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新增煤制气项目或叫停 业内一直存有争议

2016-05-31 00:00:00 来源:微精选在线图书馆 编辑:人评论

A-A+
记者从参与“十三五”煤炭规划编制人士处获悉,“十三五”期间国家或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未来相关部门或将引领煤制气行业向适度发展方向演进。

  业内人士介绍说,自2009年国内首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准开工建设以来,其投产时间和效果远低于预期。首批4个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大唐辽宁阜新煤制气项目均延迟一年(或以上)投产,都或多或少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也曾有过因为技术故障停工检修的情况。

  实际上,中国煤制气产业发展一直在业内存有争议。有企业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煤制气项目投资动辄一两百亿,投资金额巨大,且高耗煤、高耗水、高耗电。即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似乎并不清洁。在目前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被大型石油公司垄断的背景下,煤制天然气的后续销售也是问题。这些都导致煤制气项目投资回报预期不明朗,业内观望情绪浓烈。

  不过记者同时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十二五”期间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则不会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的环保性审批或将加强,相关部门将引导行业向更加规范、环保市场化方向发展。有正在走报批流程的煤制气项目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虽然项目路条早已拿到,原本今年下半年准备开建,但由于环保方面的指标加强了,导致项目卡在核准阶段。

  大宗商品咨询机构安迅思相关分析师叶春晓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煤制气项目之前大量审批是在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大,气荒严重的情况下。然而随着2013年底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投运,以及中俄进口天然气大单的签订,还有沿海进口接收站逐步投运,进口天然气资源将大为丰富。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需求增速随之下降。因此煤制气作为清洁能源项目,需要适度发展。
http://www.nmtech.com.cn/xinwen_mhg_xx.asp?id=163146

我认为不会叫停,只是择地限制发展,主要是要考虑管道和成本、环保问题。因为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用户是使用清洁能源了,可污染了生产地。

终于有人讲实话了

“十二五”期间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则不会受影响。这个批准不知道是指的拿到核准文件还是路条?拿到核准文件的还就那四家,拿到路条的可就多了!

煤制气项目需走向规范化
作者/来源: 日期: 2015-01-16 点击率:9
近日,记者多渠道获悉,“十三五”期间,国家或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十二五”期间已经批准的项目不会受影响,后续国家将加强项目的环保性审批,引导行业向更加规范、环保、市场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目前已投煤制气项目产能大概40亿立方米左右,主要是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新疆广汇以及云南解化的煤制油联产甲烷项目。截至2014年12月,在建和审批通过的项目高达1162亿立方米/年,还不包括规划中项目。根据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煤制气产量将达到150亿-18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煤制天然气产量达到600亿立方米。从目前已批复的项目产能来看,“十三五”新增煤制气项目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煤制气发展低于预期

  自2009年国内首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准开工建设以来,其投产时间和效果已远低于预期。国内4个首批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大唐辽宁阜新煤制气项目均延迟一年(及以上)投产,都或多或少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也曾有过因为技术故障停工检修的情况。

  煤制气产业发展因此广受反对者非议。业内人士表示,煤制气项目投资动辄一两百亿,投资金额巨大,又是高耗煤、耗水、耗电项目。即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清洁。此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称,从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被替代的传统能源和技术,此外在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煤制天然气也没有明显优势。

  本报在去年12月报道,“在天然气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十三五’不再扩大煤制气产能。目前已开工的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到2020年,煤制气产能达到150亿立方米。而在《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煤制气已规划至150亿-180亿立方米。换句话说,‘十三五’期间煤制气松绑已基本无望。”

  而且,煤制天然气的后续销售仍是问题。目前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为石油公司所建,煤制气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进入其管网,对产品的议价权较低,同样是煤制天然气,大唐克旗煤制气卖给中石油的合同价格为2.75元/立方米。而新疆庆华生产的煤制气,中石油支付的收购价格(含税)仅为1.8元/立方米。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煤制气项目投资回报预期不明朗,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大宗商品咨询机构安迅思相关分析师叶春晓对记者表示,以上或许是国家收紧煤制气项目的一些原因。目前正在走报批流程的煤制气项目相关人士表示审批流程更加严格。据新疆某煤制气项目负责人说,其项目路条早已拿到,原本今年下半年准备开建,由于环保方面的指标加强了,导致项目卡在核准阶段。

  煤制气需适度发展

  叶春晓认为,煤制气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前期,目前首批示范项目中,庆华、汇能、大唐克旗一路磕磕碰碰目前都正常生产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其他因素制约行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煤制气项目的过程中需考虑以下问题。

  一、行业应适度发展。能源项目需考虑能源发展目标、环境容量、天然气供需形势等。因此,煤制气项目发展需要适度进行,即不能原地踏步,也不能遍地开花,盲目发展。同时,理应明确煤制气应用方向,限制用于发电和化工。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并研究制定《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十三五”将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或是政策方面给予的信号。

  煤制气项目之前大量审批是在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大,气荒严重的情况下。然而随着2013年底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投运,今年中俄进口天然气签订大单,沿海进口接收站逐步投运,进口天然气资源大为丰富。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需求增速随之下降。因此煤制气作为清洁能源项目,需要适度发展。

  二、资源应用和环保需统筹考虑。发展煤制气第一因素便是水资源,煤制气项目建设耗水量大,国内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大体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缺乏。同时,建设煤制气项目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两方面的问题。煤制气是规模化建设,会对局部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煤制气项目不仅需在报批阶段加强审核,项目投产后的环保监督也应有序进行。

  三、开发下游市场,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据安迅思统计,煤制天然气项目近七成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两自治区,主要是两省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且集中,拥有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资源条件,而这两省又是能源密集型的地方,大量的煤制气需要外输。目前大部分煤制天然气项目产气直接进入天然气长输管网,一部分自建输气管道,就近供应城镇用户,少量产气液化后销售LNG。面对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早已被大型石油公司垄断的局面,煤制气需提高产品议价能力,通过开发下游应用市场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四、增加规模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煤化工项目只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业化量产阶段,才会有比较好的效益。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减少内部成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上没有很成熟的经验,整体水平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http://www.nmtech.com.cn/xinwen_mhg_xx.asp?id=163429

煤制气行业看来国家并不乐观。苏新能源环评给打回来了,核准难度非常大。现在拿到路条的煤制气项目会不会难产还真不好说。

lflsedin 发表于 2015-1-15 20:1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二五”期间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则不会受影响。这个批准不知道是指的拿到核准文件还是路条?拿到核准文件 ...

2015现代煤化工将迎两重大转折作者/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 2015-01-19 点击率:18
近几年,现代煤化工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当之无愧的热点。它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也肩负着煤炭高效利用、煤炭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期望,项目上马曾经轰轰烈烈,相关企业信心满满。

然而,2014年,我国现代煤化工却由热转冷。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删除现代煤化工项目,到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再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政策,被市场解读为国家对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态度开始转向的风向标。尤其是近期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桶,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更引发了业界的大讨论:2015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何去何从?

被界定为现代煤化工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五大类煤代油气类煤化工项目,在我国从最初的论证到现在不过十年光景。而一些示范项目的不尽如人意、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项目经济性的不理想等,给曾经过热的煤化工浇了一盆盆冷水。2014年下半年以来“跌跌”不休的国际原油价格,又对立足未稳的现代煤化工猛击一掌。

除了油价因素外,现代煤化工的最大问题是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挑战,这与国家的“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利用总体原则以及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仍有距离。认真研判不难发现,2015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保持谨慎发展的态度,主要还是作为技术示范储备来发展。

2020年前国家将收紧现代煤化工政策,这已是可以预见的趋势。以煤制气为例,国家最初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600亿立方米规模,而最新消息表明,政府2020年前将只允许已获核准的4个项目继续开展示范,产能规模限定在151亿立方米。而煤制油规划也由最初的2015年达到1200万吨、2020年达到3300万吨下调至2020年达到660万吨。这意味着,已获得政府“路条”以及计划中的项目将大部分搁置。

就2015年而言,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能出现两个重大转折。一是一批项目重新洗牌。这在2014年就已看出端倪。由于跨行业发展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种种力不从心,去年以来,已经有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海油和华电公司开始剥离化工板块业务,尤其以我国最早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开展示范的大唐集团对煤化工的剥离最为引人关注。大唐煤化工板块究竟以何种形式重组,又将花落谁家,2015年将给公众一个交待。预计2015年将有更多现代煤化工项目出现并购重组。

二是一批项目会停缓建,更有取得“路条”的项目被放弃。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跌,使煤化工的投资风险骤然增加,加上政策规划的调整,预计此前已开工的一些现代煤化工项目2015年将放缓建设步伐,甚至停建。一年前国家对煤化工项目开闸放水,发放了一大批现代煤化工项目“路条”,而如今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估计不少地方和企业会放弃“路条”,不再考虑上马现代煤化工项目。这意味着,一度一哄而起、热到发烫的现代煤化工进入“蛰伏期”。

但已建成的示范项目,以及部分有技术、环保、资源优势而充满信心的在建项目,会继续承担起“探路”的重任,甚至将更受重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能源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仍是能源领域的总基调。基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今后50年内煤炭仍将是主力能源。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兴产业,从长远看,其前景仍然被各方面看好,是我国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尽管国家现阶段政策有所调整,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理性回归,对这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而国家更有可能在这个“蛰伏期”集中精力抓好示范,着力解决煤化工产业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影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政府将考虑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管控,适当引导过热的投资回归理性;加强对现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组织、扶持和经验总结,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现有的瓶颈。

相信假以时日,我国现代煤化工一定会实现技术更为成熟、环保更加可靠、经济性更好,也必然会迎来明媚的发展春天。

2020年前将只允许已获核准的4个项目继续开展示范,产能规模限定在151亿立方米。如果真是这个数据的话意味着接下来的项目都拿不到核准。

lflsedin 发表于 2015-1-19 21: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前将只允许已获核准的4个项目继续开展示范,产能规模限定在151亿立方米。如果真是这个数据的话意味 ...

已获得政府“路条”以及计划中的项目将大部分搁置。

原油价格一路狂跌,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桶,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煤化工的投资风险骤然增加。
煤化工的最大问题是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挑战,这与国家的“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利用总体原则以及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仍有距。
煤化工将向煤精细化发展!

如何解释煤化工政策的大幅转向?
作者/来源: 日期: 2015-01-20 点击率:10
2014 年,我国现代煤化工却由热转冷。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删除现代煤化工项目,到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再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等政策,被市场解读为国家对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态度开始转向的风向标。

能源转型的战略需要

我国的宏观能源方针是“节约、清洁、安全”,战略是“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立足国内、创新驱动”四大战略,目标是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因此,有观点称,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挑战,并不是国家着力发展的大战略,主要还是作为技术示范储备。发展煤化工仅是一时之计,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才是国家大略。

据统计,按照此前的计划规模,煤化工行业就将消费煤炭约3.3亿吨标准煤,即4.6亿吨原煤。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与国家十三五煤炭消费量控制目标仅相差5.9亿吨。这意味着煤化工一个行业就将占用八成“指标”,给十三五控煤目标造成极大的挑战。从二氧化碳的角度看,根据此次《煤炭“十三五”规划》草稿的目标调整规划折算(煤制天然气150亿立方米/年,煤制油660万吨/年,煤制烯烃1500万吨/年),煤化工行业将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碳4.1亿吨,相当于2013年全国排放量的5%,相当于半个德国的碳排放量。

发展状况低于预期

示范项目的不尽如人意、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项目经济性的不理想等,给曾经过热的煤化工浇了一盆冷水。

以煤制气为例。 自2009年国内首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准开工建设以来,其投产时间和效果已远低于预期。国内4个首批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大唐辽宁阜新煤制气项目均延迟一年(及以上)投产,都或多或少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也曾有过因为技术故障停工检修的情况。此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称,从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被替代的传统能源和技术,此外在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煤制天然气也没有明显优势。

油价下跌吞噬利润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认为,当油价跌到70美元/桶左右时,煤制油竞争不过原油。现在国际油价屡创新低,每桶50美元关口已经失守;油价的下跌直接吞噬了煤化工企业的利润,几乎所有的煤化工产品均已无利可图。

从成本构成的分析来看,煤化工产品成本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与目前低油价时代的石油基化工产品相抗衡的。有石化行业专家称,煤化工产品的成本一般分为两部分,厂房、设备等固定成本与原料价格等可变成本各占50%,其中煤炭成本占到30%左右。而石油基化工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油所占成本比例接近80%,油价大幅下跌必将带动石化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

由热转冷的政策导向意味着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蛰伏期”,而国家更有可能在这个“蛰伏期”集中精力抓好示范,着力解决煤化工产业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影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政府将考虑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管控,适当引导过热的投资回归理性;加强对现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组织、扶持和经验总结,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现有的瓶颈。相信假以时日,我国现代煤化工一定会实现技术更为成熟、环保更加可靠、经济性更好,也必然会迎来明媚的发展春天。


终于有人讲实话了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