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石油美元”诞生记

“石油美元”诞生记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石油市场不仅包括现货贸易市场,还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相关的一套复杂的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通常用“石油美元”一词来指代。接下来一组文章是围绕“石油美元”展开的,姑且称之为“石油美元”系列,包括三篇:《“石油美元”诞生记》《“石油美元”对中国的启示》《密切关注“石油美元”循环动态》。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首先探讨“石油美元”的内涵以及这套制度安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石油美元”这个词初听起来总能给人一种独特的气息。石油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化工资源,美元是主导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国际货币,即便单独看都已霸气十足,放在一起更是平添几分神秘色彩:一方面,仿佛从中东沙漠中冒出来不是黑色的石油,而是绿花花的美元;另一方面,仿佛美国这个历史上长期石油供给不足的国家只用一张张绿颜色的纸就能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安全,让其他国家望洋兴叹。难怪总有人喜欢将“石油美元”与阴谋论联系起来。

一般而言,“石油美元”是指石油生产国通过出口石油所获得的美元,这是广义概念。狭义的“石油美元”是指石油生产国通过出口石油所获得的美元减去进口支出后剩下的部分,即可被用于投资的资金。

实际上,根据语境的不同,有时候“石油美元”指代的并不是钱或者可投资的资金,而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下的一套复杂的制度安排。抽丝剥茧来看,这套制度安排在早期具有两个内核:①国际石油贸易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②石油生产国出口石油所获得的收入扣除进口开支后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这两个制度内核相当于构筑了一个闭合体系。所以“石油美元”一词也常用来指代“美元—石油—美国国债”这一循环过程。时至今日,石油出口国美元盈余的投资流向已经多元化,不再仅限于美国国债;早期的“美元—石油—美国国债”循环也演化为范围更广的“美元—石油—美元计价金融资产”循环。

那么,“石油美元”这一制度安排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国家的代表团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进行谈判,达成了一系列旨在确立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协议。这一系列协议所规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后来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核心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在那次谈判中确立筹建的。当时也有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多边谈判。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继续维系。受“特里芬困境”的影响,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无法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政府终止履行按照35美元1盎司的比价向市场兑换黄金的义务。

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二战”结束之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事件,不可避免地对美元的信誉带来负面冲击。为了挽救美元,同时也为保障美国的能源和财政安全,美国政府开始以国际石油贸易作为突破口,寻找解决之策。

以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首的外交团队首先与沙特阿拉伯王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最终在1974年达成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军事武器,同时保障沙特阿拉伯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另一方面,作为回报,沙特阿拉伯所有的石油出口必须全部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

换句话说,沙特阿拉伯在向外国出口石油时,只接受美元。同时,沙特阿拉伯将出口石油获得的美元盈余用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协议为“石油-美元循环”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由于沙特阿拉伯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并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到1975年,几乎所有的OPEC成员国都开始效仿沙特阿拉伯的做法,成为“石油-美元循环”的一部分:一边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卖出石油,一边将美元所得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不仅增加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需求,而且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重塑了美元信誉及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石油美元”体系可以看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续,是“黄金美元”体系的一种替代或者补充。当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石油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黄金,成为美元的信用背书,有助于继续确保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更重要的是,美国与中东石油出口国达成的石油美元协议不仅与协议双方相关,而且影响了此后整个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演进。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其他国家如日本、中国日后如果想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就需要首先积攒美元或者从金融市场上借入美元。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在石油之外的其他商品的国际贸易中,更多的出口商会选择用美元而非其他货币结算。所以,“石油美元”体系对日后“商品-美元循环”的形成产生了引导作用。

对于美国而言,“石油美元”体系显然比“黄金美元”体系更受欢迎。因为在“石油美元”体系下,发行美元无须以固定比例的黄金作为支撑,美国也无须对外承担按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的义务。

另外,作为“石油美元”体系的一部分,美国有“义务”为中东产油国提供军事保护和武器支持。为了完成这一义务,美国借机扩充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实力,包括兴建军事基地、定期巡航、增加驻军等。

“石油美元”的发展

“石油美元”体系确立之后,有两段历史时期值得特别研究。第一段是1974~1980年;第二段是2000年到2014年上半年。在这两段历史时期,石油价格处于高位,产油国贸易盈余快速积累,“石油美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备受关注。1975以后OPEC石油净出口收入见图3.14。

图3.14 OPEC石油净出口收入(1975~2017年)

2014年中之后,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主要产油国的贸易盈余锐减,不少国家甚至不得不动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存量“石油美元”来弥补国内财政开支。一时间,“石油-美元循环”收缩成为研判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和资产定价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OPEC国家是“石油美元”的主要持有者。以OPEC国家的石油净出口收入为例,2015年约为4000亿美元,比2012年最高点的9200亿美元减少了超过一半。事实上,这是自2005年以来“石油美元”规模的最低点。沙特阿拉伯是每年产生和持有“石油美元”最多的国家,约占OPEC国家“石油美元”总额的1/3。

“石油美元”的流向

产油国出口石油换来美元,其中的一部分用于从国外进口商品和服务,另一部分用于支持国内的消费和投资。进口商品和服务中,前者如汽车、飞机、家电、日用品、矿产品等,后者如咨询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法律服务等。进口商品和服务意味着“石油美元”再次流出产油国,这部分流出被称为通过“经常项目”渠道的流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石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主要是通过经常项目渠道流出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石油出口国开始将大量美元收入用于增加外汇储备,包括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兼并收购(M&A)外国企业资产或房地产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或债券。购买国外资产意味着“石油美元”从产油国流出,这部分流出被称为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渠道的流出。大量“石油美元”注入国际金融市场,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助长信贷宽松和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拉美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破灭都与“石油-美元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石油美元”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投资渠道在不断拓展。早期受政治影响比较大,主要投向美国国债或者存入美国和欧洲的商业银行成为存款。后来开始逐渐拓展到企业债券、股票、房地产等,并且不局限于美国和欧洲,向日本、新加坡、拉丁美洲、中国等地区扩散。

另外,“石油美元”的管理早期多由石油出口国的财政或货币当局来负责,后来主要石油出口国纷纷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从而使得“石油美元”资金的运作更加市场化。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的统计,截至2016年6月,以石油/天然气为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为4.2万亿美元,占全部主权财富基金7.3万亿美元的58%[1]。表3.1显示了世界上前二十大以石油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基本情况。

表3.1 前二十大“石油美元”主权财富基金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