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沿着良性健康发展道路前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沿着良性健康发展道路前进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以来,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陕西省煤炭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渭北、积极建设彬长、重点开发陕北的战略和“三个转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煤炭产能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和科技进步,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煤炭工业步入了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一)地质勘查取得较大进展

陕西省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投入,在省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开展陕北等地区基础性地质勘查工作,同时通过市场方式开展地质精查等,增加了资源储备。“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详查资源量270亿吨,精查资源量180亿吨。

(二)煤炭产能稳步提高

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煤矿产业升级改造。“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彬长矿区大佛寺、黄陵矿区黄陵二号等29个12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新增产能约1亿吨,新建单井平均产能达到350万吨/年。2010全省煤炭产量达到3.61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

(三)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整合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基础上,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同时形成了彬县煤炭公司、榆神煤炭公司等年生产能力500万吨以上的地方大型煤炭企业。支持神华、兖矿等中央及省外大型能源企业参与陕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小煤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十一五”关闭小煤矿343个,淘汰落后产能2500多万吨,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个数由13个增加到42个,产量占全省的55%左右。

(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

注重煤矸石、煤泥、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彬长矿区2×20万千瓦、神府矿区郭家湾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建成投产,黄陵矿区、府谷矿区煤矸石电厂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矿井瓦斯发电厂建成6处,总装机2.75万千瓦,其中彬长大佛寺24×500千瓦瓦斯发电厂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项目。韩城区域煤层气地面抽采利用全面启动,每天向韩城市供气5万立方米,韩城-渭南煤层气输气管线开工建设。

(五)装备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建煤矿全部采用大型机械化综采设备,现有煤矿积极利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渭北地区以防瓦斯,陕北地区以防冒顶、防透水为重点,加大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298下降到0.261,安全生产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六)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理念已得到各方普遍认识。新建煤矿坚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设计中有专门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把治理成本纳入工程总投资。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投资约20亿元,实施了铜川、蒲白等5个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老矿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七)煤炭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规划统揽煤炭资源开发,编制了榆横北区、永陇等7个矿区总体规划,结合矿区发展情况开展了彬长、榆横南区等4个矿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矿区规划推进资源开发。同时为规范资源的配置和勘查、开发秩序,出台了《陕西省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省属煤炭资源探矿权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保证了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

(八)煤炭开发布局战略北移初见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煤炭开发战略北移的总体部署,加快陕北地区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特别是针对“渭北黑腰带”传统产煤区复杂的资源条件和地质灾害,由铜川等老矿务局控股建设了神府南区红柳林、柠条塔等特大型矿井。陕北地区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80%左右,已建成10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数量占到全国的25%。

二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面临的形势

1.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持续增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观上对能源的需求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特别是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需加快发展以提高保障程度。

2.国家煤炭产业布局有利于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

随着中东部一些省份资源趋于枯竭,其煤矿产量已基本维持现状或有所减产,我国未来煤炭开发布局将继续向西部转移。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并确定陕蒙晋甘宁新为重点建设省(区);国家加快推进鄂尔多斯、榆林、宁东“金三角”地区发展,正在编制该区域能源开发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启动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这些都为陕西省煤炭工业加快发展带来较大机遇。

3.煤炭作为优势产业要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

煤炭产业作为陕西省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资源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十二五”期间,仍将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加快发展为保障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4.良好环境为煤炭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建设,陕西省为煤炭工业发展配套的交通、水源、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各主要产煤地区积极为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对煤炭工业提出新的要求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煤炭经济占相当比重的地区都面临着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陕西省必须在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同时,加快对现有中小煤矿的改造提升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更加重视煤炭工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治理,促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渭北老矿区接续和稳定问题仍较突出。二是陕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仍是煤炭开发的瓶颈制约。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仍较繁重,相应配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小煤矿仍较多,产业集中度需进一步提升。五是仍以单一的原煤输出为主,产业附加值低。

三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着力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科技装备进步为动力,以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和关中能源接续地为重点,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同时做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维护矿区稳定;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升煤炭产业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建设和谐绿色矿山,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能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1.煤炭产量

201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6亿吨。其中省内利用3亿吨,省外主要送往湖北、湖南、江西、江苏、重庆等华中、华东、西南地区。

2.产业集中度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全省形成2个年产亿吨级、10个左右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新建矿井以120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为主,全省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矿井产量占到全省产量的65%左右。

3.资源综合利用

全省原煤入洗率平均达到70%以上,较“十一五”末提高29个百分点,煤矸石利用率70%。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850亿立方米,抽采9亿立方米(其中:韩城7.0亿立方米,彬长1.3亿立方米,吴堡0.7亿立方米),利用率100%;井下瓦斯抽采6.3亿立方米(其中:彬长3.7亿立方米,韩城1.3亿立方米,铜川1.1亿立方米,黄陵0.2亿立方米),利用率51%。矿井水处理后回用,洗煤厂用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

4.矿井现代化和安全生产

大型煤矿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掘,中、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和55%。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7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比2010年下降30%以上。

5.环境保护

煤矿企业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矿井水净化利用率80%,新建矿山做到边开采、边复垦,沉陷土地复垦率50%以上,矿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四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

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和关中能源接续区,以为重大转化项目配套矿井、资源接续矿井为重点,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十二五”规划新开工煤矿建设项目54个,建设规模约2.4亿吨,总投资约1570亿元,其中纳入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36个,其他项目作为备选项目。

陕北地区以保障全省及国家能源需求为核心,根据煤质、水、环境等条件,加快建设优质商品煤基地和促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同步承接渭北老矿区的异地接续。关中地区以彬长、永陇矿区为重点,合理安排煤炭深加工项目配套矿井和商品煤矿井建设,建成关中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同时渭北老矿区以矿区稳定为核心,通过挖潜改造,稳定老矿井产能,延长服务年限,适度安排新矿井建设,解决资源接续。

(二)加强地质勘查和矿区规划工作

重点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继续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力度,开展榆神矿区深部区、旬耀矿区、渭北矿区中深部等区域找煤、普查等基础性地质勘查,提高资源勘查程度。加快榆神三期、榆横南区、府谷古城、澄合等矿区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工作,为“十二五”和“十三五”项目开发打好基础。同时按照煤矿项目建设规划,抓紧近期开发项目的精查工作,为项目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约200亿吨精查资源量。

(三)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全省“十一五”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关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以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国有大矿为主体,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联合重组,鼓励重点产煤市、产煤县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公司。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2012年全省矿井数量控制在450处以内,煤矿企业控制在120家以内,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炭生产安全水平和集约化水平。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新建矿井原则上须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洗煤厂,对原无洗选设施的中小矿井,可以矿区为单元建设群矿型洗煤厂。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发电、制造建材等,重点建设黄陵、府谷等矿区煤矸石电厂。加快韩城、彬长和吴堡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进度。加大矿井瓦斯抽采和综合利用,建成彬长、韩城、铜川3个年抽采量超亿立方米的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力争将彬长矿区建成瓦斯“零排放”矿区。

(五)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陕煤化集团等骨干煤炭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加强易自燃煤层开采、渭北老矿区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煤炭开采防治水、陕北近水平浅埋煤层保水采煤、陕北煤矿充填开采、薄煤层机械化采掘等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安全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大型成套开采、洗选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大佛寺低浓度瓦斯成功发电的基础上,研究推广矿井乏风(风排瓦斯)技术应用。同时充分发挥陕煤化集团、中煤集团等企业在煤机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和经验,加快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采煤机械化装备研发和项目建设,提升煤机制造和国产化配套水平,进一步改善煤炭工业技术面貌。

(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渭北以瓦斯、水、煤自燃等灾害防治为重点,陕北以解决顶板大面积垮落、煤自燃等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加快实施煤矿安全改造项目,促进矿井“一通三防”系统完善和设备更新改造。坚决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抽采。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和危险源建档制度,加强煤炭职工安全培训,保持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贯彻矿区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方针,所有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按照环评设计批复组织实施,把环境治理成本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并由当地政府监督煤矿建设生产中的环保问题。同时,以神府等矿区为重点,做好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及原采煤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做好渭北老矿区煤矿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切实做到不欠新账,逐步清理老账,建设和谐绿色矿区,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煤矿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紧密结合煤炭行业的需求,增强煤矿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定向招生,加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同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专门培训中心或委托培训机构,加强煤矿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职业技能、特殊工种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

强化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的作用,严格按规划实施,规范煤炭勘查开发秩序,调控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建设规模。

(二)加强资源勘查

进一步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和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加大对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资源接续区的普、详查等基础性地质勘查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做好煤炭探矿权的登记和管理工作,保证政府掌握一级探矿权市场。

(三)认真落实煤炭产业政策

积极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配合,按照煤炭产业政策,从严把握项目准入和企业准入条件,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煤矿技术水平管理,提高资源回采率,矿井设计回采率小于国家规范标准的煤炭项目不予核准。加快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策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对现有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完善。

(四)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煤炭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地质勘查、土地、环评等方面前期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做到煤炭建设项目接替有序。深入实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发展战略,重大转化项目配套的煤矿项目与转化项目同步实施。

(五)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扎实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控制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规模,严禁超设计能力建设及生产。

(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国家、陕西省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的有关规定,在煤矿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验收阶段,将居民搬迁作为重要内容严格审查,确保实现先搬后采。

(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联合,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认真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八)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加快推进神木至瓦塘段、神朔铁路扩能改造等运煤大通道建设,实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直达华中、中南大能力区际运输通道建设。同时做好矿区专用线与铁路干线的连接,实施榆横、吴堡、神府、永陇等一批新矿区铁路专支线建设,保障煤炭运输能力。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