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激活做大谋久 打造百年新矿

激活做大谋久 打造百年新矿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其前身是新汶矿务局,1997年12月经原煤炭部批准改制为公司制企业,1998年下放山东省管理,2000年7月设立新汶矿业集团。

新汶矿区位于山东省泰安、莱芜两市境内,分为新汶、莱芜两个煤田,含煤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8亿吨。新汶矿区以磁莱铁路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东接青岛、日照两大海港。矿区内有京沪、京福、日东等高速公路直接与省内外联通,地理条件优越,交通通讯设施完善。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北依五岳独尊泰山,南临孔孟之乡曲阜。

新汶矿务局1956年9月成立时,当年仅产煤47万吨。经过对老矿井恢复、改造、扩建和新井建设,1988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达到1048万吨,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千万吨局,至2005年已连续18年稳产在千万吨以上,跨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新矿集团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国有企业和山东首批纳入的66家省管国有企业之一。2005年度列中国工业1000大企业第203位,中国煤炭行业100强第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04位。先后荣获首届“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奖”、首批“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全省创建学习型企业试点单位”、“山东省百家诚信纳税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信贷信誉AAA级。

一 “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过去5年,是新矿集团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展较快的5年。5年来,全公司在“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的信念和“热爱新矿,奉献新矿”的精神指引下,在集团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稳定煤炭主业、优先发展非煤”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煤炭产业集中化、非煤产业集优化、产权改革多样化“三化”战略,坚定不移地咬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齐心协力,创新理念、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以产权改革为主战场,展开了理念突围和改革脱困的攻坚战,顶住了来自传统思想和市场疲软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始终保持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政策支持取得新的效果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资源型老矿区的转产接替步伐,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性政策,比如,矿区资源综合利用、三产贴息贷款、下岗职工生活费财政补贴、债转股、关闭破产、主辅分离、社会职能移交等。新矿集团作为国有老矿区享受到了国家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相关条件,2001~2005年,共争取到各种财政资金5.389亿元,实施债转股资金3.025亿元,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跃升

一是集团公司资产总额增长快速。资产总额由2000年54.3亿元快速增长到2005年底243.63亿元,增加了182亿元,增幅为337%;二是销售收入再攀新高。2005年集团总收入达到152.8亿元,同比增长45.8亿元;三是赢利能力稳步增长。实现总利润10.2亿元,同比增加6.6亿元;四是社会贡献显著提高。上缴税金11.6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增幅为53%。职工人数由66806人下降至58298人,人均收入达到18867元,同比增加2185元。

3.发展后劲得到新的增强

“十五”期间是集团公司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提前3年实现了“五年百亿”目标,做到了老区矿井生产稳定,新区矿井建设加快,非煤产业发展迅猛。一是新汶老区生产矿井,坚持不懈地搞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大投入提高煤矿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保持稳产高效;二是新区矿井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巨野矿区龙固煤矿、黄河北区济阳煤矿、赵官煤矿,完成投资12.4亿元;三是非煤企业茁壮兴起,非煤项目完成投资56.2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7个,完成投资47.1亿元。围绕“煤、电、建”主体产业链的构建完善,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非煤企业迅速茁壮兴起,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实现突破。

4.科技创新创出新的成果

集团公司加快实施“科教兴企”战略,逐年增加科研投入,2001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2005年10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10个专业研究所,与国内16所知名大学和37个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成果转化,为矿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集团公司科技开发投入资金14.36亿元,完成科研推广项目1500余项,推广应用项目300余项,创经济效益4.38亿元;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的科技成果25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4项,46项成果获国家专利,162个项目列入上级科技发展计划。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发改委重点创新计划7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6%,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全国煤炭系统第8位。

5.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集团公司历来非常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十五”以来先后投入污染治理资金数十亿元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和“三废”的综合利用。建成了8座矿井水处理厂、10个矸石电厂、6个矸石砖厂、8个生活污水处理厂、15个医院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了100%;在锅炉烟气治理方面,更新了大量的老式除尘器,进行了脱硫除尘器的推广应用,10个生产矿井、11个地面单位实现了电厂余热供气,占全部单位的65%以上,取消了矿区工业锅炉69台,在用的工业锅炉和矸石电厂烟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实现了全部达标排放;矿井产生煤矸石主要被利用于矸石电厂、矸石砖厂和水泥厂的生产原料,另外一部分作为修路和覆土造田的的原料,200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55.12%。矿区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成效显著。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山东省煤炭工业环保先进企业”、“全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全省资源节约先进单位”、“环保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

6.发展空间得到新的拓宽

“十五”期间集团公司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发展区域空间加快扩张,产业链条不断延深。一是表现在企业和旧有区域经济进一步密切融合的“内涵提升”式空间扩张,在主业产能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一大批成长型新项目在老区拔地而起,集团公司在区域经济中的骨干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二是表现在开辟全新产业发展区域的“外延拓展”式空间扩张,企业经营地域由几年前的泰安、莱芜两市扩展到省内的菏泽、济南、日照、德州、聊城等市,省外涉足安徽、贵州、陕西、山西、河北、新疆、内蒙、宁夏等省区。从资源开发上看,已形成“北上新晋冀,中占济(南)、德(州)、聊(城)、菏(泽),南下皖黔”的千里矿业开发格局。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区煤炭资源大幅衰减,开采条件日益恶化

新汶矿区的多数矿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中小型矿井,目前矿区可采储量仅3.37亿吨。禹村、西港两矿于1999年彻底关闭报废;泉沟矿已无有效可采储量,南冶、张庄两矿未来几年也将关闭,汶南矿属高硫矿井,良庄、潘西、鄂庄三矿储量不足,今后几年产量将明显下降。由于老区矿井布置密度大,走向长度短,矿井开采深度以50~60米/年的速度递增,水平频繁延深。目前全矿区平均开采深度已达1000米以上,其中孙村、张庄、华丰、协庄、潘西5个矿已达1100~1300米。由于开采深、难度大,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城市压煤和高速公路压煤十分严重。集团公司所属各矿被城区、乡镇和村庄压煤量多达4.7亿吨,按可采储量计算,“三下”压煤量高达80%以上。

2.税赋沉重,纳税环节增加

实行税制改革后,实际税率8.5%,比税改前3%的产品税率增加了5.5%,1997年上交税金3.15亿元,比1993年多上交税金2.45亿元,“十五”期间多交税金5亿多元。另外还要按照产量缴纳0.9元/吨的资源税,按照销售收入的1%缴纳资源补偿费。

1994年实行增值税后,国家给予煤炭行业增值税补贴,当时核定新矿集团为5071万元,1996、1997两年煤炭行业养老金统筹后,内部调剂减半返还2536万元,企业下放省里后被全额取消。

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各生产环节之间内部结算,不增加商品销售收入。但税务部门坚持作为实质性的纳税环节征税,不仅造成重复纳税,同时也挫伤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积极性。

3.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

由于行业体制等原因,新矿集团目前拥有一支庞大的职工队伍,在册全民职工、集体职工、从业青年达8.3万人。虽然人员总量过剩,但又呈现结构性短缺,比如在煤炭生产领域,一方面采掘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地面机关和其他人员严重富余。在社会人才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造成企业急需的人才大量流失,而大量富余人员又难以剥离。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全公司现有普通教育职能单位共14个(各类办学点63个),各类医院(所)15个,从业人员8080人,每年支出27439万元。年负担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4300万元(医疗、水煤电暖补贴)、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及社区管理人员费用980万元、工病亡遗属抚恤金和生活补助2400万元。现在执行的住房补贴政策,离退休、退职、退养人员年均增加费用5131万元,企业不堪重负。另外每年要接收复员转业军人。大量的冗员必将带来更多的家属安置、子女的教育就业、医疗乃至矿区治安等等社会问题。

4.有些经济政策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竞争条件不公平

煤炭资源税政策,按销量计征,不能体现煤矿的级差收益和资源回收状况,各煤炭企业之间竞争公平原则难以体现。

铁路建设基金政策,使煤炭企业创造的效益被人为的转移到了铁路部门,造成了行业之间竞争不公平。

5.有些政策执行不到位、不及时

符合关闭破产条件的矿井实施破产后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难度很大;省政府鲁政发[2000]27号文件确定的对煤炭企业的扶持政策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加快,企业经理层仍由上级任命,经营者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也不明确。

6.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煤炭资源开发总体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国有老矿区资源接续得不到保障,给矿区稳定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三 战略定位、方针、思路与布局

1.战略定位

新矿集团实行“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产业战略,实现由单一生产经营方式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的转变、由国有股一股独大向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转变,成为一个产权合理、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2.战略方针

新矿集团改革发展战略确定的战略方针为:激活、做大、谋久。

激活 加速创新势头,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发展具有持续强劲的活力。努力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总部职能简单化,法人治理规范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

做大 在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素质的同时,稳健提升企业的经营规模当量。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以尽可能多的占有煤炭或矿业资源(做大的基础性依托)为前提,追求以能够高效、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保障的规模效益;以开阔的视野,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形势,不断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与优化,成为具有“大而强”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谋久 站到永续经营新矿、发展新矿的高度,“打造百年新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新矿建设成为一个科技新矿、人文新矿、环保新矿、平安新矿,一个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矿。

3.战略思路

新矿集团公司确定的战略发展思路为:进退同时、重组上市、精干高效、做大做强。

进退同时 所谓“进”,就是建设新项目、进入新领域,培育新的产业优势;所谓“退”,主要是指关闭破产、社会职能移交、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有股减持以及相关的职工身份置换等。

重组上市 抓住有利时机,对煤炭主业资产进行重组整合,适时启动煤炭主业部分优质资产的重组上市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

精干高效 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施管理简单化、组织扁平化,特别是围绕精干主业,推进煤炭、非煤、物业、教育、卫生、离退休6条线管理,把煤炭主业做精做强。

做大做强 把新矿集团建设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打造百年新矿。

4.战略布局

(1)区域布局。

新矿集团发展以“五大工业园区”为骨干的产业区域布局,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均布置在其中,并根据其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使园区建设各具特色。

新汶工业园区 新矿集团总部所在地,城市基础设施较好,集人才、技术优势,是集团公司的经济中心。该园区有孙村、良庄、汶南、协庄、翟镇、泉沟等6对矿井和华源公司,现有生产能力805万吨/年,2005年生产煤炭810万吨。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物流、轻工、机械、建筑、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大汶口工业园区 位于新汶煤田西部,该区相对独立,交通方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4837万吨,还拥有丰富的石膏、盐矿、石灰石等资源。该园区有华丰矿、泰山水泥公司、膏业公司以及正在建设的泰山盐化公司。重点发展建筑建材、盐化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莱芜工业园区 位于莱芜市莱芜煤田,有较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矿井水等资源。该园区有鄂庄、潘西、南冶3对矿井,其中南冶矿面临关闭,煤炭年产量维持在200万吨水平,重点发展铁矿和电力等。

巨野工业园区 位于菏泽市,属于山东省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整装煤田,资源量55.7亿吨,规划建设7对矿井。新矿集团已经取得龙固矿井的开采权,设计能力600万吨/年,可扩大到1000万吨/年的产能。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

新疆伊犁工业园区 位于新疆伊犁市。利用伊犁州直矿区伊南、伊北煤田1000亿吨煤炭资源实施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建设5对设计能力均为1000万吨/年的矿井,并就地进行煤炭深加工转化,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2005~2010年实施,建设一对能力为1000万吨/年的矿井、2×300兆瓦的综合利用电厂、3×180万吨/年甲醇、200万吨/年乙烯及烯烃等产品。

根据新矿集团战略规划,未来还将建设济阳-聊城工业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煤炭开采技术和管理优势,走出省外、跨出国门,加大开办异地煤矿的力度。条件具备时可形成若干工业园区,形成新矿集团区域化产业发展格局。

(2)产业布局。

相关多元化和规模专业化是集团公司在产业进退取舍方面的核心原则。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煤炭产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大胆“走出去”,整合占有外部资源,加大资源战略储备,实现煤炭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横向一体化发展;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能源就地加工转换,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的纵向一体化,如电力、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对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发展风险较大、与基础产业关联度较小的产业要果断退出。

新矿集团产业布局是“1382”,即,“1个基础产业,3个支柱产业,8个支持产业,2个后续产业”。基础产业是煤炭产业,支柱产业是电力(包括矸石电厂和公用电厂)、化工(包括焦化工、煤炭液化和盐化工产业)和建材产业(包括建材和建筑业),支持产业为物流贸易、机械制造、轻纺加工、冶金、制药、造纸、煤炭地下气化和高效农业,后续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和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 “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主要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规划发展目标

经济效益: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利税增长到115亿元;年利润总额增长到76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每年增长15%,2010年达到38000元/年。

科技进步:一是用1~2年的时间将技术中心由省级升为国家级,形成“一企一中心、一品一所”的技术创新格局。新兴非煤产业技术得到创新并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45%,2010年提高到50%。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由目前3.8%,到2010年达到4%~4.5%。二是稳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用1~2年的时间,主要产业和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2010年,采煤机械化为90%,其中综采为60%;掘进机械化为98%,其中综掘为50%。

煤炭生产:2010年,原煤产量4000万吨,精煤产量1400万吨;煤炭资源回收率89%,原煤入洗比例为65.5%。

煤矿建设:2006~2010年,在建矿井16个,能力4480万吨/年;新开工矿井12个,能力3700万吨/年;投产矿井15个,能力4180万吨/年;“十五”结转“十一五”新建矿井8个、改扩建矿井2个,总能力1680万吨/年。

安全生产: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23以下;主要职业病(煤矿尘肺病、风湿等)发病数量控制在20人以下。

产业集中度:2010年,拥有煤矿27个,产量5610万吨。其中大型煤矿17个,产量4710万吨,占总产量的84.0%;中型煤矿9个,产量880万吨,占总产量的15.6%;小型煤矿1个,产量20万吨,占总产量的0.4%。

环境保护:2010年,矿井水回复利用率65%;煤矸石与煤泥综合利用率80%;矿区土地复垦率60%。

职工队伍素质:2010年,企业职工人数为57000人。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其中初中、高中(技校)、中专、大专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25%、33%、20%、22%。

(二)主要保障措施

1.扩大煤炭资源占有量

采取联合、兼并、收购、合作等市场方式,迅速扩大煤炭资源,整合改造一批地方煤矿,同相关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做强做大煤炭主业。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行业内外产业关联度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强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充分发挥深井建设、制冷降温及矿压控制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探讨同兄弟企业的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新的煤炭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引领巨野、黄河北、聊城等煤田开发。

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省外甚至国外资源,到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和外部条件较为具备的地区开发煤炭资源;也可以到国外开矿办厂,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煤炭主业做大做强。

2.加快生产建设

龙固矿井建设事关新矿集团未来,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要有新思路、高标准、快速度、高效率,按照现代化矿井建设理念,采取全面规划、连续施工、一次投产、快速达产。在开工建设后44个月内完成年产300万吨的一期工程并移交试生产。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千万吨矿区。要充分利用龙固矿井这个平台,把握煤炭工业组建大基地、大集团的战略机遇,实施大整合,谋求大发展。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积极缔结战略联盟,整合巨野矿区和鲁西煤炭资源,战略期末实现巨野矿区年产1000万吨的规模。

新疆伊犁煤化工项目,是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对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必须加紧人才、技术积聚,加大资金、物力投入,积极稳妥加快项目实施。

3.拓宽产业发展资金保障渠道

集团公司除了做好银行贷款融资、内部经营者、职工持股融资和利润的资本化以外,要考虑利用现代市场经济通行的如金融租赁融资、风险资本融资以及发行股权、债权的融资等。集团公司可参股甚至控股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并赋予其管理新矿集团内部财务的职能,使其担当起企业内部银行的重任,成为新矿的财务和金融中心。

在适当时机应申请设立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具体从事存款、贷款、承兑贴现、发行债券、投资融资、担保、转账等金融业务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它业务。

应积极制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或条件较好公司的上市战略;为增强集团总部的资本运作功能,在设立投资公司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介入保险业的发展,设立保险公司。

4.加快落实关闭破产政策

新矿集团生产矿井大多数在20世纪50~60年代建成,且在小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扩建、挖潜和改造才扩大成现有的生产规模。依据国家关闭破产政策,新矿已有张庄、禹村、西港三矿实施了关闭破产,第二批南冶、泉沟、汶南三号井关闭破产已经立项,要抓住关闭破产的政策机遇,加快第二批关破矿井实施进程。

5.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

要立足新矿实际,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启动企业的产权改革,通过积极稳妥地剥离企业社会职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关闭破产,提升企业的活力和赢利能力,为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改造提供必要的前提。要坚持“因企制宜、有进有退”,搞好产权界定,实施多渠道置换,区别轻重缓急,分类推进。

6.加大主导技术创新力度

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技术改造相结合。要通过“借脑工程”,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调动内部、外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建成开放式的技术中心。要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到2005年达到5%。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技术、新产业,提高科技开发的转化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及时淘汰技术落后、安全生产程度低和危及安全生产的设施与装备,更新改造老化设备。有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实现矿井安全装备升级。重点搞好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要加大薄煤层开采技术攻关,引进推广螺旋钻机组,提高综采机械化水平,在有条件的矿井提高单产水平和资源回收率。对相继开发的新区矿井,根据煤炭资源情况,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高效矿井技术,提高安全保障系数和单产单进水平。加强以洁净开采为重点的绿色开采综合技术的研究,在提高精煤产量、地下气化技术的产业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立足煤、超越煤、延伸煤。到2010年,年均实现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0项以上,建井、综采、深部支护、制冷降温、水害治理、防冲击地压等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企业独有特色技术。

集团公司在深井降温、冲击地压防治和特厚冲积层凿井方法和煤炭地下气化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保持全国和地区的领先水平,应着力对这些方面的工作总结经验,制定生产和技术标准,引领和指导国内其他企业按照规范化要求生产和管理。

7.积极开拓新型产品市场

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充实营销组织机构和营销人力资源,要进一步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加大营销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营销组织结构,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在扩大现有产品市场范围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新兴产业行业政策和市场信息研究,及时开拓新型产业产品市场,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主动与钢铁、电力等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提供精矿粉、焦炭产品和冶炼精煤;促进电力、焦化、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8.全力打造企业强势文化

要按照“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突出管理文化、安全文化和创建学习型企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政策建议

1.支持新矿集团整合当地煤炭资源

衰老报废矿井的接替和转产成为发展制约瓶颈。建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部门在黄河北、巨野、聊城煤田以及西部地区的新煤田开发中给予新矿集团政策性支持,鼓励其采取收购、兼并、联合、控股、参股等手段,实施对其他煤田或矿井的整合资源,建设鲁西南大型煤炭基地。

2.支持新矿集团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

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关于鼓励煤电一体化的政策,新矿集团发展公用电厂和综合利用电厂条件优越。建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部门支持鼓励新矿集团发展电力产业,保证汶南电厂、龙固电厂和其他综合利用电厂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促进煤电一体化、矿区循环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3.支持新矿集团加快落实矿井关闭破产政策

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继续支持新矿集团顺利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依靠这一政策,解决破产矿井职工身份置换、移交破产矿井社会职能、解除破产矿井债务,为集团公司加快改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支持新矿集团探索特大型高强度衰老煤炭企业再造途径

新矿集团资源减少、矿井衰老、办社会负担沉重、资产重组困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集团公司发展接替产业在税收、贴息贷款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为特大型高强度衰老煤炭企业探索提供借鉴经验。

5.支持新矿集团在产权改革方面的探索

企业制度创新包含社会职能移交、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产权调整等多项内容,涉及企业上下、内外的方方面面,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的政策规定,支持新矿集团在产权改革方面的探索,促进矿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