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煤炭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煤炭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需求的强劲拉动,煤炭产销两旺,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煤炭工业在经历1997年下半年~2000年三年多的特殊困难时期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煤炭经济回升;2002年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煤炭产销两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初以来,煤炭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煤炭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4年初以来,全国原煤产量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国有煤矿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乡镇煤矿产量增幅较大。

据调度统计快报显示,1~6月份,全国共生产原煤88248万吨,同比增加11512万吨,增长1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44725万吨,同比增加4749万吨,增长11.9%;国有地方煤矿14229万吨,同比增加161万吨;乡镇煤矿29294万吨,同比增加6606万吨,增长29.1%。

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原煤产量比重分别为50.7%、16.1%、33.2%,增量分别占全国煤炭增量的41.3%、1.4%、57.3%。

2.商品煤销量、运量同步增加

1~6月份,全国商品煤销量82000万吨,同比增加12892万吨,增长18.7%。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42000万吨,同比增加5142万吨,增长14%。

1~6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完成48066万吨,同比增加5283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运量完成31251万吨,同比增加1993万吨,增长6.81%。

3.商品煤平均售价和成本合理回升

1~6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为192.03元/吨,同比上涨21元/吨,上升12.3%。其中:发电用煤平均售价152.05元/吨,同比上涨15元/吨,上升10.9%。

在煤炭价格合理回升的同时,1~6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成本为149.01元/吨,同比上涨24元/吨,上升19.2%。

4.煤炭社会库存量开始缓慢恢复

6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0200万吨,比上年末下降了737万吨,比上月增加35万吨,上升0.3%。其中:

煤矿库存2800万吨,比上年末减少46万吨,下降了1.6%;比上月增加68万吨,上升2.5%。在煤矿库存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库存1800万吨,比上月增加102万吨,上升6%;比上年末增加302万吨,上升20.2%。

主要用煤行业中直供电厂存煤1045万吨,比上月增加199万吨,上升23.5%;比上年末减少30万吨,下降2.8%。冶金重点钢厂精煤库存170万吨,与上月持平,比上年末增加36万吨。

主要中转港煤炭库存904万吨,比上月增加103万吨;比上年末增加246万吨,上升37.4%。

5.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

至6月底,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账面赢利22.79亿元(补贴前),同比增赢18.02亿元;应收账款余额163.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1亿元,下降20.1%。

1~6月份,国有重点煤矿开掘进度526672米,同比增加139294米,增长35.96%;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41027吨/月,同比增加3046吨/月,增长8.02%;原煤生产人员效率3.731吨/工,同比增加0.134吨/工,增长3.73%。

1~4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67.80元/月,比上年平均增加67.40元/月,增长6.13%。

6.煤矿安全生产趋于好转

上半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1736起,死亡2537人,同比减少156起,少死亡490人。全国百万吨死亡率为2.96,同比减少0.907。

从发展趋势看,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已开始显现,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快速回落态势,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下降。由于国家许多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正在落实当中,经济运行和投资存在很大惯性,一些行业投资增速依然偏高,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项目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产生影响。根据对各省和相关行业的调查,下半年国内煤炭需求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冶炼精煤、无烟煤等品种需求趋缓,价格有所回落;化工、建材用煤需求将保持平稳态势;电力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随着迎峰度夏的到来,三季度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发电用煤需求旺盛,并将保持大幅度增长。

由此我们预计,下半年全国煤炭将继续延续去年的市场惯性,需求继续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市场供求总体平衡,部分区域和煤种相对偏紧,但程度有所缓解;受运输及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煤电油运将仍趋紧张。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客观自然条件的约束与历史沉积的问题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好转,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市场需求的拉动,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产量增加,主要是乡镇煤矿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国有煤矿加大开采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的结果;企业效益增加,主要还是依靠提高产量和价格的恢复性上升。从整体上看,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

一是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讲,全行业虽然实现了整体赢利,但仍未摆脱困境,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区的煤炭企业还相当困难。2003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有6.03%,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4%的平均水平。2004年1~5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2%,补贴后仍有14%的企业亏损。

二是超能力生产。据对179对矿井实际生产能力分析,2003年有117对矿井超能力生产,占矿井总数的65%。长时期的超能力和超强度开采,降低了矿井服务年限,使全国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水平接续问题,五分之一的矿区存在矿井接续问题,现有煤矿后劲不足。小煤矿低标准生产,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仍在非法继续开采,一些被关闭的煤矿死灰复燃,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

三是铁路瓶颈制约严重。铁路运力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前五个月,铁路日均装车9.7万车,请车满足率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35%左右。其中,煤炭日均装车达到4.26万车,占44%。铁路部门已将主要运力投入到煤炭、粮食、石油、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兼顾其他物资运输的余地越来越小。

四是煤炭企业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不多。从调查情况看,煤炭价格上涨是属于恢复性的,但个别地区如东北和西北多数企业电煤价格还没有达到福州订货会吨煤上调12元的要求,新疆煤炭销售价格还略有下降。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吉林省部分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特别是电煤价格,还低于1997年的水平。煤炭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上涨幅度大,煤炭企业实际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很少。以山西大同到上海港煤炭价格为例,2004年4月份计划内煤炭出矿(含税)价164.42元/吨,比1997年的163.84元/吨,吨煤上涨0.58元,涨幅0.35%;实际到港价高达334元/吨(其中流通费用占煤炭到港价的52%),比1997年高出104元,涨幅高达45%。上述价格还不包括用户提货费用,如果是计划外煤炭价格则更高。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增长,煤价上涨的收益大部分被抵消。以华东地区为例,商品煤综合售价由1997年的211.42元/吨增加到2004年4月的238.93元/吨,增幅13.01%。但电力综合价格由1997年的0.312元/度上涨到2004年4月的0.5元/度,增幅60%(2004年6月份电价调整后,增幅会更大)。钢材平均价格由1997年2819元/吨增加到2003年的3361元/吨,增幅19.23%。汽油、柴油增幅均超过70%。以上数据表明,煤价涨幅大大低于主要外购原材料和电力价格的涨幅。

五是盲目布局、无序投资问题开始出现。煤炭需求的持续增长,引发了部分地区和企业盲目投资建矿的冲动,出现了盲目布局、无序投资问题。违反煤矿建设规律和基本建设程序,盲目投资建矿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没有精查甚至没有详查资料的情况下,采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投资建煤矿,加大了投资风险。多数新建矿井投资规模小。据了解,目前全国国有企业的煤炭在建项目2945个,规模4.06亿吨,平均规模不到14万吨。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出口政策的调整,煤炭出口数量减少,全年将减少出口1000万吨左右。丰水期已来临,水电开始处于满发状态。国家调控政策实施后,电煤库存上升,6月底国电直供系统电厂存煤1045万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从5月份开始,全国煤炭交易价格已经回调,秦皇岛、山西优质原煤(5600大卡)的港口平仓价继5月下旬开始回调之后,6月中旬继续缓慢回落到420元/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上升较快,特别是一些与煤相关行业,如冶金行业4月末产成品库存同比上升了58.1%,升幅同比提高了41.7%,将影响煤炭企业货款回收,形成新的债务链,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4月份上海国际煤炭大会上,国内外有关专家预测,再过两三年,煤炭将有可能出现新的供大于求,引起煤价下滑,全行业将会重新陷入困难境地。最近,国务院提出要防止盲目布局、无序投资建设煤电油运项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发展的规律一再告诉我们,“热起来”不易,“冷下去”不难。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煤炭经济的大起大落。

煤炭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资源性行业发展客观条件制约的特殊性,也有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约束,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是行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和传导。

从客观自然条件看,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煤炭勘探工作滞后,目前可供建井的精查资源量仅在300亿吨左右,精查储量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缺口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6600亿吨,需要投资400亿元以上。近几年,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滞后,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权审批、跑马圈地、抢占资源的问题愈演愈烈,一些可供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被随意分割肢解,大型煤炭企业后备资源短缺。同时,资源浪费和破坏的问题又相当严重。部分企业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吃肥丢瘦”,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的地区更加突出。当前,全国煤矿平均资源综合回收率在30%左右,小型矿井不足15%,从而加剧了煤炭资源紧张的状况。

从生态环境容量看,环境压力日益凸现。中国煤炭富集地区环境承载能力低,近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今后,这一地区将集中全国60%以上的煤炭产能,生态环境制约十分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审慎开发。

从行业生产力水平看,安全供应能力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近些年我们加快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矿井,组建了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但是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全国现有煤矿2.8万处,平均生产规模只有5万吨左右。其中,小型煤矿2.59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的92.5%;年产小于3万吨的小型煤矿10871个,约占全国煤矿总数的39%。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0%左右,主要技术装备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年左右。长期以来,煤炭在能源总投资中的比例仅为9.38%,是石油投资的43%,电力投资的16%,煤矿投入不足。特别是“九五”和“十五”头两年,全国基本没有开工建设新井,生产能力增长严重滞后。据预测,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将由2003年的16.67亿吨,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13.6亿吨。到2010年和2020年,煤炭将分别缺口1.6亿吨和7亿吨左右。为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到2020年全国煤矿需要新增生产能力7亿吨以上,至少需要投资4000多亿元。这样的开发强度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体制和制度上看,煤炭行业发展缺乏公平竞争环境。当前中国能源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过度分散,缺少代表国家意志的、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各部门出台的煤矿管理制度和政策有时缺乏协调,企业无所适从。特别是,近几年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变动频繁,管理人员锐减,行业管理更加弱化。现有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对比,还是与行业管理需要相比,都是十分不适应的。

从行业收益分配看,煤炭价格不合理,成本不完整,历史欠账多,职工收入低,生活质量差。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占煤炭消费总量50%以上的电煤价格长期没有放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调整行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2004]4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同时尽快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用市场机制解决煤电价格问题,为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煤炭价格的彻底放开。但要真正理顺国内能源价格,建立起合理的煤、电、油、气(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大量工作,还需艰苦努力。煤炭成本构成要素不完全,一些与煤炭开采加工相关的成本费用,如资源价值、环境治理、矿井关闭退出等费用没有或很少列入现行成本,煤矿自身长远发展缺乏资金积累。据调查,2003年底,全国煤矿安全欠账在540亿元以上;2004年4月,国有重点煤矿累计拖欠在岗职工工资29.23亿元,拖欠下岗职工生活费1.03亿元。2002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144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7元,部分国有煤矿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如果把职工收入提高到电力行业年人均22578元的水平,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从业人数378.07万人)将由当年赢利137.74亿元,转为亏损283.28亿元。目前,国有煤矿职工人均住房面积只有8平方米左右,仅相当于2002年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2.8平方米的35%。

(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决策,统筹安排,科学组织,不断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基石,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必须把发展煤炭工业放在重要位置。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努力提高煤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推进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增强大局意识,努力提高煤炭安全供应能力

影响煤炭供应能力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与长远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口;另一个是生产结构不合理,开采方式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的小型煤矿产量仍然占有相当比重,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缺乏保障。

当前,煤电油运仍趋紧张,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行业一是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在建矿井建设速度,抓紧新建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二是加快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努力提高产量。三是完善煤矿建设标准,建立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科学组织生产。总结山东煤炭局经验,加快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五是建立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行业统计和信息工作,办好《中国煤炭工业网》和《中国煤炭市场网》,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协助政府搞好产销衔接,引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六是认真贯彻国务院理顺电煤价格关系的决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研究制定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煤炭行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国有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我们要继续呼吁中央政府以出资人身份,以产权为纽带,按照市场运行规则,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最近,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对山西焦煤集团的经验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山西焦煤集团经验,提出“确应结合大型煤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按照市场化原则,培育一批大型煤业集团,以切实提高煤矿资源利用率和安全生产水平”。要认真落实贯彻黄菊同志批示精神,总结推广山西焦煤集团按照市场化原则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的经验,抓紧构建4~5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核心企业群,不断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重组、联合、上市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制衡、有效约束、有效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多元经济。

努力推广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型煤、配煤和水煤浆,鼓励使用洁净煤产品。

3.加强地质勘查,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保障程度

煤炭资源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管理的通知》,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提供了政策保证。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煤电油运建设布局规划,抓紧大型基地煤炭后备资源勘探及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我们要认真加以落实,努力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

建立资源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制定资源基准价格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有偿转让或拍卖煤炭资源,要优先考虑衰老矿区(井)资源接续,解决国有重点煤矿后备资源。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来源。

4.坚持科教兴煤,推进煤矿技术进步

煤炭工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形象,提高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科教兴煤和人才强煤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人才汇集机制。

5.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煤矿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要十分重视煤矿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意识,把采煤沉陷区、煤矸石、瓦斯抽放、矿井水等资源再利用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创造条件发展环保产业。

要建立环境管理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建立煤矿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推进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

6.重视安全生产,确保煤矿职工安全与健康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和保障职工生存发展权利的根本措施。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依法对煤矿安全进行监管;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全面强化安全培训。

(原载于《中国煤炭报》2004年7月13日)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