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六盘水市煤矿采空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建立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可行性调研——建立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可行性调研

六盘水市煤矿采空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建立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可行性调研——建立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可行性调研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六盘水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采空沉陷面积正逐年增加。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沉陷、水资源枯竭、山体滑坡、生态破坏、建(构)筑物受损、水土流失及尾库矿流失淹没农田和冲毁建筑物等灾害,给煤矿采空沉陷区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对煤矿采空沉陷区农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威胁,导致工农关系非常紧张,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谐,治理已十分迫切。为此,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治理,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但大部分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采空沉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 六盘水市煤矿采空沉陷区工程地质灾害及农民社会保障状况

六盘水市的工程地质灾害在煤炭开采领域非常突出。截至目前,全市煤炭开采已造成采煤沉陷区面积210.47平方公里,受损住户43720户、159499人,受损建筑面积456.4777万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8亿元,其中,国有大矿开采造成采煤沉陷区面积78.21平方公里(六枝矿区17.65平方公里、盘江矿区30.44平方公里、水城矿区30.12平方公里),受损城镇住户14913户、47966人,受损的农村住户18380户、71218人(六枝矿区5288户、20424人,盘江矿区7045户、26032人,水城矿区6047户、24762人),受损建筑面积337.0057万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地方煤矿开采造成采煤沉陷区面积132.26平方公里(六枝特区15.7平方公里、盘县45.34平方公里、水城62.72平方公里、钟山区8.5平方公里),受损农村住户10427户、40315人(六枝特区1167户、4724人,盘县5762户、20013人,水城2458户、11132人,钟山区1040户、4446人),受损建筑面积119.472万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采煤沉陷区农民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全市共涉及农户28807户,农民111533人,受损的不但有住宅,而且还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水利设施等。所以,做好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尤为重要。目前,覆盖到全市所有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煤矿沉陷区农民可以参加行政区划内的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截止到2011年底,采煤沉陷区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保率为95%。

二 六盘水市煤矿沉陷区目前治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六盘水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治理,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与现实;防治结合,确保安全与稳定;政策引导,统筹规划;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根治,从根本上解决受灾居民的生存条件,改善受灾区居民恶劣的生存环境等治理指导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以居民住宅、学校、医院、政府行政、公益性用房为重点,搬迁新建、补偿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治理;静动结合,建立地质灾情监测网络,分片包干,确保安全;与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旧城区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山、水、林、果综合治理等。政府对灾害区的治理思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从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出发,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并举的措施,重点对受损的住宅、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等进行治理,其次,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基本农田等进行治理,最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

在一系列治理指导思想、政策措施和基本思路指引下,六盘水市各级政府、各煤矿集团公司等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协调涉及的各行政部门工作,争取专项资金,决心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采煤沉陷区内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也使沉陷区内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最终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但是,采煤沉陷治理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也只能解决部分当时受损极为严重,矛盾集中,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诸如基本田受损,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保障等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并且沉陷区是动态发展的,范围不仅扩大,沉陷程度也加剧,历史遗留的一些基本田、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遭破坏不太严重的问题到现在也日趋恶化,农民上访等现象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对于受灾人数最多、土地受损严重的农民进行调查发现,农民失去土地后社会养老保障已成为农民的迫切需求之一,主要表现为:①希望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②大部分农民无力缴纳每人每年最低100元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③要求政府或企业除了对基本生存条件治理外,还应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④希望在年老时按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每月获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养老金。所以,采煤沉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煤沉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迫在眉睫。

三 六盘水市煤矿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意见与建议

六盘水市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于2011年覆盖全市农村居民,但由于煤矿沉陷区农民因基本田被毁坏,生活难以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无疑会更加困难,更何况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缴费数额较大,而待遇享受要到60岁,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为了做好煤矿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依法保障煤矿沉陷区农民的合法权益,现提出建立煤矿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建立起符合六盘水市实际情况的煤炭采空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为不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参照六盘水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建立补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政府能承受,企业能承担,煤矿沉陷区农民能接受的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

二是全市统一制度,分级负责,统筹兼顾,分类补偿。

(三)补偿对象

补偿对象为采煤沉陷区农民土地受损后,受损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与2009年本县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之比(简称“人均剩余耕地比”)不足70%,且土地受损时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

(四)补偿办法

1.缴费补偿办法

土地受损时年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根据土地受损后的人均剩余耕地比确定补偿标准,累计补助15年。具体为: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年3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40%(含40%)的,每人每年25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40%~50%(50%)的,每人每年2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60%(含60%)的,每人每年15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60%~70%(含70%)的,每人每年100元。

2.待遇补偿办法

未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偿资金年满60周岁的农民,且已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可以享受待遇补偿资金,即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增发基础养老金。具体为: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月5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40%(含40%)的,每人每月4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40%~50%(50%)的,每人每月3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60%(含60%)的,每人每月2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60%~70%(含70%)的,每人每月10元。

因沉陷区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不仅扩大,沉陷程度加剧,农民土地受损的情况也随之加重。另外,通过国家对受损土地的治理也能减少农民土地的受损面积。所以,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偿资金也应随土地受损面积的变化及时调整。

(五)补偿方式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土地受损农民,按照新农保政策,由社保经办机构按年将补偿资金作为缴费补助划入本人的个人账户,到待遇领取年龄补偿年限不足15年的,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一次性补足;年满60周岁且已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增发基础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按月划入其养老金账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土地受损农民,以年度缴费凭证为依据领取当年的补偿资金;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能享受补偿资金。

(六)资金筹集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及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在治理专项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土地受损农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另外,各级财政应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资金投入,在财政投入的资金中单独明确用于弥补治理中企业资金不到位及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缺口及补充受损农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

由市、县两级财政设立土地受损农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财政专户。煤矿企业缴交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土地受损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按属地原则进入县级财政专户;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治理专项资金中用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进入本级财政专户;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进入市级财政专户,全市统筹安排。县级人民政府对资金平衡承担兜底责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偿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次年享受补偿资金的人数、补偿金额的需求计划,经县级社保经办机构汇总审核后,报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年度需求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拔到县级社保经办机构的新农保基金收入户中,再由县级社保经办机构将补偿资金划入农民的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中。

(七)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可将煤炭采空沉陷区农民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落实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补偿资金的筹集、拔付与管理,国土部门负责受损面积的确定;农业部门负责农民承包土地的认定;人资社保部门负责指导、管理、报批等工作,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土地受损农民补偿资金进入社保的具体经办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土地受损农民的申报、审核和管理,年度补偿资金需求计划的编制上报,享受补偿资金人员定期资格认证等工作。

结语

自然地质灾害区土地受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可以参照煤炭采空沉陷区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补偿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拨付的专项治理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县级政府承担资金平衡兜底责任,补偿金额合理制定。

煤炭采空沉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建立社会保险合理补偿机制的办法,能切实解决受灾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居民就业,把劳动年龄段内的采煤沉陷区农民纳入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建立就业培训专项基金,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提供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向采煤沉陷区农民提供信息,组织外出务工和劳务派遣。鼓励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采煤沉陷区农民,鼓励采煤沉陷区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另外,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沉陷区农民纳入农村低保的覆盖范围,还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煤沉陷区农民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补偿机制。这样,多管齐下,让采煤沉陷区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