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本章探讨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需要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

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将促进产业发展与保护产业资源相结合。产业促进方面,应在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定制定政策的方向和思路;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发挥政策的引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积极的投融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市场协调机制为主、组织协调机制为辅的民族文化产业协调机制;鼓励创新性和保护性开发,优化民族文化产业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评估机制与相关政策对产业生态化发展作用的评估机制。在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对产业资源(包括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保护机制。

法律法规能为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具有强制效力的、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保障。

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对法律保障有一些普适性要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发展适用文化产业对法律保障的一般要求,即应同时关注区域民族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性和其他非经济属性,应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依托,应紧跟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也决定了该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对法律保障的特殊要求,即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地域性特点要求法律保障应因地制宜,重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要求法律保障应充分发挥规章与规范性立法文件的作用,并注重产业整体的均衡发展;民族文化的生态脆弱性特点要求法律保障应尤其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占有者的弱势地位要求法律保障应注重协调各方利益,真正惠及当地;民族文化集体共有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要求法律保障应注重发挥法律激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中来。

以甘肃省为例对我国区域民族文化产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加以分析发现,甘肃省民族文化产业的现有法律保障体系是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基础上辅以调整规范民族文化产业特殊性的法律法规,涵盖了各种法律渊源,包括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行业。从国家立法层面看,其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法律体系涉及从宪法到规范性文件的各个法律层级;二是围绕文化市场管理、税收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构建了横向的法律环境;三是对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法律保护主要通过知识产权、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几个部分来体现。从地方立法层面看,甘肃省没有关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促进条例,只在一些民族自治条例中规定了保障民族文化发展的条文,也出台了一些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对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则是通过在知识产权、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几个方面制定专门的地方立法来实现。

甘肃省民族文化产业现有法律保障体系也存在以下问题,不能适应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要求:立法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立法滞后于产业发展现状;立法位阶较高的法律规定不足;地方立法不完善,未有效发挥对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法律保障优势;对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法律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提升相关公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法律保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完善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包括弥补相关立法的缺失,提高相关立法的位阶,加强立法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完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第二,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包括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法律保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第三,完善法律激励机制,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包括设立科学的民族文化资源产权制度,完善听证、评估等立法配套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对现有民族文化产业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十五”期间,中煤集团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并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行业领先企业。集团公司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一 2003年以来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中煤集团落实国资委部署,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目标,加快实施亿吨级煤炭大企业战略,顺利实现由单一煤炭贸易型企业向煤炭生产与贸易、煤化工、煤机制造等多产业综合发展的大型能源集团的转型。2007年,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煤炭产量和煤炭贸易量双超亿吨,成为我国又一个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安全生产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更趋合理,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自2003年以来连续5年在煤炭行业100强排名第2位;2005~2006年连续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获A级,荣获“业绩优秀企业”称号,成为煤炭行业排头兵企业之一。

突出煤炭主业,发展循环经济。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随着国家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趋紧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炭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煤集团抓住这一机遇,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煤炭产量年均增产1500万吨。2007年煤炭产量达到1.05亿吨。在煤炭主业发展中,我们坚持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已有9个矿井被评为安全高效矿井,在全国13个年产千万吨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中,中煤集团有4个,安全高效矿井的产量占集团总产量的87.8%。煤炭资源又有新的增加,集团有采矿权和探矿权的煤炭储量153亿吨,2007年通过与重点产煤省区合作,又新增资源150亿吨,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起点快速推进。2006年中煤集团将哈煤化公司并入旗下,并开工建设25万吨甲醇和60万吨油页岩制油项目;同时,与中石化股份公司等4家企业共同建设集煤、化、电、运于一体的鄂尔多斯300万吨特大型煤基醇醚项目,搭建了快速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平台。加快建设焦化项目,焦炭产能达到620万吨/年,是我国最大的机焦生产企业之一。

煤机制造业取得新突破。中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拥有强大的煤机装备研制能力,重型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薄煤层刨煤机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领先。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核心技术,有力地推进了煤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的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高端液压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重型刮板运输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1%,均名列同类企业前茅。通过收购英国帕森斯公司的技术和设备,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超强度矿用链制造专利技术及装备,形成了产品制造成本优势和国际知名品牌辐射力,成为世界领先的矿用链条生产企业。与辽宁煤炭实业集团公司合资重组抚顺电机厂,实现了煤机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增强了煤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煤机销售取得新进展,公司生产的部分重型成套装备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

煤矿建设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以建设机械化作业线为重点,积极推进矿建施工“王牌军”建设。中煤一建公司和五建公司已取得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施工业务遍及山西、河北、内蒙、安徽等国内20多个省区,以及摩洛哥、土耳其、孟加拉、蒙古等国家,业务范围涉及矿井建设、隧道、地铁、工民建、安装等多个方面,共建设了18个年产煤炭千万吨规模的矿区、84个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的矿井和100多处选煤厂。所属中煤五建公司承建的建设项目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坑口发电和煤层气开发都取得重要进展。中煤集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环保型坑口电厂建设,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建设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电厂,发电装机63万千瓦,在建机组103.5万千瓦。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煤层气生产能力达到4.5亿立方米/年,矿井瓦斯抽采利用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年。

二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目标,科学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

进入“十一五”时期,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煤集团肩负着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2005年,国务院制定《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对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为中央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中煤集团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为指导,编制了《中煤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在发展原则上,提出了以下“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突出主业发展。要以煤为主,实现煤炭产量过亿吨,努力提高控制力;扩大贸易,加强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煤炭贸易优势地位;做强煤化工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精矿建,“瘦身强体”,打造“王牌军”,形成工程总承包的经营模式;发展煤机,提高安全高效综采工作面装备制造水平、配套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步发展坑口发电、煤层气开发和相关工程技术服务。

二是必须调整优化结构。改善投资结构,重点向煤炭生产、煤化工、坑口发电倾斜;调整组织结构,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模式;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

三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健康安全。

四是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公开招聘,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完善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区队班组长、高技能职工等5支队伍建设;健全内控体系,创新管理方法,增强管理优势;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具有中煤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煤集团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煤炭产量 2007 年过亿吨、2010年达到 1.5亿吨,煤炭贸易、煤化工、煤机制造、煤矿建设等规模要位居行业前3名;2010 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比 2005年翻一番,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劣势企业和辅业全部退出;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矿山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集团公司煤炭行业排头兵地位得到巩固提高,基本建成新型的、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三 分解“十一五”规划目标,积极实施“3、2、2、1”战略

中煤集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家行业政策为依据,以调整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3、2、2、1”战略,重点发展三大核心业务;完善以煤炭为主产业链的延伸和由内涵式增长向外延式增长的延伸;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管理水平升级;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重点发展三大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是企业赢利和增长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真正有竞争力的业务。根据国资委批复的主业,中煤集团经过对近年来各主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润等贡献率的分析和对未来成长性的判断,提出了优先发展三大核心业务,即煤炭生产、煤化工和煤机装备制造业。

煤炭生产业务,将以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发煤炭资源,增加后备储量,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持续提高煤炭产量,整合地方煤矿,进一步强化煤炭产业在公司主业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提高煤炭产业竞争力。要在2007年建成亿吨级煤炭大企业的基础上,年均增产1500万吨,2009年力争超过1.3亿吨,巩固行业排头兵地位。露天矿资源回收率保持95%以上,主要矿区井工矿资源回收率75%以上;安全高效矿井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全员工效和安全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煤化工业务,将抓住国家建设黄河中下游、黑东、新疆等七大煤化工基地战略机遇,以鄂尔多斯、黑龙江煤化工项目为基础,以煤焦化及精细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及烯烃为主要发展方向,将煤化工产业发展成为本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形成年产70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60万吨烯烃、1500万吨焦炭、45亿立方米煤气、50万吨焦油等生产能力。

煤机装备制造业务,将以采掘装备成套化研发、生产、供应为主,延伸产品链条,完成“三机一架+电机、电控”的产品结构布局,提升整合煤矿安全仪器设备生产,占领市场先机,缩小同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为最终实现“世界领先”的目标夯实基础。通过对张煤机、北煤机和抚顺煤矿电机等煤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刮板运输机减速器和矿用电机,占据重型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高端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兼并重组,尽快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三机一架”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与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露天矿采剥设备。2009年煤机装备制造业务要实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

(二)努力完善两个延伸

中煤集团将努力完善“煤炭资源—煤矿设计—煤矿装备—煤炭生产—加工转化—产品贸易”产业主链,同时推进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涵式增长和依靠资本运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并重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本链延伸,推进产业链整合和结构优化,实现低成本扩张。

完善以煤为主产业链的延伸。侧重以下4个方向,一是立足煤泥、煤矸石、洗中煤利用,提高坑口矸石发电装机规模。2007~2009年以前,集团公司综合利用电厂发电装机规模要新增100万千瓦以上,达到160万千瓦。二是发挥矿区相关产业链优势,加大坑口电厂装机规模,形成电解铝规模优势,开展高附加值的型材加工。三是加快煤层气的规模化开发,在2007年要形成4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输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相关煤层气项目进度,争取2009年煤层气产能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四是打造煤矿建设“王牌军”,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发挥集团公司产业链完整的协同效应,逐步实现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的工程总承包,积极开拓非煤和海外矿山建设市场,在隧道和地铁施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在发展模式上要进一步向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延伸。发挥集团公司3家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平台的作用,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实施产业整合,提高市场占有率。抓好与重点产煤省和重点矿区大企业的合作,落实好已签署的合作协议,优化投资布局。积极探索“走出去”开发煤炭资源的途径,拓宽国际市场。

(三)推进两个升级

中煤集团将努力推进煤炭生产为主向煤、化、机等多联产、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将围绕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与其相适应的公司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水平的升级。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是要把中煤集团建设成煤炭生产、煤化工、煤机装备制造三大核心业务突出,坑口发电、煤层气开发、煤矿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实现由煤炭生产为主向煤、化、机、电等多联产、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

实现管理水平升级,就是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规划企业管理升级,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与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接轨。

(四)实现一个目标

做强做大核心业务,实施产业的升级和延伸,根本目标是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落实“十一五”规划及3年滚动规划,使集团公司在经济规模、资源配置、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力争到“十一五”末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

四 狠抓落实,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中煤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抓住经济效益好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内部3项制度改革,健全责任体系,将能力、业绩、贡献与收入分配紧密挂钩,真正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剥离与主业发展无关的业务,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需要重点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调整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步伐,剥离低效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率。

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集团控制力。切实管好人、管好账本,创新集团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管理,科学制定和适时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积极稳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整合集团公司财务资源,强化重大财务事项集中管控,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加强投资管理,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清理非持续赢利企业。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切实把好对外担保、应收账款、债务等风险管理关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抓好专业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产学研相结合3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清洁发展和节约发展的指导原则,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强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手段,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实现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加强理论、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培养,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与能力。抓好选聘任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领导班子树立良好的作风与形象,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广大职工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创造佳绩的坚强核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造有利于人人成才的良好环境。

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坚决杜绝较大事故和瓦斯煤尘事故、有效控制零星事故。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原则,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着力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肩负着保障煤炭安全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重要历史责任。中煤集团将努力发挥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深入贯彻《若干意见》,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