,前段时间说 页岩气 从 600 调到 300,一片哗然。
就是说,这个东西你的规划依据是什么?而且这个规划变得越来越不严肃。我觉得,规划是鬼话这一点不假。
西方要规划发展一个产业,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不是像我们国家的规划靠项目,它一定有项目但这个项目不是政府行为,他要经过财税和国家政策去调整、诱导往那个产业发展,而不是在规划中定一大堆项目,像咱们国家的规划不就是一大堆项目吗?为什么变成鬼话,就是因为这点。
就是说,规划要靠政策和宏观的东西诱导到它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是事先定下一大堆项目来。为什么咱们现在的煤制气弄的规划这么大?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冲动,定了一大堆项目在这里面。
所以我觉得,考虑经济性也好,考虑将来这个产业发展也好,我觉得这是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你可以定一个大致的目标,但不要定的那么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累加起来就变成你的规划了,我觉得这是很荒唐的事情。煤制油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神华大概就是100万吨吧? 100万吨跟整个石油相比的话简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煤制气如果真像自己省规划那样,那替代能源还愁吗?刚才说的预测多少年以后多少多少,一个省1000亿,几个省就四五千亿,中国的替代能源就一点都不用担心了。所以,这是我们的规划方面的问题。
另外我还有一个担心,现在包括政府把煤制气作为非常规气态能源,我觉得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们通常讲常规气、非常规气,非常规气我们主要指的就是页岩气、煤层气,它是一次能源啊,煤制气是由煤变成的气,属于二次能源,不属于一次能源,那你把它作为非常规气来对待,将来做结构划分的时候它算什么?你说算气但煤炭那块它也消耗了。所以说,将来的能源结构没法划分了,将来算到煤的结构里面还是算在气的结构里面都是问题,所以现在必须明确它不是一次能源,而是二次能源。我觉得,这从政府角度应该明确,但现在政府恰恰把它作为非常规气来考虑,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还有,现在国家强调,原来是抑制,现在是坚决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这个大家都很清楚,煤炭消费总量里就会包括煤制气,煤制气的原来不是煤吗?这又如何理解?
所以,这都是矛盾的事情。
另外,刚才陈丹博士讲到经济性的问题,当然她有很多假设。实际上我认为,不管是谁,包括具体做这个项目的企业,也很难把经济性能分析透。为什么呢?因为它不确定性太大了。比如刚才讲到这个价格,气价是不是要降了?油价降了气价是不是也要降?当然,因为咱们国家管的价格途径比较大,但途径上来讲发改委天然气价格改革是根据什么测算的价格?是根据燃料、油和 LNG,燃料、油和 LNG是石油,石油价格下降LNG价格就要下降,既然按照这个思路改革的话,除非将来走向市场化了。所以说,这个东西没法算,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了。
但是我认为,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我认为确定性很大,为什么呢?可以肯定的讲,煤制气和其它的常规气,包括非常规气相比,经济性也好什么性也好肯定是差的,因为毕竟是从一次能源往二次能源转化,特别是拿转化的气再去 发电,这跟煤炭直接发电相比肯定是荒唐的事情。
所以说,从宏观上来说它是确定的,但从微观上来说它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一个是外部成本的问题,另外一个是价格问题,煤炭的价格、油的价格、气的价格变化。
所以我的观点跟刚才几位的观点是一致的,我认为国家应该以示范性为主,就像煤制油一样以示范性为主,而不是把它发展成一个产业。为什么要搞示范呢?但应该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做示范,比如万一出现什么大问题我有这个东西.
这样就可以去做。




天涯浪迹 发表于 2015-1-7 17:0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董秀成:煤制气应该作为二次能源,而不是作为非常规气态能源

煤制气这个问题现在比较热,这也让我想起 ...

王万兴:应该总体考虑经济性问题、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

我觉得煤化工也好、煤制气也好,在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矛盾的问题,我们对煤化工应该适度、有序、合理的发展,之所以要发展煤制气,正因为现在我们的地方政府要为煤炭行业寻找出路有关联,现在确实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和挑战。
刚才董主任和李主任,煤制气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前段时间我也去参加了新疆我国第一个做煤制气的企业,也了解了他们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也学习了不少东西。我觉得,确实从产业技术本身,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另外,从生产过程中来看环保问题,要全面实现还有一些难度。从经济性角度来说,当然企业总是说我们不盈利需要政策支持。但从国家层面管这个事情来说,像李主任说的,国家不应该管那么多,经济性是企业的问题,环保和准入这块国家应该想好了,作为政策取向上来说这是不是应该鼓励的东西应该确定。

李俊峰:在环保管理上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先审批,只要环评过了就拿到生死牌了,以后可以不审查,你报就完了,报就符合国家标准,如果你投产了不符合国家标准关门就完了,不能说我没达到标准反复的改,总有一天会改好的,这就是我们国家环保质量越管越差的原因,应该是达不到环保标准关门就完了。

王万兴:后期监管必须要加强。

李俊峰:超标就关门,只要关掉一家谁都不敢了,因为现在都超标。

王万兴:对,就看国家对管制和管理方面的跟进。
另外,经济性不应该仅仅看国内市场,因为很多事情是要发生动态变化的,应该放到国际市场里面看。煤化工也好、煤制气也好,跟常规气、常规油,甚至国际市场上,刚才提到了未来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走向,对天然气产业都有影响。
另外一个矛盾,现在我们的煤炭消费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国家也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我们前段时间也做了一些研究,对未来煤炭消费的需求做了研究,研究来研究去,我们要做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常规高耗能行业呈整体稳定下降的趋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煤炭转换和加工。如果我们规模发展没有很好的控制的话,最后的总体目标也是很难实现的。我们面临的环保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对煤化工也好、煤制气也好怎么样发展,应该放到大的能源战略框架里考虑。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项目一直在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有这种需求,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国家应该放在大的框架下,可以把它定位成示范性,或者作为技术储备,我觉得这是合理的选择。如果做示范的话,技术路线应该选择,不能随便定技术路线,而是有计划性的布置几个项目,真正把示范搞好再走下一步,现在不宜集中发展,应该总体考虑经济性问题、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这些矛盾都集中体现在煤化工产业中,都应该总体考虑。




天涯浪迹 发表于 2015-1-7 17: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万兴:应该总体考虑经济性问题、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

我觉得煤化工也好、煤制气也好,在目前来看 ...

周淑慧: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门槛

我想解释一下,我想我更关注的一个是环境,为什么呢?最近大家也知道,比较有名的腾格里沙漠的污染已经到了习主席那去了,之前我也去内蒙走过一圈,那年去鄂尔多斯基本上不见天日,就是因为发展煤化工,几十里看不见东西,有很多地方都在露天进行煤炭开采, 那边喝了污水的牛羊死掉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悲哀,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环境的问题。
刚才嘉宾发言的时候也提到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达标了才可以发展,我很同意,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门槛。
但刚才李俊峰提到出现问题就不让它运行,这可能只是理想的状态,如果不让它运行员工要生活啊,老百姓要就业啊,一系列问题又来了。
另外,国家的产业导向应该考虑综合利用效率,考虑要不要发展。
关于煤炭提到清洁、高效的利用,我想之前大家都在呼吁煤没地方用了,然后发展煤制气、煤化工,正好看到油价格、天然气价格比较高的市场空间。现在煤制烯烃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发展也比较多了,在榆林这边也有了比较大规模的煤制烯烃企业。另外,现在煤的发电,东部地区在做超低排放的实验,下一步就是IGCC,这也是煤炭的利用方向。东部地区不让发展燃煤电厂,现在口开始出现松动,煤炭发电也是一个出路。

来源:《化化网煤化工》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