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Y的主甲烷化在大规模装置(主要单系列10亿立方以上)设计的主甲烷化为2台,命名1#,2#,流程设计为串联,2#进料为后续加负荷之用,想问下为什么不设计为两塔并联,其出口温度均由循环气来控制?使用这个工艺的先行者望能说道说道,非常感谢。没细看这些啊,依据经验说点猜测,有可能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其实甲烷化有几家工艺大同小异,操作起来完全可以达到同等效果。这种方式循环气量相对较小,循环功耗低
如果只是为了规避产权问题,那么业主完全可以后期做技术改造吗。
说的有道理,感谢。
能事先规避产权是最好选择,后期改造不还得付出代价嘛,谁都不愿意多花钱吧第二个是副反应器,确保一氧化碳反应完全,同时保证二氧化碳含量在控制范围内。
嗯,非常感谢回复。
能否在此说下CO2含量的范围数据?有相关的文字说明文件?
戴维的不清楚,我们的是合成出口300ppm以下,然后在液化前脱酸。
readytogo 发表于 2015-6-30 12:1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细看这些啊,依据经验说点猜测,有可能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其实甲烷化有几家工艺大同小异,操作起来完全 ...
如果只是为了规避产权问题,那么业主完全可以后期做技术改造吗。
zcy5026 发表于 2015-6-30 16:5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方式循环气量相对较小,循环功耗低
说的有道理,感谢。
lishouqiang_198 发表于 2015-7-1 11:4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只是为了规避产权问题,那么业主完全可以后期做技术改造吗。
能事先规避产权是最好选择,后期改造不还得付出代价嘛,谁都不愿意多花钱吧第二个是副反应器,确保一氧化碳反应完全,同时保证二氧化碳含量在控制范围内。
readytogo 发表于 2015-7-1 20:2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能事先规避产权是最好选择,后期改造不还得付出代价嘛,谁都不愿意多花钱吧
嗯,非常感谢回复。
Ruling 发表于 2015-7-2 20: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个是副反应器,确保一氧化碳反应完全,同时保证二氧化碳含量在控制范围内。
能否在此说下CO2含量的范围数据?有相关的文字说明文件?
lishouqiang_198 发表于 2015-7-3 10:1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能否在此说下CO2含量的范围数据?有相关的文字说明文件?
戴维的不清楚,我们的是合成出口300ppm以下,然后在液化前脱酸。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热点聚合: [db:关键词]