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现代煤化工所谓的零排放是不是个伪命题?

2016-05-31 00:00:00 来源:微精选在线图书馆 编辑:人评论

A-A+
一直以来,在业内外的期待、审视甚至要求下,现代煤化工背上了一种略带理想化的环保理念——近零排放、零排放以及纯粹化的零排放,各种概念萦绕。


地方想在有煤的地方建厂,找发改委要路条。发改委的路条基本是这个调:在那可以做示范项目,但要做到零排放,或者说近零排放。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没有多余的取水和排污指标。10年来,在国家产业规划的引导下,现代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宁夏等省区。现代煤化工生产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虽然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因为项目多建设在西部地区,当地环境承载力差或没有纳污水体,生态环境仍不允许外排,这样导致废水零排放。
目前,没有一家煤化工企业真正做到了工程化的纯零排放。现代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实际是一个伪命题。对此你怎么看?
shizhaofeng 获得最佳答案跳转到最佳答案楼层月排行榜 /总排行榜

中国人好喊不切实际的口号。另外上面领导说了,下面就只能跟着说,没人会去说领导不对。像我这样的就是怀疑自己理解的不对,也不知道领导是否错了。

很难做到零排放!

基本上是个糊弄人的说法,哪个企业没有三废?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个社会不实在

能不能做到零排放有成本问题也有技术问题,慢慢应该会越来越好吧!

能不能做到零排放有成本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主要成本问题,还有一个标准问题,绝对的零排放是不存在的,达到莫种标准就可以认为是零排放了。

话说零排放比永动机要现实一些

零排放的理念就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一样,初始热血兴奋,最后失落绝望。

绝对的伪命题,煤化工废水含氨的、含硫的、含油的、含酚的,有黑的、黄的、绿的。都是祸害后世子孙的。

相对来说罢了,绝对的零排放不是说不能做到,而是,归根结底一个是否必要,另一个是这么搞还有得挣么?

伪命题,化工厂哪有不排放的,就是环保要求做的好的国外企业也是按照标准排放的

据说新疆准东的煤制气项目都没有出厂排水的地下管网,也就是说,水你没有地方排放,不处理干净怎么弄呢?水处理以后是浓盐水,把浓盐水进行多效蒸发,把里面的水蒸发出来,回收利用,盐巴深埋。搞个蒸发塘以备意外情况。这样处理回收一吨水的价格在几十块了,成本太高了。

中国领导说得算,领导说零排放就是零排放

中国目前所经历的阶段就是对前期环保监管过于宽松的“矫枉过正”,台湾在1980年代也曾出现过。煤化工不可能零排放,石油化工都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原料成本更低廉的煤化工!媒体层面为了博取眼球,大肆渲染煤化工污染严重,部分学者沽名钓誉,频发歪曲言论,政府为了推进项目只能宣称“零排放”——姑且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吧。这段历史很像王永庆当年在台湾建石化“六轻”的历史。最后,国民党抓了一批“环保流氓”,才算为台湾的石化产业留得香火,否则台湾的石化产业可能早就从岛内消失了。中国的未来拭目以待。

零排放又涉及到了一个环境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领导们也知道实现零排放能实现,就比如生产挣了10块钱,为了达到零排放我继续又花了15块!
你说这样的事情怎么做!
淡然我说的夸张了点!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私企是肆无忌惮的污染环境!
国企是看好风向,琢磨好对策污染环境!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零排放都是个口号,是做不到的.对于一个企业群或开发区来说,倒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对区内的企业性质也是有要求的,不能有高污染的企业,否则也不可能做到的.

10086 发表于 2014-7-7 17:1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说新疆准东的煤制气项目都没有出厂排水的地下管网,也就是说,水你没有地方排放,不处理干净怎么弄呢?水 ...

现在大唐一吨污水的处理费用达到了137元,真心高啊

jibinsot 发表于 2014-7-9 12: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大唐一吨污水的处理费用达到了137元,真心高啊

亲,什么工艺啊??这么高??实现零排放了?
不知道庆华的怎么样

10086 发表于 2014-7-9 12:5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亲,什么工艺啊??这么高??实现零排放了?
不知道庆华的怎么样

863计划保密级的,具体工艺指标不清楚,不过即使花费了137,鬼才相信是零排放

ylb913 发表于 2014-7-6 10:3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人好喊不切实际的口号。另外上面领导说了,下面就只能跟着说,没人会去说领导不对。像我这样的就是怀疑 ...

这种问题在国企更突出

shizhaofeng 发表于 2014-7-7 22: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零排放又涉及到了一个环境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领导们也知道实现零排放能实现,就比如生产挣了10块钱, ...

私企肆无忌惮,挣了钱拍拍屁股走人,国企得象征性地表达些责任感,有对策低污染,真心说到了点子上啊

lflsedin 发表于 2014-7-6 22:2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能不能做到零排放有成本问题也有技术问题,慢慢应该会越来越好吧!

嗯会越来越好的只是觉得应该正视污染问题

楼主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就像国家节能中心一位领导讲课时说“居家过日子每天还要捎出一袋垃圾,何况一个化工企业”。我觉得就像新闻三十分节目,除了片头、片尾,还有插播的广告,新闻播了30分钟吗,中国各种概念炒作已正常化了,煤化工喊零排放也正常

路过,看看坛子上的氛围,总感觉有些愤青的感觉。
上面有的坛友说的好,不是做不到,而是成本不好承受
同时,业内外很多人对零排放有误解甚至曲解,认为零排放就是不排放。其实,这里的零排放,仅仅指的是污水通过处理达标、分级回用,再将含盐废水经膜分离、多效蒸发或机械蒸发,中水回用作循环水脱盐水站补充水,基本不对外排放,高浓盐水经蒸发结晶成杂盐泥,和生化污泥一样按照危废处理。这里仅仅只污水处理零排放,并不是说没有污染气体、废固排放。首先,污水处理零排放各单元技术都有运行示范装置,国内也有电厂已经做到了污水零排放实例呀。不能说当前碎煤气化污水生化处理难达标,就否定一切煤化工废水,碎煤气化也不是煤化工唯一气化技术,何况假以时日也有可能处理达标。只要选对技术,选好材料,舍得投资,污水处理零排放就不是口号。浓盐水结晶分离难么?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海水淡化、药品制取、硫酸盐结晶,这些单元的蒸发与结晶设备都有啊,只是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对材质要求更高,比如双相钢、比如钛材,只要你舍得。至于有些成分难以结晶,有什么关系,你要回收的是水,而不是结晶盐,盐泥糊也无妨送去危废填埋场嘛。
有人说政府部门喊高口号,其实一方面是催生新技术新材质新设备新工艺,这不正是想保护内蒙、新疆等地区脆弱的环境么?另一方面也是对竞相进入煤化工领域的企业提个醒,你没有这个环保理念、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没有未来的降低生产运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请不要加入煤化工领域,即使进来了,达不到化工污水零排放这个门槛,也不会给你批文,这不是起到了事先警示后续把关么?为何抱怨政府呢?你可以不干这个呀!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其实也很幼稚,供坛友们一笑尔:能否在园区附近的大戈壁、大沙漠里,划出一片地,做好防渗透处理,建成一片盐湖,周围做好绿化。将园区各单位的膜处理后的高浓盐水,比如8-10%的浓盐水引进,形成景观湖。只要防渗透做得好,绿化保护好,浓盐水自身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臭气味。同时,还可以集约化上点蒸发结晶设备,目的是保持盐湖液面,同时也可以再回收点淡水,这样企业就不用一家家上蒸发结晶设备,可以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了。感觉也难实现的

零排放应该是个概念,个人觉得具体很难实现,近零排放倒是有可能

零排放主要是经济不可行的问题。

水中的有机物可以分解,无机物无法降解,只能分离。而目前的分离技术就是蒸发。代价太过高昂


零排放做不到,是个伪命题!
煤炭资源怎样才能高效洁净的利用?这个关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需要我们科学的思考。我们认为应该按能源环保效益的理念来发展并提出量化基本式:Q实用煤炭能量/(Q煤炭原始总能量+Q利用煤炭过程的总能耗量)= 最大 (B利用煤炭污染排放量+B治污排放总量)/B煤炭原始污染物总量= 最小全面科学考核管理,不能按传统的技术思想和现行的技术标准,只考虑效率,不考虑效益(不考虑煤炭在气化过程所消耗的总能量和治污过程消耗资源所致的污染排放总量),不然就会出现消耗大、运行成本高、治污又生污、用户负效益的状况。

这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不代表个人观点,只是与大家分享:

科学认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
作者/来源: 日期: 2014-09-22 点击率:6
近一段时间,煤化工“零排放”的问题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现代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的确,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某些伪命题绑架了政府决策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但这正是由于我们的决策还不够科学和民主所致。如果有足够的科学论证,就会使伪命题无处藏身;有足够的民主程序,就会使专家、有识之士的意见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具体到煤化工“零排放”上,如果匆匆贴上伪命题的标签,这可能带来新的片面性。  

  “零排放”技术已经有无数论著来倡导了,它是一种“工业理想”大致是没有争议的。废水“零排放”,在国外叫Zero Liquid Disge,简称ZLD,即液体零排放。这种技术的出现是因为客观存在“硬需求”,即在以下环境中不得不考虑ZLD: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特别严厉;企业靠近当地居民江河或饮用水源(水库);十分缺水的地区,如果开发新的水源供水比全部回收排水还昂贵时;公众对工厂排污十分反感;纳污能力紧缺或当地纳污指标已经用完。而煤化工企业往往就是符合其中一种或多种条件,不得不考虑ZLD的。  

  ZLD技术在国外已有成熟的经验,美国资源保护公司(RCCI)自1974年以来已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170多座火力发电厂实现了“零排放”,上世纪末也在炼油厂、化工厂、煤矿、铀矿、炼铜厂实施“零排放”。本世纪,这家公司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并购,我国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就采用了该公司的ZLD技术。  

  ZLD技术虽然是可以实现的,但确实是一种相当昂贵的技术,这是因为不论从投资来看,还是从操作费用来看,均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该技术最后要将浓缩的高含盐废水蒸发,腐蚀性极强,必须用钛材制作蒸发器,所以设备投资昂贵;要将废水蒸发成蒸馏水,所以能耗就会提高,对节能不利,制得的回用水成本也很高。因此,当前煤化工“零排放” 不宜普遍推广,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话又说回来,ZLD技术对于有些既缺水又缺少纳污指标的煤化工企业是绕不开的环节。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采用的ZLD技术有两类:国外引进的和国内自行开发设计的。国外引进的技术,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做一定的技术改造方能正常运行;国内自行开发设计的,第一次面临大型工业性试验考验,出现各种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运行不顺利也在所难免。最近几年,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迅速,各大示范工程陆续开车投产,其中不少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性试验。在这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难题,往往也是其他国家并无先进经验可以借鉴的。这也是独立自主开发工业化大型新技术的必然,需要我们付出代价,刻苦攻关,逐一加以解决。ZLD技术虽然国外早就存在,但也在不断研究更新。例如,最近几年发展的用膜技术实现常温下浓缩高盐浓水的技术,就可以甩掉贵重耗能的蒸发器,实现“近零排放”  

所以,对于“零排放”,既不应当急于大加提倡推广,也不能当成“伪命题”一棒打死,而应将其当成煤化工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加紧攻关研究,找出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实用方法,为那些缺水地区和纳污指标紧缺的地区发展煤化工提供可靠技术。

http://www.nmtech.com.cn/xinwen_mhg_xx.asp?id=159931

工厂也只是一个转化装置,总是要输入能量和物料,输出能量、废热和产品及副产品。所有的输出都是排放,只是希望排出的都是有用的而已。笼统的零排放纯属炒作概念,是个人还要排泄呢

发达国家把高污染企业移到发展中国家搞,中国把高污染企业集中在西部搞。

废气、废固是无法处理了
废水还是可以综合利用的,实在不行只能高成本投入处理了

零排放化工企业就没有存在过

忽然想到了那句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化工行业不可能达到零排放的,只不过看标准怎么定了

哪里有零排放的项目?看看内蒙的腾格里沙漠,不忍直视呀

排放量与花费成反比

cloudbl 发表于 2014-11-27 17:2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排放量与花费成反比

数字上应该是反比才对!呵呵

一直以来,在业内外的期待、审视甚至要求下,现代煤化工背上了一种略带理想化的环保理念——近零排放、零排放以及纯粹化的零排放,各种概念层出不穷。

从10年前煤化工刚刚起步时,“零排放”的问题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年,不少煤化工企业针对零排放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然而,业内始终对零排放持不同观点。

首先,从我国的资源禀赋上看,零排放,确实是一个伪命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没有多余的取水和排污指标。而现代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宁夏等省区。现代煤化工生产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虽然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因为项目多建设在西部地区,当地环境承载力差或没有纳污水体,生态环境仍不允许外排,这样导致废水零排放实际很难做到。综合分析,上马煤化工要有比较高的条件和门槛,并不是所有地区和企业都具备,盲目上马不仅对我国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技术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洪军认为,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五花八门,难以选择;运行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没有受纳水体,难以“零排放”。南京工业大学教授余炎华表示,国内煤化工的废水处理没有成型的工艺,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常用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简单预处理,稀释生化、稀释排放,甚至偷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曲风臣也说道,要在工程中实现“零排放”,技术上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各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很大难度。成本之高,也已经超过了企业在现阶段的承受能力。

对于“零排放”是否能够实现,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副主任周学双发表了他的看法,“实验室中假想的企业确实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人类的污水处理技术已非常先进。但现实中,企业关注成本,污水处理必须做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可行才行。因此,“零排放”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受企业欢迎。发达国家环保界和工业界,更倾向于少排放,在成本和环保间找到平衡。发达国家仅有很少的项目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其往往位于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带如水源地等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在我国,仅有河源电厂等极少数项目实现了“零排放”。而河源电厂由深圳、香港两方投资,位于内地供港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客观上需要不惜代价。

  据了解,尽管经过了近10年的探索,煤化工行业目前仍然没有一家企业的工程做到了“废水零排放”,且废水处理系统基本不能稳定运行并达到设计初衷,几乎均进行了多项改造。如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多达15项,增加投资超一倍。

但同时,仍有一种支持煤化工“零排放”的观点存在:对于“零排放”,不能当成“伪命题”一棒打死,而应将其当成煤化工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加紧攻关研究,找出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实用方法,为那些缺水地区和纳污指标紧缺的地区发展煤化工提供可靠技术支撑。http://www.nmtech.com.cn/xinwen_mhg_xx.asp?id=161779

说的都比较客观!呵呵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