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投资兴业的思考

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投资兴业的思考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前身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有色集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现拥有261家各级出资企业,其中包括83家境外企业。30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有色集团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2000万吨,产品涉及铜、铝、铅等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可以说,中国有色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业已形成先发优势。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升级,境外有色金属产能达到60万吨/年,在境外拥有8座矿山、8个冶炼厂,境外工程累计完成产值超过64亿美元,正在执行的境外工程项目合同额超过50亿美元,冶金装备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中国有色集团依托卓有成效的国际化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拉动了企业自身整体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为投资东道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中国有色集团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其中2015年居第390位。公司先后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绩效进步特别奖”“科技创新企业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转型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企业”,“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等称号。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全力打造“走出去”战略互利共赢的“升级版”,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矿业集团。

一 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投资发展情况

赞比亚是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采矿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中国有色集团抓住机会,于1998年成功进入赞比亚市场,并以赞比亚为核心,逐步辐射拓展刚果(金)、南非市场,在中南部非洲累计投资超过27亿美元,拥有19家各级出资企业,打造了中国在中南部非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南部非洲的重大投资项目如下。

(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

这是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也是“国家搭台,企业唱戏”的典型项目,开启了中国有色集团走进非洲的大门。1998年6月,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国际竞标取得已关闭13年之久的谦比希铜矿(其中,中方占85%股权,赞方占15%干股),同时享有地表41平方公里的使用权和地下85平方公里的勘探、开采权,期限为99年。该矿被称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二)赞比亚卢安夏铜矿

该项目是中国有色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实现低成本并购的成功实践。该矿是赞比亚历史悠久的百年矿山。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投资者撤离导致该矿停产,当地工人失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2009年6月,中国有色集团成功获得了卢安夏铜业公司8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有色集团一举跻身赞比亚铜企业前三强。此后,公司进行矿山复产建设,并投资开发了卢安夏穆利亚希露天铜矿,建设年产4万吨阴极铜的湿法冶炼项目,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赞比亚谦比希粗铜冶炼厂

这是中国在境外投资的第一个火法冶炼厂,也是中国在赞比亚投资最大的粗铜冶炼项目。该厂由中国有色集团和云铜集团合资开发(中国有色集团控股60%),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铜冶炼技术,一期生产能力为年产粗铜15万吨,投资总额3亿美元,获得了“中国境外建设工程鲁班奖”。目前,该厂已完成二期扩建,可实现年产粗铜25万吨、硫酸60万吨,回收钴约1000吨。

(四)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厂

这是中国在境外投资的第一个湿法冶炼厂,以及中国有色集团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为充分利用谦比希铜矿的尾矿资源和地表氧化矿,中国有色集团于2004年投资建设了谦比希湿法冶炼厂。该项目总投资1900万美元,2006年建成投产,年产阴极铜逾7000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6月29日,中国有色集团依托上述4个项目所属的在赞企业重组设立了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第一只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非洲概念股。

(五)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

该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赞比亚第一个多功能经济区,开创了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新模式。合作区由谦比希园区和卢萨卡园区构成,规划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为合作区揭牌并题词“中赞合作,共同发展”。目前,合作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7亿美元,已有55家企业和租用功能设施用户入驻,涉及勘探、采矿、冶炼、有色金属加工、化工、农业、建筑、贸易等行业,协议投资超过20亿美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合作区内企业已经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0.45亿美元,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8500个。

(六)刚果(金)马本德湿法冶炼项目

这一项目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新纪录,被称为“非洲森林中的花园式工厂”。2012年11月,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卢本巴希市设立了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公司。由该公司投资的马本德年产2万吨阴极铜项目于2013年4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11个月,于2014年3月14日生产出第一批阴极铜。从规模到建设速度,该项目都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新纪录。

(七)刚果(金)利卡西湿法冶炼项目

这是中国有色集团扩展在非投资区域、走进刚果(金)的第一个项目。2010年12月,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设立了中色华鑫湿法冶炼公司。该公司投资的刚果(金)利卡西湿法冶炼项目将年产1万吨阴极铜和4万吨硫酸。该项目于2011年4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2月25日产出第一批阴极铜,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赢利,2013年全面达产达标。

(八)刚果(金)匹马矿业项目

这是中国有色集团深度融入刚果(金)矿业资源开发的重大项目。2015年1月14日,谦比希湿法冶炼公司与刚果(金)匹马矿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刚果(金)成立中色匹马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就建厂方案、建设规模、股权比例、融资方案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达成一致意见。匹马矿业公司于2006年成立于刚果(金)加丹加省,依托该公司拥有的矿山资源,双方将共同出资1.2亿美元,建设一座年产阴极铜2万吨的湿法冶炼厂。

2015年6月21日,中国有色集团与刚果(金)国家矿业公司在卢本巴希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有色集团实施中南部非洲战略、实现赞比亚和刚果(金)区域联动的重要举措,必将为中国有色集团与刚果(金)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合作契机,开辟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

二 在非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务院国资委早在2011年11月就下发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纲要》,指导中央企业如何培养全球化思维和开放视野,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有效防范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对“走出去”业务的指导,也是基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从影响力和带动力上看,主要是以资源开发类企业为主力。而在全球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当中,走进非洲的中资矿业企业是一个迟到者。中资企业走进的非洲地区,多数是市场基础相对比较差、风险比较大、成本比较高的地区。目前,包括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在非中资企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九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一)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比较单一,就是友好的、支持非洲独立解放的国家。现在中国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非洲也要推动经济发展,中非之间的关系比过去要多元得多、复杂得多,中国在非洲的形象也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点。总体上看,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是好的,很多非洲国家依然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认为中国企业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的发展。当然,现在去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其中绝大多数表现得非常好,他们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致力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但也有极少数的企业和个人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使非洲民众认为中国是在掠夺非洲资源、中国企业以低工资剥削非洲工人、中国的商品质量低劣等。这样的负面印象,说明个别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说明中资企业与当地民众沟通得还不顺畅,融合得还不够好。

(二)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

中国加入WTO十多年来,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西方国家越来越在意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中国企业进入资源、能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有一些力量总是试图把中国作为一个假想敌,而且有些机构和国家也设置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壁垒,利用“中国威胁论”进行挑拨,阻挠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客观上增加了中资企业的发展难度。

(三)中资企业在非洲的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加强

非洲国家的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国内迥异,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常常要面对各种风险,其中又以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最为突出。以政治风险为例,2011年以来,中资企业在非洲经历了很多突发的事件:利比亚发生了大规模海外队伍的撤离,赞比亚独立以来也遇到了政党更替,集中出现了不利于外资企业的言论和罢工事件。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利比亚都有投资或承建项目,对此深有感触。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所面对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困难和风险将更加巨大,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国有企业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矿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企业投融资压力巨大

对中国海外资源投资金额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单个投资在1亿~10亿美元的案例最多,占39%;其次是10亿~200亿美元,占21%。后者主要以国企发起的大型或超大型矿业、能源收购为主。作为矿业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投资项目涉及的金额往往较大,企业自筹资金的压力较大。2016年3月8日,中国有色集团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就中南部非洲区域金融合作签订专项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根据中国有色集团业务发展规划和融资需求,提供意向金额为30亿美元的各类金融产品服务。该额度在国有大型政策银行针对非洲地区企业的授信中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在非中资企业的支持。国家应加大对走进非洲投资的中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五)非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中资企业所在的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工业门类不配套,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例,其项目所在的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的电力供应相对短缺,加之近年来雨季降雨量减少,导致中国有色集团在非企业用电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15年,由于赞比亚国内电力短缺,赞比亚政府自7月开始对矿业企业限电,限电幅度为原有用电量的30%。限电频繁并实行浮动电价,对中国有色集团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

(六)非洲国家汇率下跌,投资信心影响较大

目前,非洲各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兑美元汇率普遍下跌严重。以中国有色集团在非项目最集中的赞比亚为例,该国是全球十大铜出口国之一,也是非洲第二大产铜国。铜业贡献了赞比亚GDP的11%,占该国出口额的70%。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铜价的大幅大跌,赞比亚货币克瓦查一路跳水,兑美元汇率跌至新低,已沦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克瓦查的持续贬值使包括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外国投资者面临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凸显,企业承受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七)中方员工长期驻守海外,轮换机制有待加强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中方员工一般采取的是集中住宿的方式,与外界的沟通相对比较少,加上很多员工在非洲一待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远离祖国和亲人,难免在工作、生活、思想上有一些情绪需要疏导,有一些难处需要解决。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到中方员工长年在境外工作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员工队伍建设、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经常性任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人员轮换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以保证中方干部职工走进非洲后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

(八)文化冲突日益成为中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非洲常常被我们称为“全天候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但近年来经济衰退引发的政治层面的反应,也激发了非洲民众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的不满情绪,产生了一些误解和矛盾。如何面对街头“草根”情绪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有效地规避风险,让企业实现平稳运行,已经成为走进非洲的所有中资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九)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中资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资企业走进非洲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单一投资向注重经营管理、关注回报发展转变。从单纯的应对市场向应对政治转变。从单纯的强调自身目标向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发展。中资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培养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 走进非洲的对策和建议

(一)项目经营管理方面

1.慎重选择投资区域,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走出去”最重要的是选好投资国家和地区,按市场规律运作企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投资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非洲地区很多国家的政局不稳,在走进非洲之前必须做好对象国有关情况的前期调研,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等。中国有色集团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在非洲逐步确定了以赞比亚、刚果(金)、南非为主的中南部非洲发展区域,这些国家法律相对健全、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政局相对稳定、与中国的关系相对较好,中国企业在这些非洲国家的投资发展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项目的前期风险最小化。

2.充分尊重游戏规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投资者不论资金实力有多雄厚,都必须沉下心来研究国际矿业投资的游戏规则,理解、尊重、融入非洲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用多赢的心态对待非洲的投资目标国民众和社区。要在行动细节上避免项目所在国民众不适应的宣传口号,不要轻易把企业行为习惯性地上升为对国家负责的高度,也不要过于高调和张扬,重要的是要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确立“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战略,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在非洲投资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中资企业必须在这两个不同领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一定要着眼长远,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不同利益主体合作共赢、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反哺当地社会。

自1998年走进非洲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已向当地纳税超过2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12500个就业岗位,提供捐助2000多万美元。在非洲积极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艾滋病、疟疾和小儿麻痹症等重大疾病预防项目,为当地妇女就业、市政建设、教科文卫事业积极捐款捐物,还发布了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首个社会责任报告。投资的中赞友谊医院是非洲大陆上唯一由中国人自主经营的医院,已成为赞比亚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出资实施的“中国赞比亚光明行”等活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中国有色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致力于打造“碧水蓝天下的绿色企业、和谐企业”,“十二五”期间在赞比亚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近7亿元人民币,打造出了铜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当地安全环保的典范。

3.抓住关键少数,激活广大多数

在非洲的企业远离祖国和集团总部,独立性强,需要应对的情况更复杂,对企业负责人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国内。企业负责人不但需要精通本领域的业务,还必须有丰富的境外工作经验,熟悉资本运营,能够熟练应用英语或其他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走出去”的首要先决条件是选好企业负责人,充分发挥境外企业领导班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于抓住了领导班子这个关键,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所有非洲项目都实现了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还必须培育优秀忠诚的职工队伍。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打造“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及时了解中方员工的正常诉求,通过各种活动把全体中方员工团结起来,稳定和凝聚员工队伍。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已经打造出一支忠诚企业的优秀团队。

4.加强管控多元融资,全力确保项目推进

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的企业或投资的项目,最好能够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合作,同时加强项目管控、拓宽融资渠道,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分解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也可以有效达到投资预期,实现最优的发展效果。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例,其在非洲设立的企业中都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对企业拥有控制权、话语权,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确保战略规划落地和发展目标实现。由于有色行业的经营具有特殊性,购买矿山和建设矿山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作为保障,中国有色集团采取发行企业融资债券、获得银行综合授信、境外优质资产打包上市等多种融资方式,大力支持境外企业和项目的拓展。境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由当地负责人管理,超过预算的增量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批,职能部门融管理于服务,每年都会派出多批工作人员到境外项目现场服务,增强了对项目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项目的管控。

5.以人为本属地管理,营造和谐劳资关系

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正确处理矛盾的实际技能,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工会的关系。一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当地员工权益。二是要在企业效益提高时,及时完善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三是要大力宣传“长期发展、共同进步”,取得工会和员工对“工资适度增长”的理解。四是要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协调关系、沟通信息、解决矛盾”的积极作用,惩罚或开除当地员工先请工会提出意见,避免劳资问题“政治化”。五是大力建设“诚信文化”“合规文化”“和合文化”,做好中方员工和非洲员工“人”的文章。

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员工中开展了“看中国有色集团为当地做的贡献,看给社会办的好事,看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变化”的活动,破除非洲员工的“单纯雇用劳动”思想,增强他们的企业认同感。在非洲企业大力推进“本土化”,企业高管层中都设立了外方副总经理,双方互相尊重、合作共事,重视与非洲员工的思想交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和丰富非洲员工“体面劳动”的内容,所有岗位都达到了当地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与安全标准。尊重当地工会意见,与当地员工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花大力气培训当地工人,选派优秀员工来华参观学习,有条件的企业还为工人家属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大大提高了中国有色集团乃至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吸引力。

(二)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

1.坚持“三重一大”,确保重大投资科学决策

境外投资涉及的投资数额一般比较大,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境外的各出资企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集团派出的企业高管人员中的党委成员要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或经营班子,从组织上保证参与决策的渠道。遇到重大投资决策,董事会研究决定前企业党组织要先研究、提建议、把握方向,党委委员在董事会或经理会议上发表意见时必须体现党组织意图,党员带头执行,保证重大投资的科学决策、及时决策。2009年,在赞比亚卢安夏铜矿宣布破产后,中国有色集团领导班子及时、科学地做出决策,第一时间向赞比亚政府递交了对卢安夏铜矿股权收购、复产、复建的一揽子收购方案,最终成功完成收购。

2.坚持围绕主业,立足专业,延伸产业

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业务优势有充分的认识,要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坚持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进行业务拓展,注重培育、延伸上下游产业,积极打造产业链条,努力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中国有色集团的主业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在非洲的投资发展就紧密围绕主业进行,在投资和收购上,中国有色集团认真做好全程评估,要求“近期有利润,中期有支撑,远期有希望”,做好前期调查和发展中后期研究,规避风险。

3.坚持互信互利,维护良好政府关系

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以开发资源的企业为多。而开发资源涉及重大经济利益,不仅西方国家深为关注,也必然牵动有关国家政府及民众。即使是在赞比亚这样的对华友好国家,反对中国企业进入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西方敌对势力的炒作,往往可能使合作变得极为困难。针对这一现实,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加强与当地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避免出现被投资方最反感的掠夺式开采。要用共同发展的事实不断向当地政府和民众表达善意、消除疑惑、增进互信、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维护各方关系。

2011年9月,赞比亚爱国统一阵线领袖迈克尔·萨塔在大选中当选为赞比亚第五任总统,这是中国有色集团进入赞比亚以来第一次遇到的执政党更迭。竞选期间,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出现了一些针对中资企业的负面言论。中国有色集团是赞比亚最大的中资企业,又是赞比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单位,民众情绪和矛盾焦点一度对准了中国有色集团。中国有色集团在赞企业顶住巨大压力,与外交部、我驻赞大使馆、商务部、国资委等加强沟通,集中一切力量,在劳资谈判、保护矿山和工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经过积极努力,终于化被动为主动。萨塔总统先后三次接见了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在总统府举办了赞比亚历史上首次华人午餐会,并致信中国有色集团主要领导,表达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随后,萨塔总统又委派新任矿业部长以及前总统卡翁达等先后到访中国有色集团总部,表达了将进一步加深与中国有色集团友好合作的意愿。2012年2月3日举行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5周年庆祝大会上,萨塔总统专门录制了讲话表示祝贺,支持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投资发展。平稳度过了这次考验之后,中国有色集团与赞比亚政府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双方友好合作进入新阶段。

4.坚持持续稳进,管控风险化解冲突

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既是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必然产物,也将在“走出去”进程中长期存在。针对当前“走出去”的新特点,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必须特别关注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安全风险,学会“理性应对、客观分析、审慎处置”。对外注意防范安全风险,处理好公共关系,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对内努力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注意防范劳资纠纷引发的风险,抓好劳资谈判方案的策划和防控预案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走出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是一个持续、渐进、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机遇总比挑战大,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南部非洲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海外特大型铜钴资源生产基地、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运作平台、中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技术海外示范区、中央企业与海外当地社区和谐共处的典范。中国有色集团的努力和实践昭示着,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大有希望、大有可为。中国有色集团将以国际产能合作为动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非洲大陆的合作与竞争,为中非友谊的巩固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