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并购重组的回顾与思考

并购重组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沈煤集团属于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资源。而当时沈煤集团沈南、沈北两个矿区的煤炭资源逐年减少,对自身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主业的生产能力,扩大煤炭资源的占有量,沈煤集团确定了优先在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交通条件较为发达的黑龙江省鸡西市地区寻找域外发展项目,而这正与当时黑龙江省鸡西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盘活地方国有煤炭资源和煤炭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2004年10月,沈煤集团对鸡西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鸡西市政府组织鸡东矿各界代表对沈煤集团进行了回访考察,亲眼目睹和感受了沈煤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强劲发展的势头,坚定了引进省外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并于2005年1月18日正式完成了沈煤集团与鸡西市政府并购鸡东煤矿仪式和接收仪式,拉开了沈煤集团盛隆公司(以下简称盛隆公司)实施域外发展的序幕。

一 4年来企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业绩

(一)生产建设工作

盛隆公司自2005年1月组建以来,紧紧抓住了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调整煤炭产业政策、资源整合重组的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市场化运作和效益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域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煤炭企业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仅仅4年的时间,盛隆公司在黑龙江创造了“沈煤速度”,救活了危机四伏、濒临倒闭破产的黑龙江5个国有地方煤矿,1万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在改造施工上,创造了“沈煤速度”,在开采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效应,引起同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2005年1月沈煤集团以2.28亿元并购鸡东煤矿开始,之后4年的时间里,分别于2005年5月以1.8亿元并购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煤矿;2005年12月以1.16亿元先租后买经营了鸡西市碱场煤矿;2006年3月以0.22亿元并购了鸡西市新曙光矸石电厂;2006年5月以1.98亿元并购了鸡西市新城煤矿,与鸡西市北方钢铁公司合资经营;2008年6月以1.69亿元收购了鸡西市立新煤矿;2009年3月以0.32亿元收购了鸡西市梨树区光大煤矿。截至目前,沈煤集团盛隆公司已经在鸡西地区(含牡丹江市青山煤矿)投入并购矿(厂)以及房产资金8.42亿元(并购矿、厂及房产的合同价为10.9亿元)。

与此同时,盛隆公司投入累计13.6亿元对所收购的矿井和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安全技术改造和建设,其中,先后改造了鸡东煤矿、青山煤矿,实现五大系统全面升级,使矿井年产量大幅度提升。鸡东煤矿从原来年产量40万吨提高到年产181万吨,是原来矿井生产能力的4倍多;青山煤矿从原来年产量36万吨提高到年产量90万吨,是原来矿井生产能力的近3倍;碱场煤矿从2006年年初,采取全面停产技术改造和企业升级,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实现顺利出煤,生产能力也相应大幅度提升,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35万吨/年的水平;控股经营的新城煤矿,经过改造建设,年生产能力已达到90万吨的水平。此外,还组建了公司机械制造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有效提高了大型设备的安装和机械检修能力,拓展了服务项目,提高了产值,2008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2006年3月,并购后的煤矸石电厂,边改造边发电(累计13485万千瓦时)。同时盛隆公司从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提高瓦斯综合利用、减少电力支出等角度出发,大力开展瓦斯发电工作,在鸡东、碱场、青山3个矿井先后建设3个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瓦斯发电机组,仅2008年瓦斯发电就实现25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11万千瓦时;立新并购后,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队伍组建困难等不利因素,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主力生产井的改造,可于2009年实现达产70万吨。2009年3月并购的光大煤矿改扩建方案正在规划中,基本原则是将原来年产6万吨的小井,扩建成年产45万~60万吨的中型矿井。盛隆公司所属矿井经过改造建设,井上下配套设施完善,使昔日的“丑小鸭”,一举变成了“白天鹅”。

(二)安全生产工作

4年来,盛隆公司始终坚持以安全工作为中心,广泛宣传和实施“沈煤安全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安全基础。

1.在安全投入上

对所属各矿分别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上齐了各矿“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建设成了4个永久地面瓦斯抽放站,井下根据不同时期设立了移动泵站;上齐了各矿瓦斯监测系统、防尘系统和通风系统;调整了不合理通风,提高了矿井供风能力;实施了瓦斯综合利用工程,拟建3个瓦斯发电站。目前全部实现了瓦斯发电机组运转。在支护改革上,各矿井采掘工作面全部采用了单体、钢棚、锚网等金属支护,淘汰了木材支护。

2.在安全监管上

盛隆公司组建了安全监察部,后升格为安全监察局。各矿成立了安全监察处,配齐了各类专兼职安全人员230多人,同时制订出台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水平。

3.在标准化建设上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订了盛隆公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细则》,并坚持定期考核,日常监察。此项工作,盛隆公司在黑龙江地区处于先进行列。2006年9月,鸡西市煤炭系统在鸡东煤矿召开了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对沈煤集团盛隆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推广。

4.在安全培训上

盛隆公司投入80万元组建了三级培训中心,各个矿井也先后成立了四级培训中心,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其中青山煤矿四级培训中心被林口县指定为煤炭行业培训基地)。各矿还配置了采、掘、生产辅助系统安全电化教育设备。

(三)经营管理工作

盛隆公司两年来始终坚持“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努力在黑龙江地区打造沈煤管理品牌,在经营工作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经营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了经营管理秩序,形成了监督、考核、审查、审批的管理体系。

1.开展了“节约年”、“管理年”等活动

盛隆公司始终贯彻以“节约年”、“管理年”等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供应采购招议标、材料、电力成本控制、修旧利废、旧物回收、节支降耗等活动为载体,从各方面来开展节约工作,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努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拓宽销售市场

4年来,盛隆公司先后在各矿建成了4个洗煤厂(入洗量设计能力分别是:鸡东60万吨、青山120万吨、碱场60万吨、新城60万吨),增加了洗混块、洗精末和筛末煤等商品煤品种。并根据市场的较大变化,改变低热值商品煤销售受阻的局面。目前,盛隆公司正在建设立新洗煤厂。该厂是先进工艺的重介洗煤,并列为2009年鸡西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入洗原煤150万吨,可新增产值5亿元。一方面从源头抓起,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手选、分装、分运降低含矸量;在机制控制上,实施商品煤计量核算办法,提高各矿产品质量意识。在4个洗煤厂配套建设了各自的化验室,对煤质进行跟踪化验并加大入洗总量,提高煤炭质量。另一方面,适时调整营销手段,通过加强服务、密切供求关系,稳住老用户,开辟新用户,不断拓宽了销售市场。为了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盛隆公司领导班子做足了工夫。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及时调整营销战略,一切围绕市场转。先后与国家五大电力集团和地方15个电厂建立了供需关系,还相继建立了以长春为中心的吉、辽市场体系,以哈市、牡市为中心的黑龙江省内市场体系,以就近用户为主的地销市场体系,构建了覆盖东三省的销售网络。

为企业经营工作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4年的发展,盛隆公司在黑龙江地区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截至2008年末,企业已累计生产商品煤1192万吨,完成商品煤销售1196万吨,实现煤炭销售收入24.87亿元,为地方政府累计上缴税费2.48亿元,职工平均年收入已由2005年的1.8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2.7万元。

二 成功运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盛隆公司能够在黑龙江地区成功运作和发展,是由其内在和外部因素决定的。

(一)有利的政策

2003年9月,国家讨论通过了《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问题的决议》,对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对工矿企业鼓励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多元产业等提出了原则性的优惠政策。同时,黑龙江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的具体优惠政策。在收购过程中,沈煤集团得到了黑龙江省和鸡西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两级政府优先支持由沈煤集团进行并购,使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完成了6个矿井和1个发电厂的产权并购,企业规模和总量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各种证照的产权变更和年检办理上,两级政府都能够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多次进行特事特办,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落实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上,盛隆公司被列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加快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关怀和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上,黑龙江省发改委和鸡西市发改委帮助企业争取到了“铁道部重点运输保障企业”的待遇,为企业能够实现产销平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正确的决策

在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并鼓励工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政策背景下,能否积极地、大胆地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走在新一轮改革浪潮的前头,则体现了一个企业领导决策层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的能力。在沈煤集团没有并购前,所属的几个矿井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无资金投入,矿井欠账多,而且长期拖欠职工工资,都已经成为地方主要的不稳定因素。沈煤集团通过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些矿井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产能过低、开采工艺落后,而且这是黑龙江地方矿井普遍存在的问题。决策层经过研究,坚信凭借沈煤集团目前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完全有能力使其重获振兴,并敲定了域外开拓发展的决策。经过4年的努力和实践,充分证明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三)先进的管理手段

沈煤集团是有着悠久矿业开采历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借助于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沈煤集团比同行业早一步选择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都相对先进。相反,兼并重组前,黑龙江省属地方煤矿仍然沿用前苏联煤矿的三级管理模式,监管的责任界线模糊,粗放型管理特点明显,资产和物资流失现象既严重又普遍。2005年,原鸡西市主管煤炭工业的领导到沈煤集团实地考察后,搞了一辈子煤炭的他亲口承认,鸡西地区的煤炭工业管理理念和水平,要落后于沈阳煤业集团10~20年。

沈煤集团盛隆公司成立后,从全方位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升级,不断激活了企业内在动力和发展潜力。

1.抓班子,带好队伍

盛隆公司党政班子着眼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等方面下工夫,在班子建设上大力倡导“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讲正气、讲奉献”,不断推进“四好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尤其别具一格选拔和任用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不断加强各级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对所属矿井严格实行了领导干部井下带班、值班工作,实行动态监督监察,并对100多名正、副处级干部进行了严格的年度考核。尤其在刹风整纪上下狠茬子,不断锤炼干部队伍。对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

2.抓制度,建立机制

盛隆公司针对原矿井单位机构相对臃肿、人员配置不合理状况,本着“精干、效能”的原则,理顺了管理层的分工,有效解决了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完成了公司、直属基层单位两级机关定岗定编工作,对所属矿井副总职数由原来的29名,精简到现在的22名;全公司科级干部由原来的641名,精简到现在的588名;一般管理干部精简下来86名;公司机关人员由原来的100人精简到82人,使全公司管理体制更加精干高效。每月都召开由基层直属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使管理机制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从基础抓起,整章建制,完善了各种制度、规定近百项,并印刷出版了《沈煤集团盛隆公司各项管理办法和文件汇编》一书。同时,重点理顺了干部、职工十分关心的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管理模式,清除了不合理分配政策,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分配制度,以此来激发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的激情,使盛隆公司各项工作初步做到了规范有序。

3.抓管理,增加效益

盛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广开思路,健全和完善了经营管理制度,规范了经营秩序,树立了“过紧日子”的思想,开展了各项节支降耗活动。完善了以生产经理(矿、厂长)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生产平衡会议对材料进行平衡审批,有效控制了物资消耗。同时,通过采取招标、阳光采购、物资合理的调配与使用、压缩库存资金等手段,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年产值10亿元的大公司,储备资金也控制在2500万元以内。通过合理整合和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组建了林业处和资产管理中心,优化了管理格局,强化了林业和物资监管。形成了算细账、严管理、降消耗、增效益的经营管理局面,使全公司经营工作步入了良性轨道。

4.抓培育,移植文化

盛隆公司始终认为,传承文化、打造文化、升华文化、唱响文化主旋律,是沈煤集团几十年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最丰富的无形资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沈煤企业文化。根据沈煤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建设“平安、和谐、繁荣”的盛隆矿区的发展目标要求,认真制定了企业三年文化建设规划。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作用,积极开展了“我是沈煤盛隆人、沈煤盛隆是我家”等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矿区的主题,唤醒了职工对企业的热爱,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好评和广泛参与。同时,广泛灌输沈煤文化理念和“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做到“安全理念通俗化、班前礼仪规范化、安全培训教育多样化、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化”。积极推行《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员工行为规范手册》,从工作纪律、文明办公、文明礼仪等方面,来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培育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创建“平安、和谐、繁荣”的盛隆矿区的共同愿景化为职工的共同意志,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想发展、谋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5.抓民生,促进和谐

盛隆公司,始终把构建和谐企业、关注民生作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牢牢地抓在手上。企业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动员各级党群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困难职工救助活动,定期走访,重点帮扶。每逢春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别走访慰问特困职工,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家中。同时,公司领导十分关注工人工资分配问题,大力推行了工资分配公开制度,对克扣工人工资的违规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发挥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并且关心女工生活和退伍复员军人生活,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入情入理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和充满人性化的色彩,深深感染着企业职工,营造了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换来的是企业的强大凝聚力和沈煤盛隆人开拓新局面的决心。

(四)有相对充足的资金

盛隆公司的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有利的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和主要因素不能缺少的重要原因是相对雄厚的资金。

沈煤集团在实施域外发展战略之前,经过多年良性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加上国家振兴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投放的一定资金,沈煤集团拥有了近10亿元的雄厚资金力量来实施域外发展战略。在2005年和2006年,沈煤集团盛隆公司利用这笔资金并采取多元化的兼并经营手段,先后并购和改造完成了鸡东煤矿、青山煤矿、碱场煤矿、新城煤矿和矸石发电厂,使企业按既定目标走上了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正轨,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渠道引资”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在并购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煤矿时,盛隆公司采用了股份制经营的办法,由盛隆公司出资49%,其他三个股东出资51%,由盛隆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的方式成功实施并购(2008年11月,盛隆公司通过自身发展和积累,成功收购了所有股权,使青山矿全权归盛隆公司所有)。在兼并鸡西市新城煤矿时,盛隆公司积极与鸡西市北方钢铁公司协商洽谈,达成了由盛隆公司出资51%并全权负责管理,北方钢铁公司出资49%的合资协议,成功收购了新城煤矿。在兼并鸡西碱场煤矿时,盛隆公司采取了先租后卖的方式,与鸡西市政府达成了20年租赁、分期抵扣付款的兼并合同,从而减轻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促进了企业快速壮大。目前盛隆公司经过研究,已决定对碱场矿进行提前收购买断,各项工作已经在运作之中。

盛隆公司经过3年时间的经营,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和增强,到2008年初,企业已基本摆脱了资金紧张的困扰,公司班子成员积极酝酿企业走“二次创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通过自我造血、自我投资的渠道,从2008年6月开始,又先后并购和兼并了原鸡西市立新煤矿、鸡西市邮政中心、鸡西市梨树光大煤矿和盛隆公司青山煤矿股权。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和增强。辽宁、黑龙江两省政府和鸡西市地方同行业对盛隆公司短时间内,通过自身发展进行规模扩张都给予极高的赞誉。

三 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问题

自2005年沈煤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域外发展战略,进行煤炭矿井兼并重组以来,大的方面发展顺利,业绩突出,社会效益显著,但在实施兼并重组的运作过程中仍然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1.个别地方和部门思想保守,给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带来困难

由于原国有地方煤矿资产和历史债务构成复杂,受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解决起来困难重重。以盛隆公司并购鸡东矿和立新矿为例,原本在合同中已支付原企业陈欠电费等款项,但地方政府在分配时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没有完全对债权方进行支付。电业部门则带头将压力转嫁给新企业,进行停、限供电和历史陈欠催缴,政府只是出面调停,而不能及时支付款项,使企业蒙受损失,承受压力。

2.跨区县缴税给企业带来干扰

以盛隆公司碱场矿为例,原来本是一个独立法人煤矿,但因有两个采煤井,一个在鸡西市范围内,一个在穆棱市范围内。穆棱市强烈要求与鸡西市分摊企业上缴税金,而鸡西市因现在全额收取税金,对此要求不抱一丝积极态度。穆棱市有关执法部门则经常到碱场矿进行催缴和送达强制执行通知,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影响。而这些都是兼并重组前不曾出现的问题。

3.存在倒卖资源现象,增加企业并购成本

以盛隆公司碱场矿为例,在企业资源扩储工作中,个别人利用相应的手段和背景,在扩储范围中间购买了资源采矿权,使企业想扩储就必须收购他的采矿权,而该矿主便可以漫天要价,从而增加了企业兼并成本。

(二)政策建议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以下政策。

1.继续建立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流转的机制

盛隆公司的成功运作是一个有力证明,鼓励和倡导优势企业进一步扩大兼并范围,无论是对企业,对政府,对社会都是很好的选择。

2.进一步执行好“关小建大”政策

小煤矿无论是安全、监管,以及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破坏都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这些矿井,相应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3.加大对炒矿、炒资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打击炒矿、炒资源行为可以上升到反腐败高度,凡能准确判断资源可炒性的,都是通过政府某些部门或政府领导进行的,这也是今后反腐败工作一个新的动向。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