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奠百年基业 建现代川煤

奠百年基业 建现代川煤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 企业概况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煤集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全省大中型煤矿建设,优化调整煤炭工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以省内国有重点煤矿为基础,于2005年8月28日组建的大型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

川煤集团为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由四川省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旗下拥有川煤股份、攀煤、芙蓉、广能、达竹、广旺、威达、供销、勘设、益康等子公司,煤炭营销、物资供应等分公司,员工人数6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00多人;企业资产总额280亿元,年营业收入118亿元;有煤炭生产矿井25对,基建技改矿井11对,年设计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煤矸石及瓦斯发电、建材、机械制造等已初具规模。本着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思路,集团于2010年成功实现“百亿川煤”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奠百年基业、建现代川煤”的重要阶段。川煤集团将坚持“大集团、大基地、大战略”发展方向,实现由主要依靠规模增长向规模和质量效益提升并重的转变,突出发展煤炭核心主业,科学发展煤基产业链,审慎发展其他产业,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四川省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科技领先、具有全国影响的煤炭能源企业集团。

二 “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企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5年8月组建至2009年,原煤产量由970万吨增加到1484万吨,增长53%;企业收入由36.93亿元增加到74亿元,实现翻番;资产由68亿元增加到210亿元,增长208%;利润由0.54亿元增加到1.73亿元,增长220%;员工年均收入由1.57万元增加到3.29万元,增长109.55%。

销售电煤比成立初的2005年增长42%,供应四川主网电厂电煤比2005年增长30%,充分发挥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川煤集团经过四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销售收入在四川省排名第25位,在全国煤炭行业排名第38位。

(二)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川煤集团成立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煤炭产业一枝独大。四年来,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生产矿井技改扩能、新井建设等措施做大煤炭产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四川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走循环经济之路,树立大水泥理念,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了水泥产业;利用煤炭资源优势,适时发展煤焦化,实现了煤化工零的突破。公司形成了以煤炭为主,水泥、焦化、发电共同发展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2009年年底生产矿井有24对,核定能力达到1578万吨/年;洗煤厂5座,入洗能力730万吨/年;煤矸石发电厂9座,装机容量408兆瓦;瓦斯发电总装机19台,装机容量1.45万千瓦;水泥厂6座,生产能力755万吨/年;砖厂4座,能力28000万匹/年;元明粉生产线2条,生产能力40万吨/年;施工队伍3个(川南建工、川煤六处、广旺勘建),年产值突破5亿元;其他产业已涉及专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物资经营、交通运输业、住宿业、医疗卫生业、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仓储业、信息传输业、教育、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等。

经过几年的酝酿、策划、实施,“两千万吨煤炭、千万吨水泥、百万吨焦炭”的企业发展框架已构建,战略调整的初期目标已经形成,公司已形成了以煤炭、水泥、焦化为支柱产业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川煤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大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公司上下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民生工程不动摇,矢志不渝抓发展,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重大项目促进川煤发展。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导向性、示范性、支撑性和基础性”作用,构筑规模化、现代化川煤、百年川煤的基石。“十一五”期间共投入83亿元进行重大项目建设。在煤炭产业方面,进行了龙滩煤矿、鲁班山南矿、石屏一矿、船景煤矿、新维煤矿、龙门峡南矿、龙门峡北矿、叙永二井等新井建设,“十一五”新增煤炭生产能力381万吨/年;进行了渡市选煤发电厂、石板选煤发电厂、攀煤巴关河洗煤厂洗煤生产线技改,新增入洗能力120万吨/年,提高精煤回收率。在水泥产业方面,进行了蓥峰水泥技改、卢家坝水泥厂、剑阁水泥厂、筠连水泥厂、攀煤水泥粉磨站等项目建设,“十一五”末新增水泥生产能力660万吨/年。完成了攀煤焦化工程建设,形成100万吨/年焦炭、10万吨/年甲醇的生产能力。

(四)坚持科技促发展

2005~2009年期间,川煤集团坚持走科技促发展之路,加大投资力度,加大管理力度,组建技术中心,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川煤集团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一等奖6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26项(已获专利权21项),申报立项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安全科技项目36项。川煤集团、广能公司还被列为四川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川煤集团技术中心及攀煤、芙蓉、广能、广旺公司已建成省级技术中心。

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提高了机械化质量和效益,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见成效。2009年底,共装备机采工作面39个,采煤机械化率达70.4%(其中综采率61.1%),有5对矿井实现了全部机械化采煤,5对矿井达到了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其中李子垭煤矿、绿水洞煤矿获得国家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称号)。“十一五”期间,柏林矿0.9米薄煤层综采、唐家河大功率骑溜式采煤机、太平矿急倾斜煤层刨机综采面、李子垭矿破碎顶板无人综采面等项目取得了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矿井机械化的质量和效益。

以科技手段强化矿井灾害治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在瓦斯治理、矿井防治水、矿压观测、矿井防灭火等方面与科研院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改革进展明显,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组建股份公司,推进上市工作。按照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要求,选择攀煤、广能、广旺三家条件较成熟的子公司,分别以焦化为主业方向组建攀枝花攀能化股份公司、以电煤为主业方向组建华蓥山煤业股份公司、以水泥为主业方向组建广旺水泥股份公司,同时直接投资达兴能源股份和组建省物流集团股份开展间接上市融资工作。

全面顺利完成珙泉、柏林、代池坝煤矿三个政策性关闭破产;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完成威远煤矿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威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债转股遗留问题解决工作购回信达公司所持攀煤公司债转股股权。

调整了产业体制。组建技术中心和勘设公司,发展煤炭技术服务产业。进行了供应分公司与供销总公司分设的体制调整,实施了川煤集团直接持股蜀联公司。

实施剥离组建社区工作。完成了公安、学校等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对离退休管理、水电、生活后勤等职能实施内部剥离组建社区工作,以精干主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谐矿区建设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川煤集团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和谐矿区建设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以企业发展促进和谐矿区建设,以和谐矿区保企业发展。一是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建设,改善民生、改善矿区面貌。2007~2010年共投入7.99亿元,完成了宝鼎矿区、芙蓉矿区、华蓥山矿区、达竹矿区、广旺矿区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安置住户5736户;同时,启动了宝鼎矿区等五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二是切实解决了尘肺病治疗、美化环境等现实问题。

三 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质量不高、企业、赢利能力较弱

从组建到2009年,川煤集团营业收入由36.93亿元增加到74亿元(2010年达到100亿元),增加37.07亿元,资产由68亿元增加到210亿元,增加了142亿元,但是利润由0.54亿元增加到1.73亿元,只增加了1.19亿元,企业的赢利能力较弱,部分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经济总量上去了,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在管理上存在不足;二是政策性增支因素影响企业效益,煤炭产业面临的税费过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三是矿井灾害加重,治灾投入加大也影响企业效益。

(二)企业经济总量不大,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川煤集团电煤供应量占四川主网电厂用煤的50%以上,承担保证四川经济发展能源供应的重任。川煤集团生产矿井24个仅占全省煤矿的1.7%,煤炭年产量仅占全省的18%。随着古叙矿区资源的划出,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不高,煤炭资源整合难度大,使得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不足。

部分矿区煤炭资源晚期开采,生产矿井资源接替紧张。2008年年末,川煤集团24对生产矿井保有地质资源7.46亿吨(可采储量3.62亿吨),其中有8对矿井服务年限在10年内,属危机矿山,生产矿井资源接替紧张,急需新矿井接替,而宝鼎矿区、华蓥山矿区、达竹矿区、广旺矿区内没有可接替资源。

(三)股权关系制约川煤集团健康发展

川煤集团为四川省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由四川原国有重点煤矿组成,以前债转股时,信达、华融资产公司占有部分煤炭企业的股份,这一现状制约和影响川煤集团的发展。

(四)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竞争激烈,技能型人才比较缺乏。煤炭产业部分技术岗位的熟练工人,部分关键性高级技工较为紧缺。新兴产业人才素质不高,缺乏核心员工队伍。

(五)历史遗留问题给矿区正常生产带来稳定压力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如税费和社会职能负担重、历史欠账多、富余人员多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加重了企业负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是“奠百年基业、建现代川煤”的重要阶段,要保持和推动发展。以煤为主,突出发展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依托煤炭产业,发展煤基产业链,立足煤炭主业,发展与煤炭产业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进一步延伸煤基产业链;实施“立足四川、走出四川”、“立足煤炭、拓展多种资源”的资源战略,建立云南、贵州煤炭新基地。

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外延和内涵发展两者并重,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已建成项目的管理,发挥经济效益;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程,实现竣工投产;适时推进资源整合;科学决策上马实施新项目;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发展后劲。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到2300万吨,争取26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720万吨;生产焦炭150万吨,争取200万吨;发电27.7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争取22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比201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新建矿井竣工规模705万吨/年,矿井在建规模达到540万吨/年。形成“三千万吨煤炭、二百万吨焦炭、一千万吨水泥”的产业格局。

2.产业目标

煤炭产业。大力拓展和优化煤炭主业。加快新井建设、注重技改扩能、开展资源整合,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增强煤炭资源控制力;提高效率、改善品种、增加效益;突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推进煤矿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效益化。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538万吨/年,煤炭产量达到2325万吨,争取达到2655万吨;新建矿井竣工规模705万吨/年,在建规模540万吨/年;高产高效矿井25对,占生产矿井的78%,产量占总产量的79%。2015年煤炭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

水泥产业发挥现有产能,巩固提升,发展延伸产品。抓好现有产能发挥,达到720万吨产量;加大商品砼项目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在发挥现有产能、效益基础上,适时、稳妥加大对外兼并、重组力度,扩大生产能力。到2015年,水泥产量达到720万吨,商品砼240万立方米。水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焦化产业。发挥攀煤1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整合10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充分利用其煤气,做好煤焦化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煤焦化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焦炭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产量1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

发电产业。巩固现有煤矸石电厂能力,加大技改力度,节能降耗;充分利用瓦斯资源,大力发展瓦斯发电;建设水泥余热发电,增加效益。201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95万千瓦,其中煤矸石发电38.4万千瓦,瓦斯发电5.05万千瓦,余热发电4.5万千瓦。2015年发电27.7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机制产业。统筹规划产品布局,以扩大产能、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手段,打造品牌,建设西南第一流煤机企业;培育、壮大建材辅机和机械制造产业,形成规模化,提高市场占有率。2015年,机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建筑产业。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资质能力,做大矿建施工队伍,搞好房地产开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力的建工企业集团,争创省内一流。

新型产业。积极争取非煤金属矿山资源,进行金属矿山资源开采加工,力争实现突破。加强与科研单位、化工企业的合作,充分论证煤炭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资源优势,探索煤化工产业;论证探索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发展。

其他产业。发展壮大物流、勘查设计产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业、宾馆服务业、医疗卫生业、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仓储业、信息传输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等。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

3.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较大事故的发生,百万吨死亡率2015年末力争控制在1.0以下,基建万米掘进死亡率0.5;加大职业病防治,2015年前,尘肺检出率下降到0.5%以下;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国家级占30%,一级占50%,二级占20%。

4.改革改制目标

进一步规范川煤母子公司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上市直接融资工作,实现一个上市公司;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全面推行主辅分离,剥离组建新型社区。

5.职工收入目标

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201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4.5万元,力争5万元以上。

五 保障措施

(一)抓管理 抓效率 注重内涵发展

1.转变发展方式,内涵和外延并重

“十一五”期间,川煤集团在抓外延发展的同时也抓内涵发展,但是发展的分量主要侧重抓外延,抓项目建设,着力点是多元化发展,使川煤集团在量上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内涵和外延并重,要将抓管理、抓内涵发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注重做大和做强。

(1)抓好现有项目的营运管理,发挥投资效益。新投产的能力为660万吨的水泥项目,200万吨焦化项目要发挥能力,实现效益,注重项目运行质量和效果,突出投入产出理念,按期还本付息,努力提升赢利水平。

(2)新项目要充分论证,加强前期调研分析,加强投入、产出、效益、市场适应度的可行性论证,保障建成后成为效益工程。

(3)抓好内部挖潜工作。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营销要效益、向体制改革要效益、向安全生产要效益。

2.积极实施资本运营,降低融资成本,快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广泛吸收各类产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川煤集团发展,把资本运营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大集团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式。在进一步抓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目标,着力搞好资本运营,走好股份和混合经济道路。

(1)通过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煤广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攀能化公司上市,加大川煤集团资产重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适时调整股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为煤炭产业、水泥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为开发筠连矿区、古叙矿区、省外资源提供资金保证。

(2)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强强联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筠连矿区是四川经济发展需要,而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质量差、投入大、经济效益差,开发筠连矿区必须走煤电企业合作之路,与中电国际、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大唐集团等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合作开发,减少川煤集团资金压力、减少投资风险。

(3)采取合资、控股、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多元产权结构,加速企业发展,实现迅速做大做强。

3.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攀煤公司、达竹公司加大原煤入洗量,提高冶金精煤产量;电煤注重产品质量;古叙矿区煤炭进行炼焦煤或喷吹煤的洗选加工,增加效益;焦化公司加强原料配比,提高焦炭等级,充分发挥化产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建立高效营销体系,拓展销售市场

(1)严格执行“六统一”销售原则,加强统一销售管理,维护川煤集团的整体利益。

(2)电煤销售确保省内供应,扩大省外用户,新建矿井特别是筠连矿区矿井要建立稳定的煤炭供应点,与发电企业成立股份公司,合资建设、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拓展精煤市场。由于大量动力煤正在被洗选加工成“炼焦煤或喷吹煤”,动力煤市场向炼焦煤市场大量“输血”,同时煤炭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和运输瓶颈局面的缓解,在炼焦煤区域市场中竞争将日趋激烈。攀煤公司、达竹公司按照双赢的原则,加强攀钢、武钢、湘钢、重钢、达钢等老用户合作,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严格煤质管理,增强了应对销售市场能力,同时积极开辟新用户。

(4)水泥销售也要树立川煤水泥整体利益思想,相互协作、支持配合、共享市场,重视产品品牌策划,充分利用行业认可“川煤集团”的水泥龙头企业地位,挖掘“广旺”“蓥峰”省知名品牌,保持和提高市场认知水平,一方面巩固区域市场基础,另一方面抓好重点项目市场,扩大销售半径。

5.深挖内潜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将精细管理落实、见效。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强化材料物资招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加强现场管理,降低材料消耗;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利用工作。

(2)加强工程投资管理。强化工程预决算,实行立项、施工、竣工结算全过程监督管理,减少投资成本。

(3)降低融资成本。有计划地筹融资,有计划地提款,既保证资金,又不积压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4)优化重组辅助产业,盘活存量资产,有进有退,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规模小、不符合产业政策、扭亏无望的项目逐步有序、平稳地退出,提高企业运行的质量。

(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改制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1.抓好改制上市工作

坚持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手段,整合优势资源、重组优化配置,重点培育攀煤攀能化股份、广能华蓥山煤业、川煤广旺水泥股份3家股份公司,分别针对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目标市场推进上市直接融资。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产业整合,进入辅导备案;在2011年底前推动1~2家竞争力强、运作规范、具备条件的公司进入上市申报程序;在2012年力争至少1家公司发行上市。加强对参股企业达兴能源、省物流股份的股权管理工作,督促按期实现上市目标。在完成首发上市、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采用资产重组、吸引合并、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将川煤集团其他资产逐步整合进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目标。

2.进一步完善母子公司体制

围绕川煤集团总部“七中心”与各子公司“四主体”的母子公司体制建设,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川煤集团母子公司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完成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川煤集团攀煤、芙蓉、达竹、广旺等子公司所持债转股股权退出工作,抓好股权回购。

3.实施专业化管理培育新型产业

针对煤炭、水泥主业以外其他辅业的不同发展前景,以及与主业的关联程度,争取和利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采取控股、参股或全部退出等形式,吸引外部资本进入,力求将辅业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向专业化、具备市场活力的公司制企业。加快发展属于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煤矸石发电、瓦斯抽放和利用等产业;依托煤炭、水泥主业,实施市场和技术整合,推进产品细化和专业化分工,发展煤矿和水泥机械产业;扶持发展与煤炭主业关联度高,围绕煤炭安全生产服务的勘测、设计、矿建、土建、安全工程等技术服务产业;对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具有竞争能力的旅游、疗养等服务产业采取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对外合作等方式放开搞活;对与主业关联度低、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或赢利能力弱、没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采取业务调整、人员转移的方式退出;对没有人员安置矛盾或其他遗留问题的,通过公开进场交易进行对外转让,实现国有产权退出。

四 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产业集团公司章程的规定,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现有子公司、股份公司、新建矿井对外合资公司以及辅业改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切实做到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并妥善处理好与党委、工会、职代会的工作关系,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效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股份公司规范设置和引进外部独立董事,探索建立内部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轮换制。继续推进纪监审合署办公体制,形成有效监控体系。

五 积极稳妥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全面总结资源枯竭煤矿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实施经验,调查摸清国有煤矿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政策支持解决。进一步摸清企业办社会职能情况,对离退休管理、学校、生活后勤等暂时不能移交的办社会职能,内部剥离组建社区,做到产权、机构、管理分开,精干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社区有效管理;配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作,试点探索建立社区管理新模式;为争取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实现社会职能全面移交地方政府创造条件。按照有利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有利于矿山急救基地建设、有利于确保工伤、职业病防治工作正常进行的原则,结合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发展方向,坚持矿山医疗应急救护中心的职能定位,积极参与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六 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川煤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交流机制,全面建立企业与职工的新型劳动关系。坚持变招工为招生,推动各子公司技工学校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转化,确保劳动力素质和稳定来源。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加强分配总额控制,建立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战略

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

(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不断完善川煤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各公司技术创新体系要按照川煤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考核标准的要求加强引导,不断修改完善技术创新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川煤集团、子公司、矿(厂)三级科技创新体制和投入机制。在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充分体现“分级、分权、分责”相对集中统一原则,既要集中,又要分权,上下配合、上下互动、协调运转。科技管理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要引入竞争机制,引导企业自发地进行科技创新,要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

(2)加强技术中心建设

一是川煤技术中心达国家级技术中心。已经建成省级技术中心的攀煤公司、广能公司、广旺公司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规范运行,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完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省级技术中心的作用。二是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在川煤集团公司建立院企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三是瓦斯实验室、防灭火实验室、采掘机械化实验室要努力提高开发、研发能力,争取出成果。要重点突破“安全治害、预防灭火、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水方面”等制约川煤发展的技术难题,同时要在提高瓦斯抽放率、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以及薄煤层综采三机配套的研究上下功夫,努力为川煤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三个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探索科研加工厂的模式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科技的真正意义所在,作为川煤集团科技发展的承载体,更要狠抓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和运用。要加大安全仪器设备研究检测的投入与研发力度,实现产、学、研一条龙发展,与西南科大合作研发瓦斯检定仪器新产品。通过科研加工厂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效益,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科研所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引进推广方面要积极探索科研加工厂的模式。

2.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培育人才优势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适应企业多产业、高档位、集团化发展要求,重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更新人才观念,提高人才意识,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建立核心员工队伍。坚持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够驾驭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人才作为教育和培训的重要目标,从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才送培、自培工作,建设核心员工队伍,构建适应川煤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3)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以改革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管理、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二)加强资金筹措 保障项目建设

川煤集团“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发展,需要大项目支撑,需要大项目来带动,在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十二五”目标的实现。川煤集团“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投资140.6亿元,其中计划实施项目107.6亿元,争取实施项目33亿元。

投资资金的筹资总体按照产权多元化、控股的思路进行,其筹措渠道主要有,一是坚持积累发展,坚持“十一五”期间有效的发展资金积累办法;二是以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煤广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攀煤攀能化股份为平台上市融资;三是多品种银行融资,如贷款、短期融资券等;四是研究设备租赁、企业债券;五是进行战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轻投资压力。六是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

(三)营造和谐环境 促企业健康发展

社会、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和谐环境能推进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改善矿区职工生活环境;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矿区;坚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改善矿区环境

“十二五”期间,抓住国家对矿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按照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用三年的时间,投资48亿元,修建住宅283万平方米,安置43209户,全面完成宝鼎矿区、芙蓉矿区、广能矿区、达竹矿区、广旺矿区、威远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矿区形象、改善矿区生活环境,让矿区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2.构建新型企业文化

树立“大文化”理念,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着眼继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注重借鉴民族文化,立足继承求创新,着眼创新谋发展,不断丰富川煤企业文化底蕴;注重总结升华川煤的文化积淀,着力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在专利技术上花力气,在独有产品上做文章,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着眼集团长远建设,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精雕细琢,创造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川煤的特点,深入挖掘企业文化资源,使川煤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符合,与发展战略相适应,与思想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注重把集团改革发展成就转化为独有的传统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营造浓厚进取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工作自信心和广泛认同感,鼓舞员工努力为集团改革发展建功立业。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深入贯彻《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投入,强化安全核心理念,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进各公司安全文化向纵深开展,大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多管齐下,建立起主体指标、管理责任、干部作风、行为素养“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营造齐抓共管氛围,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质量。

3.大力实施反腐倡廉工程,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突出制度建设,逐步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抓住关键环节和程序,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反腐倡廉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监督机制创新,把党组织的监督与监事会的监督、职代会的监督等结合起来,探索纪检、监察、审计等多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果;深入开展“检企共建”工作,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