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共热解
全部论文
电力论文   |   建筑论文  |  机械论文  |  化工论文  |  石油论文  |  冶金论文  |  矿产论文  |  材料论文  |  电子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通信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水利论文  |  地质论文  |  铁道论文  |  汽车论文  |  管理论文  |  农业论文  |  食品论文  |  医学论文  |  海洋论文  |  船舶论文
  • 煤与生物质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稻秆、麦秆、木屑和煤单独及混合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混合比例热解与单独热解对比表明,混合热解中不同生物质起始热解温度、生物质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煤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随着煤混合比例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对混合热解实验数据与单独热解参数按混合比例后特性参数分析表明,混合热解导致固体产物产率提高.实验通过对稻秆两种方式的脱灰及脱挥发分处理后混合热解分析,脱挥发分稻秆与脱灰分稻秆对煤的热解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证明了生物质中的碱/碱土金属能促进煤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硅元素对热解速率起抑制作用.推测生物质与褐煤的共热解中存在协同作用....

    2020-08-31 10:42:30浏览:56 生物质褐煤共热解

    查看
  • 石莼与褐煤低温共热解热重分析及动力学

    将不等量的生物质石莼(SC)加入到褐煤(AL)中进行低温干馏实验,实验表明:随石莼的掺混比增加,热解油产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石莼掺混比为30%时热解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2.50%,热解油中烷烃含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3.5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热解油品质.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石莼、褐煤单独热解及30%最佳掺混比的混合样共热解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莼的加入使褐煤初始热解温度提前,失重速率变快,在 300~700℃之间,实验所得混合样的残重量小于单独热解残重量的理论加权值,表明石莼的添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热解反应的进行.混合热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指前因子A和活化能Ea存在补偿效应,共热解时的A和Ea与褐煤单独热解相比均减小....

    2020-08-31 10:42:30浏览:67 褐煤石莼共热解热重分析动力学browncoalulvaco-pyrolysis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

    查看
  • 生物质与低阶煤低温共热解转化研究

    将野生浮萍与长焰煤以不同比例掺混,采用自行设计的煤干馏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对液体产物煤焦油进行GC-MS分析,以探索生物质与煤低温共热解的反应及煤焦油轻质化规律.同时采用热重分析仪,探讨生物质添加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样品中生物质量的增加,焦油收率增大10%左右,焦油中直链烷烃及高附加值的萘、酚和芴等化合物得到一定的富集,实现了低温煤焦油轻质化的目的.样品失重率增大,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热解活化能逐渐减小,长焰煤、生物质及其混合物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两者的掺混促进了整个反应的进行....

    2020-06-12 14:58:48浏览:1423 低阶煤低温煤焦油轻质化共热解

    查看
  • 煤与KOH共热解制备富氢合成气的研究

    以制备富氢合成气为目的,进行了煤与KOH共热解试验.试验在升温速率6℃/min,120 mL/min N2气氛下进行,采用GC-TCD测定合成气的组成,考察了碱煤比对释氢特性、合成气组成与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碱煤比下,合成气中H2始终占据优势,碱煤比为2:1时,氢气产量与转化效率达到最优....

    2020-06-12 14:58:44浏览:1432 KOH共热解富氢合成气

    查看
  • 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

    用5种高硫强粘结性煤与2种生物质在1kg/h回转炉内共热解,对产品产率、煤与生物质中硫和氮的热解脱除、焦炭的光学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焦油的生成率和二次裂解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可分别用正态分布函数和韦布尔分布函数模拟;生物质可阻止强粘结性煤热解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粘结,得到粒状焦炭;生物质热解生成较多的H2,有利于煤中硫和氮的脱除;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粒度的减小和煤变质程度的降低,热解脱硫和脱氮率增大;煤热解产生的中间相与生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阻碍光学各向异性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2020-06-12 14:58:22浏览:1448 高硫煤粘结性煤生物质共热解回转炉

    查看
  •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催化热解油蒸发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

    采用热重微商(TG-DTG)法考察生物质稻壳与废轮胎共热解经催化与非催化热解油的热失重行为,并同0#柴油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油热失重蒸发过程的蒸发热进行了计算,并结合Satava和Bagchi法确定了热失重蒸发过程的机理函数, 建立了0#柴油和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得到的热解油蒸发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热解油热失重过程的机理函数,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vapH/RT(1-α)2;而0#柴油的热失重蒸发过程动力学方程为dα/dt=1.5Ae-△vapH/RT(1-α)2/3[1-(1-α)1/3]-1.蒸发热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柴油>非催化热解油>SBA-15热解油>MCM-41热解油.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模型函数得到的蒸发热与实验值非常接近.催化剂SBA-15和MCM-41的存在对降低高沸点馏分的物质具有一定作用,而SBA-15催化作用强于MCM-41....

    2020-06-12 14:57:55浏览:1443 生物质废轮胎共热解催化热重分析热解油

    查看
  • 废塑料热解机理及低温热解研究

    相对于填埋、焚烧等传统的处理方法,废塑料热解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塑料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将废塑料还原成燃料和化学品,从而有效地回收废物资源.但是废塑料热解反应通常需要很高的温度,使得热解法回收废塑料过程变得复杂.分析比较了热解回收废塑料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并系统地阐述了塑料热降解的机理.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低温热解废塑料的方法:加催化热解和共热解.并利用塑料降解的自由基理论.分析了催化热解和共热解法降低塑料降解温度的机理....

    2020-06-12 14:57:19浏览:1481 废塑料热解机理催化热解共热解

    查看
  •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对热解液体性质的影响

    研究了影响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性质及组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生物质和废轮胎最大热分解温度均发生在330~360℃,共热解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最大热分解温度逐渐向高温处移动;生物质比例越低热解得到的液体越多;温度越高,得到的液体越少,在350℃下进行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最多.混合后热解液体的氧含量比生物质单独热解得到液体的氧含量有所降低,芳香族化合物有所增加,并分析了热解液体的族组成....

    2020-06-12 14:57:16浏览:1441 共热解生物质废轮胎

    查看
  •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及催化对热解油的影响

    生物质稻壳与废轮胎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在管式固定床内共热解,MCM-41和SBA-15作为催化剂,对产生的热解油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轮胎在混合物中比例增加,热解油产率和热值在增加,而黏度和密度在降低.当稻壳占到60%(质量)时,热解液体产率为44.5%(质量),热解油热值为40 MJ·kg-1,热值与柴油接近;温度对热解油的产率和组分柠檬精油的生成影响较大.对组成一定的混合物,在热解温度500 ℃时二者均达到最大.通过对热解油主要组分柠檬精油和氧含量的分析说明,共热解过程中组分间可以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协同效果,体现在柠檬精油组分的含量低于加权后的浓度,氧含量大于加权后的数值;与没有催化剂存在情况相比,MCM-41和SBA-15的存在能显著降低热解液体的黏度和密度,其中,SBA-15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2020-06-12 14:57:14浏览:1416 生物质废轮胎共热解催化

    查看
  • 煤和蓝藻的共热解特性研究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10%,20%,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不稳定键多,所以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被破坏,从而以较高的速率挥发出去.当蓝藻与神府煤共热解时,低温下蓝藻的挥发分析出后,暴露出来的灰分覆盖在煤的表面,灰分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和碱土金属会加快煤的热解反应,使煤的挥发分提前析出.当蓝藻的掺混比为40%和80%时,协同作用较明显,热解焦的产率比理论值低....

    2020-06-12 14:56:47浏览:1417 生物质共热解

    查看
  • 木屑与煤慢速共热解产物特性研究

    采用TG-FTIR联用的分析方法对木屑与煤共热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木屑与煤共热解产物不是两者单独热解的简单叠加,而是木屑与煤协同反应相互促进或抑制的结果.煤化程度越高木屑与煤共热解过程中CO和CH4的产率越多,CO2的产率越少,液体和固体产物越多.木屑与煤掺混比例对于共热解产物的影响规律性不是非常明显,对于CO和CH4,掺混比例5∶5时产率最低;CO2在共热解温度<500℃时,掺混比例5∶5时产率最高,而在共热解温度>500℃时,随着煤的掺混比例的增加产率逐渐减小.木屑与褐煤的共热解固体产率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木屑与无烟煤的共热解固体产率正好相反....

    2020-06-12 14:56:27浏览:1423 生物质煤化程度协同反应共热解

    查看
  •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初步研究

    初步研究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时的协同作用,热解实验研究了大雁煤、木屑和两者混合物三个样品的热解特性,木屑与大雁煤热解特性相比,热解产物产率随温度变化特性形似,但热解的起始温度和热解温度区间有一定差别,两者混合物共热解时出现了协同作用,结果是半焦产率降低,焦油和气产率增加,热解气组成中H2和CH4 降低,CO和CO2增加....

    2020-06-12 14:56:26浏览:1414 生物质共热解协同作用

    查看
  • 煤与稻草共热解特性研究

    用热重法研究不同煤化程度煤与稻草共热解特性.结果表明:煤与稻草共热解的TG曲线随稻草掺混比例的增加向低温区移动,趋近稻草单独热解的TG曲线;DTG曲线主要热解阶段的两个区间曲线和特征参数分别与稻草、煤单独热解的相似.通过对热解特征参数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对比,稻草对共热解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煤对共热解过程则没有表现出明显作用....

    2020-06-12 14:56:07浏览:1414 稻草共热解

    查看
  • 稻壳与煤的共热解特性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煤(原煤、脱灰煤)和稻壳分别单独及按不同比例混合热解进行了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稻壳对煤的热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稻壳添加量的增加,煤热解高峰区向低温区移动,但这种趋势逐渐减小,且对原煤的促进作用较脱灰煤明显.通过相同配比时不同升温速率的对比实验,得出升温速率增大会使热解所需温度升高和半焦产率增加.由于煤与稻壳热解温度区间基本不重叠,其共热解时不存在协同效应....

    2020-06-12 14:55:17浏览:1422 稻壳协同效应共热解

    查看
  • 煤与生物质的共热解

    对近年来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作了综述.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由富氢的生物质向贫氢的煤的转移,即寻找是否存在所谓的协同效应.在固定床、流化床等类型反应器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没有发现协同效应.这主要是因为煤与生物质热解温度的差异所造成的.至今还没见到在自由落下床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报道.在这种类型的反应器中,物料自由落下,物料粒子的温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黑度.由于煤的黑度远远大于生物质的黑度,在自由落下床中可以使二者达到同步热解.此外,生物质热解产生的富氢气体可以作为煤加氢热解的氢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步法共热解的思路....

    2020-06-12 14:54:49浏览:1407 生物质共热解

    查看

能化大数据平台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7155号-3 网站地图 化工热词旧版本
关于我们| 会员说明|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稿须知|

能化大数据平台二维码
在线客服
服务邮箱

服务邮箱

cnmhg168@163.com

微信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
X我的网站名称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anquanhun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