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布在4月1日对工业用天然气进行调价,实施价格并轨,并轨后对煤制天然气有无影响,以及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有什么关联?估计慢慢都是要市场化的,调价肯定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在我看来,天然气价格调整对产能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为资源最大化利用奠定了基础!煤制气的一大阻碍就是下游产品价格毫无自主权。
国企可以等待国家补贴,民企无法自主。
如果是由此建立价格浮动机制,应该是利好。
但是短期内因进口LNG价格雪崩,下调价格
肯定会影响投资意愿,利空。
貌似现在进口LNG价格是7美元每吨,而我们的
长协价还在17美元,俄罗斯应该也是这个数量级。
长久来看,气代煤是趋势,不可能完全替代,但是
肯定会部分替代。
中国的能源总体上没有多大的变动,根据国家的整体形势和布局,应会逐渐调整并符合市场规律的,我国的煤炭相对丰富的特点是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煤制天然气仍然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就当前而言,气价双轨合并,对仍在前期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有影响的。待建项目的天然气属于增量气,降价0.44元/方(北京、天津门站价由3.14降至2.7,内蒙门站价降至2.04),内蒙境内的SNG项目出厂入网价能超过内蒙门站价2.04元/方么(原来大多项目在2.1-2.3)?需要企业自我消化,很大程度上吃了项目效益。项目只能通过降低投资、降低煤价和化工辅材并优化降低物耗能耗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但0.44的降低空间不易,对于40亿方SNG规模总投资降低10个亿对于降低单位气价成本贡献不超过30%,何况10个亿如何降低啊,目前40亿规模组合气化的SNG项目总投资一般都在260-270亿元,低于250亿现在恐怕可信度会受到质疑了。能对降价贡献大的主要是煤价了,但煤价并不是所有业主都有较大空间。对于有煤矿的企业来说市场上的煤价可不作为项目原料煤价,可以在保证煤矿基本投资收益率8%情况下,直供SNG项目,这是煤价可降低的最大空间。在煤价空间、投资可调空间基本限定情况下,进一步节能降耗能有多大空间?假设项目出厂入网气价由原来2.3/方降至2.04元/方,将吃掉效益近10个亿,需要降低煤价80-100元/吨来冲销,不容易,这个帐不算清楚,可能决策投资的人难下决心。不知各个项目原来可研报告预留的利润空间有多大?是否有良好措施共享下
我测算过,空间很小了,达不到基准收益率了,煤制气完全成本在1.7-1.8元/N立方米之间。加上投产初期生产负荷不稳定,很困难啊
说说我的看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见谅。
煤制天然气,最终产品为天然气,那天然气的价格肯定就是煤制天然气产品的价格最高点。
只有煤制天然气成本价格低于天然气价格,那煤制天然气才有利润空间。
那天然气的价格降低了,煤制天然气所受威胁也越大。
现在大宗的天然气需要进口,需要进口的价格一般波动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所签协议的时间比较久。
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本来买时就比别的国家要贵,加上运输成本,到本国可能就涨到很高。
现在天然气就是调整价格也不能一下子变化太大吧。
在煤制天然气中,在煤制气的天然气并网的情况下,此气的价格不知道国家先前如何核算?是一个固定价格,还是存量气或增量气,天然气整体价格并轨会不会迫使原料煤也降价,因为都是国家资源,企业没利润了,企业对于国家的贡献也就小了,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市场化是需要全面开展市场化,如果仅是原料市场化,而产品国家调控,对于企业压力就非常大。
现在这个阶段资源已经完全被控制了,而且新建项目也已经一拥而上了,如何能很好地把现有装置以及在建项目很好的处置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事情。
国家来调控对于国企也麻烦,因为原料的控制者也是国企,这些企业每年也在亏损阶段,国家如何能把他们舍弃呢;对于化工下游企业,也是需要国家来补贴的,但是对于真正的企业光靠国家补贴来 生存的话,肯定是有限制的时间内,不可能永远被国家养起,国家也不会干的。
经过天然气调价后,不知道对这些煤制气的企业影响大不?
现在要有一个市场化的路线。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这个目前阶段实现比较困难,
气价调整是针对当前油价持续回落的一个联动调整,无关国家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其对煤制气项目的影响应该是心里上的,也是暂时的,长期来看煤制气项目还是有其市场的。国际市场亚洲现货市场LNG价格约在7美元/百万BTU,折合天然气价约1.5元rmb/Nm3,若考虑船运到港口的复热费和输送到京津冀鲁等地区管输费,也差不多要到2.7元rmb/Nm3,这与目前国内并轨后门站价相近,考虑国内煤价持续低迷,若将煤炭成本价作为SNG原料煤价,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减少煤炭销售税费,SNG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这样的话国内SNG仍有可为空间
国企可以等待国家补贴,民企无法自主。
如果是由此建立价格浮动机制,应该是利好。
但是短期内因进口LNG价格雪崩,下调价格
肯定会影响投资意愿,利空。
貌似现在进口LNG价格是7美元每吨,而我们的
长协价还在17美元,俄罗斯应该也是这个数量级。
长久来看,气代煤是趋势,不可能完全替代,但是
肯定会部分替代。
中国的能源总体上没有多大的变动,根据国家的整体形势和布局,应会逐渐调整并符合市场规律的,我国的煤炭相对丰富的特点是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煤制天然气仍然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就当前而言,气价双轨合并,对仍在前期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有影响的。待建项目的天然气属于增量气,降价0.44元/方(北京、天津门站价由3.14降至2.7,内蒙门站价降至2.04),内蒙境内的SNG项目出厂入网价能超过内蒙门站价2.04元/方么(原来大多项目在2.1-2.3)?需要企业自我消化,很大程度上吃了项目效益。项目只能通过降低投资、降低煤价和化工辅材并优化降低物耗能耗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但0.44的降低空间不易,对于40亿方SNG规模总投资降低10个亿对于降低单位气价成本贡献不超过30%,何况10个亿如何降低啊,目前40亿规模组合气化的SNG项目总投资一般都在260-270亿元,低于250亿现在恐怕可信度会受到质疑了。能对降价贡献大的主要是煤价了,但煤价并不是所有业主都有较大空间。对于有煤矿的企业来说市场上的煤价可不作为项目原料煤价,可以在保证煤矿基本投资收益率8%情况下,直供SNG项目,这是煤价可降低的最大空间。在煤价空间、投资可调空间基本限定情况下,进一步节能降耗能有多大空间?假设项目出厂入网气价由原来2.3/方降至2.04元/方,将吃掉效益近10个亿,需要降低煤价80-100元/吨来冲销,不容易,这个帐不算清楚,可能决策投资的人难下决心。不知各个项目原来可研报告预留的利润空间有多大?是否有良好措施共享下
紫竹幽静 发表于 2015-3-24 18:0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当前而言,气价双轨合并,对仍在前期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有影响的。待建项目的天然气属于增量气,降价0.44 ...
我测算过,空间很小了,达不到基准收益率了,煤制气完全成本在1.7-1.8元/N立方米之间。加上投产初期生产负荷不稳定,很困难啊
说说我的看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见谅。
煤制天然气,最终产品为天然气,那天然气的价格肯定就是煤制天然气产品的价格最高点。
只有煤制天然气成本价格低于天然气价格,那煤制天然气才有利润空间。
那天然气的价格降低了,煤制天然气所受威胁也越大。
现在大宗的天然气需要进口,需要进口的价格一般波动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所签协议的时间比较久。
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本来买时就比别的国家要贵,加上运输成本,到本国可能就涨到很高。
现在天然气就是调整价格也不能一下子变化太大吧。
leileienn 发表于 2015-3-26 21: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说我的看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见谅。
煤制天然气,最终产品为天然气,那天然气的价格肯定就是煤制天然 ...
在煤制天然气中,在煤制气的天然气并网的情况下,此气的价格不知道国家先前如何核算?是一个固定价格,还是存量气或增量气,天然气整体价格并轨会不会迫使原料煤也降价,因为都是国家资源,企业没利润了,企业对于国家的贡献也就小了,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lflsedin 发表于 2015-3-6 15:1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估计慢慢都是要市场化的,调价肯定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市场化是需要全面开展市场化,如果仅是原料市场化,而产品国家调控,对于企业压力就非常大。
yhpg1984 发表于 2015-3-6 15:2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我看来,天然气价格调整对产能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为资源最大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
现在这个阶段资源已经完全被控制了,而且新建项目也已经一拥而上了,如何能很好地把现有装置以及在建项目很好的处置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事情。
herbertwc 发表于 2015-3-6 16: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煤制气的一大阻碍就是下游产品价格毫无自主权。
国企可以等待国家补贴,民企无法自主。
如果是由此建立价 ...
国家来调控对于国企也麻烦,因为原料的控制者也是国企,这些企业每年也在亏损阶段,国家如何能把他们舍弃呢;对于化工下游企业,也是需要国家来补贴的,但是对于真正的企业光靠国家补贴来 生存的话,肯定是有限制的时间内,不可能永远被国家养起,国家也不会干的。
曙光波纹管 发表于 2015-3-13 12: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的能源总体上没有多大的变动,根据国家的整体形势和布局,应会逐渐调整并符合市场规律的,我国的煤炭相 ...
经过天然气调价后,不知道对这些煤制气的企业影响大不?
sean816 发表于 2015-3-27 09:2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煤制天然气中,在煤制气的天然气并网的情况下,此气的价格不知道国家先前如何核算?是一个固定价格,还 ...
现在要有一个市场化的路线。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这个目前阶段实现比较困难,
气价调整是针对当前油价持续回落的一个联动调整,无关国家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其对煤制气项目的影响应该是心里上的,也是暂时的,长期来看煤制气项目还是有其市场的。国际市场亚洲现货市场LNG价格约在7美元/百万BTU,折合天然气价约1.5元rmb/Nm3,若考虑船运到港口的复热费和输送到京津冀鲁等地区管输费,也差不多要到2.7元rmb/Nm3,这与目前国内并轨后门站价相近,考虑国内煤价持续低迷,若将煤炭成本价作为SNG原料煤价,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减少煤炭销售税费,SNG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这样的话国内SNG仍有可为空间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热点聚合: [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